實用電子音樂基礎教程 第2版修訂版

欒凱 李超 羅英傑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4-04-01
  • 定價: $479
  • 售價: 8.5$407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70
  • ISBN: 7115627665
  • ISBN-13: 9787115627667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2週~3週)

  • 實用電子音樂基礎教程 第2版修訂版-preview-1
  • 實用電子音樂基礎教程 第2版修訂版-preview-2
實用電子音樂基礎教程 第2版修訂版-preview-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在電腦音樂製作時代,只需一臺電腦和一些必要的硬件設備,就能輕松製作出專業水準的音樂作品。無論是音樂人、音頻工作者、學習音樂和音頻技術的學生,還是自媒體創作者、音樂愛好者,都會渴望提高自己的電子音樂製作技能。這本書就是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而編寫的。

本書分為上、中、下3部分,共包含9章內容。上篇主要介紹打譜軟件,詳細闡述了簡譜軟件《譜譜風》和五線譜軟件Sibelius的使用方法。中篇則專註於音樂工作站軟件Cubase Pro 12,深入講解了MIDI音樂編曲製作的相關知識。下篇聚焦於Waves效果器,詳細探討了混音和母帶製作的相關技術。

本書以實用為出發點,採用了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寫作方式,讓讀者能夠快速掌握打譜、MIDI製作和混音的方法和技巧。不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製作人,都可通過本書快速提高電子音樂製作水平,深入瞭解現代音樂製作的模式和流程,以及掌握制譜、MIDI編曲、混音等關鍵技能。

作者簡介

栾凯

作曲家、音乐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军事文艺创演系军旅艺术创作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享政府特殊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军艺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师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家、教育家杜鸣心、唐建平先生。代表作品有歌剧《沂蒙山》、交响音画《流动的紫禁城》、声乐作品《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等,作品多次获得亚洲音乐节最佳作品奖、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全军创作一等奖等。为众多国内一线歌唱家和歌手创作歌曲、制作专辑。

李超

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艺术创作教研室青年教师、北京市西城区文联理事、音乐人。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等创作歌曲。主要编曲作品有《一起向未来》(合作)、《庆余年》片尾曲《余年》等。

罗英杰

音乐人、录音师,曾担任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电子音乐制作专业教师。2006年起制作了多套“菜鸟变凤凰”系列Nuendo、Cubase计算机音乐制作视频课程并编写配套图书。曾发行个人专辑《从此不再一个人》等。

目錄大綱

目錄

上篇 打譜軟件

第 1章 簡譜軟件《譜譜風》 2

1.1 簡譜打譜軟件《譜譜風》 2

1.1.1 軟件的介紹與安裝 2

1.1.2 軟件的樂器設置 2

1.1.3 本節作業 4

1.2 音符和歌詞的輸入 4

1.2.1 認識軟件界面 4

1.2.2 新建樂譜版面的基本設置 4

1.2.3 工具欄 6

1.2.4 音符的輸入 7

1.2.5 歌詞的輸入 9

1.2.6 本節作業 9

1.3 常用符號的輸入 9

1.3.1 改變拍號和調號 9

1.3.2 通用符號 11

1.3.3 在音符上方添加符號 11

1.3.4 特殊符號的添加 11

1.3.5 延音線 12

1.3.6 跳房子記號 13

1.3.7 倚音 14

1.3.8 和弦的輸入 14

1.3.9 復制和粘貼 15

1.3.10 鼠標輸入工具欄 15

1.3.11 版面的調整 16

1.3.12 空白符的使用 17

1.3.13 本節作業 17

1.4 多聲部樂譜的製作 17

1.4.1 多聲部樂譜的製作方法 17

1.4.2 五線譜與簡譜混排 18

1.4.3 本節作業 22

1.5 導入/導出 22

1.5.1 工程的保存 22

1.5.2 MIDI文件的導入/導出 22

1.5.3 樂譜的導出 22

1.5.4 樂譜的打印 24

1.5.5 本節作業 25

第 2章 五線譜軟件Sibelius Ultimate 26

2.1 認識Sibelius 26

2.1.1 軟件的介紹與安裝 26

2.1.2 初始界面 26

2.1.3 新建樂譜及設置 27

2.1.4 本節作業 28

2.2 音符的輸入 28

2.2.1 標題的編輯 28

2.2.2 認識鍵盤菜單 30

2.2.3 使用鍵盤輸入音符 32

2.2.4 本節作業 34

2.3 常用符號的輸入 34

2.3.1 延音線的輸入 34

2.3.2 復制與粘貼 35

2.3.3 漸強漸弱符號的輸入 36

2.3.4 插入新的樂器 36

2.3.5 插入其他常用符號 38

2.3.6 本節作業 41

2.4 多聲部音符的輸入 41

2.4.1 和弦音符的輸入 41

2.4.2 四個聲部 42

2.4.3 倚音符號的輸入 44

2.4.4 播放 44

2.4.5 菜單及插件 45

2.4.6 本節作業 46

2.5 其他項目 46

2.5.1 輸入文本 46

2.5.2 導入MIDI文件 47

2.5.3 混音器的使用 48

2.5.4 分譜 48

2.5.5 導出和打印 49

2.5.6 本節作業 50

中篇 MIDI音樂製作

第3章 瞭解MIDI音樂製作 52

3.1 硬件設備 52

3.1.1 電腦 52

3.1.2 聲卡 52

3.1.3 MIDI鍵盤 53

3.1.4 話筒和話放 53

3.1.5 監聽耳機和監聽音箱 54

3.1.6 其他設備 55

3.1.7 線材 55

3.1.8 本節作業 56

3.2 音樂軟件 56

3.2.1 音樂工作站軟件 56

3.2.2 軟音源插件 58

3.2.3 效果器插件 61

3.2.4 本節作業 63

3.3 音樂圖書推薦 63

3.3.1 樂理圖書 63

3.3.2 和聲圖書 63

3.3.3 旋律寫作圖書 64

3.3.4 配器圖書 64

3.3.5 本節作業 64

第4章 Cubase Pro 12基礎 65

4.1 新建工程 65

4.1.1 工程的建立與保存 65

4.1.2 建立軌道 67

4.1.3 掛載軟音源 69

4.1.4 測速 75

4.1.5 速度窗口的設置 75

4.1.6 拍號的設置 76

4.1.7 本節作業 77

4.2 MIDI輸入 77

4.2.1 外部MIDI鍵盤的連接 77

4.2.2 外部MIDI控制器的設置 78

4.2.3 走帶控制條和工具欄 79

4.2.4 MIDI音符的輸入 81

4.2.5 本節作業 83

4.3 MIDI控制器 83

4.3.1 力度控制器 83

4.3.2 聲像控制器 84

4.3.3 音量控制器 85

4.3.4 表情控制器 85

4.3.5 延音踏板控制器 86

4.3.6 本節作業 86

4.4 音頻 86

4.4.1 音頻軌道 86

4.4.2 錄音埠的設置 91

4.4.3 調音台 92

4.4.4 本節作業 95

4.5 文件的導入/導出 95

4.5.1 導入/導出MIDI文件 95

4.5.2 導入/導出音頻文件 97

4.5.3 導入視頻文件 102

4.5.4 本節作業 103

第5章 MIDI製作 104

5.1 主旋律的MIDI輸入 104

5.1.1 主旋律音色的選擇 104

5.1.2 MIDI輸入 106

5.1.3 本節作業 108

5.2 和弦軌的使用 108

5.2.1 生成音頻和聲 108

5.2.2 生成MIDI聲部 110

5.2.3 本節作業 117

5.3 和聲 117

5.3.1 PAD聲部的書寫 117

5.3.2 PAD的音色選擇 117

5.3.3 Kontakt的應用 118

5.3.4 本節作業 123

5.4 鋼琴(Piano) 123

5.4.1 鋼琴音色的選擇 123

5.4.2 柱式和弦的MIDI寫作 125

5.4.3 分解琶音的MIDI寫作 126

5.4.4 延音控制器的使用 128

5.4.5 本節作業 129

5.5 吉他(Guitar) 129

5.5.1 瞭解吉他 129

5.5.2 吉他音色的選擇 129

5.5.3 吉他掃弦的製作 131

5.5.4 吉他分解和弦的製作 139

5.5.5 本節作業 150

5.6 貝斯(Bass) 150

5.6.1 瞭解Bass 150

5.6.2 Bass音源的選擇 150

5.6.3 搖滾Bass的MIDI寫作 155

5.6.4 流行Bass的MIDI寫作 157

5.6.5 本節作業 159

5.7 鼓(Drum) 159

5.7.1 瞭解鼓 159

5.7.2 鼓音源的選擇 159

5.7.3 鼓MIDI的寫作 162

5.7.4 鼓MIDI的導出 168

5.7.5 本節作業 168

5.8 管弦樂(Orchestral Music) 168

5.8.1 瞭解管弦樂隊 168

5.8.2 管弦樂音源的選擇 170

5.8.3 管弦樂的寫作 173

5.8.4 管弦樂的導出 176

5.8.5 本節作業 176

5.9 打擊樂(Percussion Music) 176

5.9.1 管弦樂隊打擊樂 176

5.9.2 世界民族打擊樂 178

5.9.3 電子合成打擊樂 179

5.9.4 本節作業 184

5.10 合成音色(Synth Pad) 184

5.10.1 合成音源的種類 184

5.10.2 合成音色分類以及屬性 186

5.10.3 合成音色的樂器法則 190

5.10.4 本節作業 191

第6章 實例分析 192

6.1 歌曲《眾志成城的力量》編配

 分析 192

6.1.1 和聲設計 192

6.1.2 配器設計 193

6.1.3 織體設計 197

6.1.4 作品欣賞 200

6.2 歌曲《在共同的世界里》編配

 分析 200

6.2.1 和聲設計 200

6.2.2 配器設計 201

6.2.3 控制器的運用 204

6.2.4 作品欣賞 206

6.2.5 本節作業 206

下篇 音頻縮混

第7章 錄音 208

7.1 錄音的準備 208

7.1.1 話筒的使用 208

7.1.2 聽濕錄乾 209

7.1.3 Lane錄音模式 213

7.1.4 自動監聽模式 214

7.1.5 本節作業 215

7.2 音頻的編輯 215

7.2.1 音頻的裁剪 215

7.2.2 復制粘貼 216

7.2.3 淡入/淡出 217

7.2.4 音量標準化 218

7.2.5 變速 219

7.2.6 變調 220

7.2.7 自動包絡 221

7.2.8 恢復對音頻的操作 222

7.2.9 本節作業 223

7.3 編組功能 223

7.3.1 編組的使用 223

7.3.2 VCA推子 225

7.3.3 編組通道軌 226

7.3.4 本節作業 227

7.4 開始錄音 227

7.4.1 電平的觀察 227

7.4.2 總輸入通道 229

7.4.3 本節作業 229

第8章 混音 230

8.1 效果器應用 230

8.1.1 均衡器 230

8.1.2 壓縮效果器 235

8.1.3 混響效果器 237

8.1.4 門限(噪聲門) 240

8.1.5 限制器 242

8.1.6 合唱 243

8.1.7 降噪 243

8.1.8 消唇齒音 246

8.1.9 音高糾正 248

8.1.10 頻譜儀 254

8.1.11 本節作業 256

8.2 混音流程 256

8.2.1 節奏聲部 256

8.2.2 低音聲部 258

8.2.3 中音聲部 259

8.2.4 旋律聲部 260

8.2.5 其他樂器 261

8.2.6 本節作業 261

第9章 母帶 262

9.1 母帶的作用 262

9.1.1 電平的標準 262

9.1.2 風格的把握 262

9.1.3 響度的提升 262

9.1.4 空間的塑造 263

9.1.5 精度的保持 263

9.1.6 本節作業 263

9.2 母帶效果器 263

9.2.1 母帶效果器的種類 263

9.2.2 母帶效果器的使用方法 264

9.2.3 本節作業 266

9.3 母帶的製作流程 266

9.3.1 總線的音量控制 266

9.3.2 母帶EQ 266

9.3.3 立體聲擴展 267

9.3.4 激勵器 267

9.3.5 低頻增強 267

9.3.6 多段壓縮 268

9.3.7 均衡器 268

9.3.8 響度效果器 268

9.3.9 頻譜儀 269

9.3.10 本節作業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