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 Personal Agility: unlocking purpose,alignment and transformation

Peter B. Stevens, Maria Matarelli著 周龍鴻博士 主編、AI人工智慧小組(GPT、博碩編輯室) 譯

  • 出版商: 博碩文化
  • 出版日期: 2023-11-01
  • 定價: $450
  • 售價: 7.0$315 (限時優惠至 2024-04-3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192
  • ISBN: 6263336064
  • ISBN-13: 9786263336063
  • 相關分類: 企業資源規劃 ErpAgile Software
  • 立即出貨 (庫存 > 10)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1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2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3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4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5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6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7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8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9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10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11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12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13
  •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14
個人敏捷性:解鎖目標、調適和轉型-preview-1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為個人和企業轉型提供簡單框架的同時,使業務更加人性化🔔



【產官學界人士強力推薦】
吳璨因 (Wu Tsan Yin) 璨因教練學院 創辦人 / 中華國際 NLP 教練研究發展教育協會 創會理事長
宋文法(Alfa Song) 金門縣金寧中小學 校長
李純櫻 (Sophia Lee) 宏昇營造 副總經理
周純如 (Celina Chou) 中華民國專業秘書行政協會理事長
林昭陽 (Ivan Lin) 中華電信總公司 總經理
邱奕霖 (Yilin Chiu) 圖像力學院 負責人
施志賢 (Chih-Hsien Shih) 協磁公司 董事長
梅家仁 (Joyce Mei) 達真國際教練學校 校長與創辦人 / 台灣首位 ICF 認證 MCC 大師教練
陳威良(William) 孟華科技總經理/PMITW 前理事長
陳建宏(Roger Chen) ABC 牙醫聯盟 營運長
陳家聲 ( Chen Chia Shen) 台灣大學商學所 首席顧問 教授
陳麗琇 (Elly Chen) 台灣最大敏捷線上讀書會 台灣敏捷部落(TAT) 社長
游文人(Donald Yu) 巨大集團 集團策略長
黃敬強 (John Huang) 瑞嘉科技 總經理
黎振宜 (Chyi Li) 可果美(中國上海)總經理
魏碧芬(Vicky Wei) 欣亞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國際專業人士強力推薦】
「我強烈推薦組織中的領導者閱讀這本關於個人敏捷性的書籍。我已經使用個人敏捷系統三年了,它在我生活、工作和領導中都是一項強大的工具。對於高級主管來說,個人敏捷性創造了絕佳的機會,無論是對他們的個人生活還是在領導管理組織上都有好處。透過個人敏捷性,領導者展示了如何實踐這套系統,以確保組織能夠成功應用強大的敏捷方法。」

—Lyssa Adkins,敏捷暨領導教練 以及《教練敏捷團隊》(Coaching Agile Teams)的作者


「這是一本寫得很好的書,充滿了美妙且實用的建議。我看見他們有些客戶對於獲得的結果感到極度興奮。當我讀這本書時,我看到了很棒的自我教練式問題、提示和技巧,並且在一個有助於提高個人效能的框架中變得更有效。」

—Alistair Cockburn,管理顧問及「敏捷宣言」的共同作者



關於本書
由於全世界變化迅速,科技進步顛覆了整個產業,幾十年前的許多品牌甚至產業早已不復存在。以指數型速度成長的產品及效能進展融合新的科技,在在意味著商業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創新。許多企業領導者也轉而透過敏捷來幫助他們面對這些嚴峻挑戰。但無論你是經驗豐富的商業敏捷性老手,或者對這些概念全然不熟悉,這本書都可以為你奠定基礎,透過讓工作方式更具彈性和適應性來應對那些變化和干擾。

如果說 20 世紀的領導力是關於管理機器以穩定地產生利潤,那麼 21 世紀就是面對複雜性和不確定性時的創新力。領導者需要新的技能來開啟他們的勞動力智慧,並促進組織內部甚至外部的跨界合作。現代領導力既是關於目標也關於文化的一種新式概念。文化與人們及他們之間的互動有關,而挑戰則始於每個人的想法和感受。個人敏捷系統(PAS)提供了一種可擴展的領導方法,可以使組織、部門、團隊,甚至夫妻和個人,都能夠將他們的行為與真正重要的事情保持一致。

個人敏捷性(Personal Agility)能夠為你的團隊和部門提供需要的工具和視角,使客戶需求和組織目標一致。員工可以更有效率跨部門甚至跨組織合作,滿足你的客戶,創造新的市場需求,然後再滿足新進的客戶。

這本書透過一個簡單的框架觸及到人性化商業的核心,來幫助個人和商業轉型。它解釋了如何在任何情境中應用敏捷性,並記錄了可以實現的積極轉型;再透過實際案例研究分享人們和組織應用PAS所取得的成果。

你將學到

🔓 讓「行動」與「優先事項順序」保持一致
🔓 如何運用個人敏捷性的四大核心工具
🔓 透過理解自我、調整想法、進而展開行動
🔓 應用敏捷教練方法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

作者簡介

Peter B. Stevens
高階敏捷主管
創辦人

―――――――――――
Peter B. Stevens
是一名主管、教練、作家和認證的 Scrum 培訓師。他最近在瑞士數位健康新創公司 Vivior AG 擔任高階敏捷主管,並且是 Agile-Executives.org、Personal Agility Institute 和 World Agility Forum 的共同創辦人。他是一名持有儀器飛行執照的飛行員,會說四種語言,與他的家人和三隻貓住在瑞士的蘇黎世。

Maria Matarelli

創辦人兼執行長
Formula Ink

―――――――――――
Maria Matarelli
是高階敏捷教練,是《財星雜誌》前 100 強的顧問,以及一位國際暢銷書作者。Maria 和她的團隊透過應用敏捷方法來諮詢業務,為初創企業達到 3 千 5 百萬美元估值的突破性結果。為身價上億的企業組織節省了數百萬美元的成本。Maria 是 Formula Ink 的創辦人兼總裁,也是敏捷行銷學院(Agile Marketing Academy)和 Personal Agility Institute 的共同創辦人。

目錄大綱

第一部分 領導自己
Chapter 1 | 改變人生的六個問題
I. 導航隱喻:人生如海洋
II. 六個有力的提問
III. 從領導自己開始到領導他人
IV. 是什麼讓個人敏捷性與個人生產力不同?
V. 是什麼讓個人敏捷性成為可擴展的領導架構?
VI. 如何使用本書
Chapter 2 | 個人敏捷性的承諾
I. 借助 PAS 之力,從努力掙扎走向蓬勃發展
II. 使用 PAS,從失業邁向有意義的職業生涯
III. 透過 PAS,從軍旅生涯轉換到平民生活
IV. 總結
Chapter 3 | 發揮最大的影響力
I. 個案研究:消除混亂
II. 做好正確事情的挑戰
III. 現在應該做什麼?
IV. 使用六個個人敏捷性問題
V. 個人敏捷系統的核心工具
VI. 如何使用 PAS 優先事項地圖
VII. 如何使用 PAS 力量地圖
VIII. 開始執行


第二部分 領導他人
Chapter 4 | 最快的路徑
I. 案例研究:精確執行
II. 朝著目標的方向前進
III. 處理干擾和分心問題
IV. 多工處理的迷思
V. 透過節奏達成專注
VI. 擊敗拖延症
VII. 保持心流
VIII. 挺過風暴
Chapter 5 | 商業教練
I. 案例研究:我的敏捷轉型
II. 教練何以與其他領導形式不同
III. 每日可用的強大教練工具
IV. 如何將教練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V. 啟動你的教練式問題
VI. 成就你渴望看到的改變
VII. 利用商業教練解決問題
Chapter 6 | 與人協調的藝術
I. 案例研究: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尋求平衡
II. 什麼是一致性,為何它如此重要?
III. 如何成為值得信賴的人
IV. 如何達到並維持一致性?
V. 作為一致性根基的信任與同理心
VI. 在一個銷售過程中建立信任與一致性
VII. 從建立關係到完成銷售
Chapter 7 | 領導之路
I. 案例研究:與董事會達成一致性
II. 達成決斷力並保持專注
III. 命令與控制的替代方案
IV. 一致性的重要
V. 目的明確
VI. 導引行為以掌控新事物出現
VII. 實現自主性與一致性
VIII. 與利害關係人保持一致
Chapter 8 | 行政敏捷性:如何成為一位敏捷領導者
I. 個案研究:建立賦能文化
II. 如何成為一位敏捷主管
III. 如何建立一個敏捷組織?
IV. 如何將敏捷性延伸到你的客戶
V. 獲得成果
Chapter 9 | 回顧與接下來的行動
1. 自我管理以達到最大影響力
2. 運用有力提問的潛在能力
3. 利用自然湧現現象
4. 利用明確目的
5. 繼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