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與進步: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之間的千年辯證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Daron Acemoglu , Simon Johnson 著 林俊宏 譯

商品描述

全球獨家中文版!《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關心AI時代人類命運的必讀之作

當代經濟學巨擘從千年歷史經驗借鑑,重新定位科技變革的價值與方向

 

  ☉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自由的窄廊》作者最新力作

  ☉ 《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賈德.戴蒙、《正義》作者邁可.桑德爾 重磅推薦

  ☉  台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專文導讀

 

  科技變革蘊藏著極大的潛力,不僅能提升生產力,還能改善地球上數十億人們的生活。然而,當我們跳上快速奔馳的「生產力便車」,盡情享受技術躍進所帶來快速、便捷的科技果實,此時人類的命運與社會的發展,卻悄然來到全新的十字路口。在迎 向更強大的人工智慧世界之前,我們是否該停下來思考:

 

  ● 強大、快速的科技進步,對我們來說一定是好事?

  ● 在科技創新突破的過程中,誰會成為贏家、誰又會是輸家?

  ● 數位革命與AI技術的演進,為人們帶來的是「願景」、還是「陷阱」?

 

  本書帶領讀者踏上一條橫跨千年的旅程,重新檢視科技變革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利與弊,探索如何創造一個兼顧進步與平等的未來。作者大聲疾呼:科技進步並不意味著所有人都能共蒙其利,今日我們所共享的繁榮生活,其實是前人積極爭取的結果。我們如果繼續對科技抱持盲目樂觀的態度,聽任少數人透過侵害多數人權益而致富,終將侵蝕得來不易的自由、民主與生活方式。

問題的解方並非阻礙科技與新技術的發展,而是要讓更多人從科技迷夢中警醒,凝聚眾人力量,共同審慎思考科技創新的價值與方向,打造一個能夠兼顧科技變革與共享繁榮的社會。透過本書,作者為全人類照亮一條通往理想未來之道。

 

  專文導讀──

  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林明仁

 

盛讚好評

 

  《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 賈德.戴蒙

  《正義》、《成功的反思》作者 邁可.桑德爾

  《重新想像資本主義》作者 瑞貝卡.韓德森

  《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作者 肖莎娜.祖博夫

  《VR萬物論》作者 傑容.藍尼爾

  《激進市場》合著者 格倫.韋爾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安格斯.迪頓爵士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

 

  理解科技進步對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進而反思一個更基本的提問:什麼是「好」的技術?正是社會科學的大哉問。放眼當今學術江湖,沒有比艾塞默魯與強森這兩位長期合作的夥伴更適合處理這個難題了。──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科技正在顛覆我們的世界!將工作流程自動化,加劇不平等,創造出各種監控的工具與錯誤資訊,使民主飽受威脅。然而艾塞默魯與強森告訴我們,一切還有別的可能。科技要走向何方,並不像風那樣屬於人類無法控制的自然力量,其實可以由我們決定。這本充滿人性和希望的著作帶領我們思考:如何引導科技發展來提升公共利益。只要你關心數位時代民主的命運,絕不能錯過這本書。──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哈佛大學政治哲學講座教授,《成功的反思》作者

 

  如果艾塞默魯與強森過去的著作還沒讓你成為他們的書迷,本書肯定能讓你及時趕上。兩位作者的文采斐然,令人沉迷其中,尤其書中討論的又是與我們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強大的新科技對我們來說一定是好事?一百五十年前的工業革命真的為我們的曾祖父母帶來快樂?今日的人工智慧能否為我們帶來更多幸福?閱讀本書,對你的生活方式做出睿智的選擇。──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普利茲獎得主,《槍砲、病菌與鋼鐵》作者

 

  一部必讀之作!扣人心弦、文筆優美、論證嚴密,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提出強大的解決方案。兩位作者從歷史借鑑,深入探究AI及社群媒體如何壓低薪資、破壞民主,進而主張我們應該對科技的管理與掌控發動一場革命。縱觀歷史,唯有在精英階級被迫分享權力時,科技才能促進公共利益,而本書讓我們清楚看見這在今日可能的樣貌。──瑞貝卡.韓德森(Rebecca Henderson),哈佛大學講座教授,《重新想像資本主義》作者

 

  透過書中這趟令人驚心動魄的旅程,帶領我們探訪從過去到未來、從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到AI崛起的科技發展史。全書以一條強力主線貫串全局:科技的變革不是命中註定,科技的發展方向也絕非無法改變。儘管人類的制度並不完美,各種衝動也常相互矛盾,但人類仍然掌握主控權,我們有責任決定自己所造的這輛車要駛向正義或是墜落懸崖。在這個自動化高速發展、錢與權的壟斷似乎勢不可當的時代,本書適時敲響警鐘,提醒人類有能力、也必須奪回控制權!──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艾絲特.杜芙若(Esther Duflo),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窮人的經濟學》與《艱困時代的經濟學思考》作者

 

  在艾塞默魯與強森的筆下,超過千年的科技變遷史壯闊展開。全書矛頭直指經濟學家既對科技變遷抱持盲目的熱情,卻對權力傾斜嚴重忽視。這是一部早該問世的重要著作。──安格斯.迪頓爵士(Sir Angus Deaton),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絕望死與資本主義的未來》合著者

 

  這部大作讓我對目前社會、經濟與科技的匯流有了更深的理解。本書除了具備歷史與分析架構,也提出改善未來的具體建議;雖然種種批評毫不留情,卻也激發我們對於未來的樂觀情緒。──傑容.藍尼爾(Jaron Lanier),《VR萬物論》作者

 

  AI革命究竟會讓一般勞工的生產力上升、辛勞度下降,或者只是創造出更多由機器人看管、剝削勞工且監控嚴格的工作場所?這是我們必須探問的重要議題。幸運的是,艾塞默魯與強森已經著手提出解答,提供清晰的歷史脈絡,梳理其中種種經濟誘因,為我們照亮一條更好的前行路徑。──凱西.歐尼爾(Cathy O’Neil),《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作者

 

  我們的未來無可避免會隨著AI或Web3等技術的加速發展所決定……至少有人是這麼說的。然而,當代兩位最偉大的經濟學家明確反駁這種科技決定論的論述,指出在過去四十年間,這種論述一直妨礙我們打造更美好的未來。如果足夠幸運,或許未來當我們回顧此刻,會發現此刻就是轉捩點:眾人再次承擔起責任,為科技如何型塑我們共同生活的世界,審慎做出決定。──格倫.韋爾(E. Glen Weyl),《激進市場》合著者

 

  本書對於科技變革的過去與現在做出精采而全面的回顧,作者試圖抓著我們的肩膀,即時搖醒並告訴我們:別讓現今這種贏家全拿的技術,繼續對全球社會與民主前景施加更多暴力。對於「科技必然性」(tech inevitability)這種有毒的論述,本書提供必要的解毒劑,揭露科技的現實政治,是作為經濟強權長久的特洛伊木馬,偏袒少數人的逐利,罔顧多數人的利益。本書是應對未來挑戰的重要藍圖,唯有當科技在受到民主權利、價值觀及維繫日常運作的法律馴服下,才能促進社會的共享繁榮。──肖莎娜.祖博夫(Shoshana Zuboff),《監控資本主義時代》作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戴倫.艾塞默魯 Daron Acemoglu

  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學院教授,為該校最高榮譽教職。他過去二十五年來持續研究繁榮與貧困的歷史根源,以及新科技對於經濟成長、就業與不平等的影響。曾榮獲眾多獎項與榮譽:2005年獲頒「克拉克獎章」(John Bates Clark Medal),該獎章授予四十歲以下、對經濟思想與知識具有重大貢獻的經濟學家;2016年榮獲「BBVA基金會新領域知識獎」(BBVA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表彰他在經濟、財務金融與管理學上的傑出貢獻;2019年獲基爾世界經濟研究院(Kiel Institute for the World Economy)的「經濟學全球經濟獎」(Global Economy Prize)。作品: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 Robinson)合著《自由的窄廊》(The Narrow Corridor)、《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 Nations Fail)。

 

賽門.強森 Simon Johnson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創業學講座教授與全球經濟與管理(Glob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團隊主任。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研究全球經濟危機與復甦長達三十年。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大西洋月刊》、《金融時報》等重要刊物發表超過三百篇文章,著述豐富,影響深遠。作品:與強納森.格魯伯(Jonathan Gruber)合著《美國再啟動》(Jump-Starting America),與郭庾信(James Kwak)合著《燃燒的白宮》(White House Burning)、《13個銀行家》(13 Bankers)。強森目前與全球各地企業家、民選官員與公民社會維持密切合作。

 

譯者簡介

林俊宏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如何讓人改變想法》、《元宇宙》、《人類大歷史》系列、《大數據》系列等書。

目錄大綱

盛讚好評

導讀 面對AI,我們可以有選擇 林明仁(臺灣大學經濟系特聘教授)

給台灣讀者的話

序言 何謂「進步」?

 

1對科技的掌控

2運河的願景

3說服的力量

4農業哀歌

5中產階級的革命

6進步背後的犧牲者

7充滿辯證的進步之路

8數位傷害

9人工智慧來襲

10民主崩潰

11讓科技重新導向

 

注釋及說明

參考書目

致謝

圖片授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