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

許恆修 著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2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3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4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5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6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7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8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9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0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1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2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3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4
  •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5
LangGraph 實戰開發 AI Agent 全攻略:掌握 AI 模型 × 工作流程 × 設計應用,從零打造智慧分工多代理協作系統(iThome鐵人賽系列書-preview-1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透過LangGraph框架,晉升企業爭相延攬的AI專家
兼具生成式AI理論深度與多代理實戰應用,助你從基礎走向職場競爭力的飛躍之路

 

【專業推薦】
作者透過此書將他多年專業淬煉的精華與讀者分享,幫助讀者以最高效的學習路徑,獲得最大幅度的專業提升。

賴毓敏,台灣先進智慧公司AI科學家

「含金量極高!」本書不僅是入門寶典,更是一位資深實踐者實戰經驗的結晶。從代理型AI核心概念出發,對比LangChainLangGraph到前沿的Agentic RAG技術,清晰呈現技術演進的脈絡。書中的「作者觀點」更是精髓,時刻引導讀者避開思路誤區。無論想打造AI助理大軍,或優化內部流程提高生產力,本書都能一步步引導你,將AI技術轉化為事業成功的利器。

江翊先,Google半導體工程師

作者以平鋪直敘而蘊含工業強度的實務分享,深入淺出地解釋「代理型框架」(Agentic AI)的核心概念,讓讀者直接體會AI如何從單純的「生成」邁向「自主行動、決策與自我精進」。書中透過建構「能思考、規劃、行動甚至自我修正」的智慧應用,以及養護好LLM應用的生命週期的實作,作者詳細展示了LangGraph Adaptive-RAGLangFuse等強大的LLMOps方法論、框架組合。不用浪費時間踩雷,讀者們直接站上了LLM前沿實務經驗的肩膀上,看見全新的風景。

鮑聖文,THXLAB架構師

【內容簡介】
從入門到精通:由淺入深學習,奠定紮實的技術基本功
實戰案例導向:精選真實操作案例,立即落實專案成果
破解系統瓶頸:掌握高階開發技巧,降低知識學習門檻
提升技術實力:全方位提升AI技能,成為AI專業人才

 

本書改編自第16iThome鐵人賽生成式AI組優選系列文章《2024年用LangGraph從零開始實現Agentic AI System》。內容直擊生成式AI領域的痛點與實務需求,從基礎到進階完整掌握AI代理技術,幫助讀者在職涯道路上迅速脫穎而出。

全書以目前生成式AI領域炙手可熱的LangGraph框架為主軸,搭配真實的企業專案案例,從核心觀念、設計模式到實戰應用逐步展開,讓讀者一步到位地學會如何設計、部署並管理高效的多代理系統。透過即學即用的程式碼範例與場景式實務指引,讀者能在短時間內提升技術實力,成為企業爭相搶奪的生成式AI專家。

【目標讀者】
想要掌握生成式AI技術、提升職涯競爭力的初階及中階工程師。
正在求職、轉職,極需具體實務經驗來增加求職籌碼的技術人員。
想要快速落實AI專案並推動團隊轉型的產品經理、資料科學家與主管。
希望在生成式AI熱潮中卡位、提升個人價值的職場人士。
需要掌握AI Agent商業應用案例與導入流程、加速企業數位轉型的人員。

作者簡介

許恆修
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大學電腦科學研究所,專注於人工智慧與軟體開發技術的深度整合應用,長年致力於推動AI技術在產學界的知識傳承與實務落實。現任喬泰科技資深AI研究員,曾任微光國際軟體架構師以及逢甲大學創能學院業界講師,在逢甲大學的講台上,用最貼近學習者的語言,為數百名學生開啟通往技術世界的大門。這種雙重身分讓作者能將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應用緊密結合,幫助學員建立紮實的基礎。過去多年,作者曾主導多項AI專案在企業與教育機構的導入應用,在跨領域技術整合與教學推廣上累積深厚的實務經驗。

【作者經歷】
喬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深AI研究員
微光國際 軟體架構師
逢甲大學業界講師
工研院專業講師

目錄大綱

Part 01 核心概念】
|Chapter 01| 駕馭未來:探索代理型框架的世界
1.1 從生成到行動:代理型AI的崛起
1.2 代理型工作流:組織AI代理的自主行動
1.3 引出實現代理型框架的利器:LangGraph
1.4
代理型框架的商用浪潮:LangGraph賦能的企業實例
1.5 小結:通往更加自主的AI道路

|Chapter 02| LangGraph核心元件:節點、邊與狀態
2.1 LangGraph介紹與核心亮點
2.2 為什麼LangGraphAI流程活起來?
2.3 LangChain vs. LangGraph:它們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
2.4 介紹LangGraph適用於多種場景
2.5 LangGraph的三大核心
2.6 LangGraph使用時可能遇到的挑戰
2.7 小結

|Chapter 03| 即時回饋的祕密:LangChain串流技術
3.1 為什麼串流如此重要?
3.2 深入了解AI回應的互動機制:invoke() vs. stream()
3.3
結合LangChain表達語言(LCEL)實現持續串流
3.4 小結:串流功能

|Chapter 04| 將串流應用到LangGraph流程中
4.1 LangGraph串流模式概覽
4.2 values()串流模式:觀察圖的完整狀態演變
4.3 updates()串流模式:精確追蹤節點的增量更新
4.4 多模式串流:設定範例
4.5 messages串流模式:即時取得LLM逐字輸出
4.6 小結

|Chapter 05| 記憶:掌握AI對話上下文與跨會話知識的關鍵
5.1 記憶類型概覽:短期與長期記憶
5.2 短期記憶:對話上下文的守護者
5.3 長期記憶:跨會話知識的傳承
5.4 記憶類型的概念類比
5.5 小結

|Chapter06| LangChainTools深度解析:打造AI的外掛能力
6.1 Tools建立指南:AI模型的外掛功能
6.2 從函式建立Tools:簡單又強大
6.3 工具錯誤處理:打造穩健的AI應用程式

|Chapter 07| LangGraph實戰應用:ToolNodeAI互動流程
7.1 LangGraph如何善用ToolNodeAI的行動中心
7.2 天氣查詢範例
7.3 小結

|Chapter 08| 人機迴圈:讓AI流程也能請示人類
8.1 什麼是人機迴圈?
8.2 為什麼需要人機迴圈?
8.3 核心魔法:interrupt函式與Command原語
8.4 啟動人機迴圈的關鍵步驟
8.5 人機迴圈的三大應用模式
8.6 實戰演練:示範「批准或拒絕」模式
8.7 小結

|Chapter 09| LangGraph的時間旅行與狀態深度解析
9.1 LangGraph的狀態:AI代理的記憶與軌跡
9.2 時間旅行:回溯、檢查與探索
9.3 小結:時間旅行與狀態管理的意義

|Chapter 10| LangGraph功能型API:用Python函式打造智慧AI工作流程
10.1 深入理解LangGraph的功能型API
10.2
功能型API的應用時機與優勢
10.3 實戰演練:自動化會議摘要與待辦事項生成
10.4 功能型API與圖形API的差異比較
10.5 小結

Part 02 AI代理設計模式】
|Chapter 11| AI代理自我反思:深入探討Self-Refine
11.1
什麼是Reflection Agents
11.2 Reflection機制的核心步驟
11.3 Reflection的核心價值與應用:為什麼需要AI自我反思?
11.4 Self-RefineReflection的基礎實踐與運作原理
11.5 動手實踐:使用LangGraph實現Self-Refine
11.6
小結

|Chapter 12| Planning:賦予AI自主規劃能力
12.1 PlanningAI自主規劃的關鍵
12.2 Planning的運作機制:AI如何計畫?
12.3 Plan-and-SolvePlanning Agent的核心框架
12.4 LangGraph實踐:打造具備規劃能力的智慧代理
12.5 小結

|Chapter 13| 多協作模式讓AI團隊實現智慧分工
13.1 多代理系統:新一代AI協作的基石
13.2 多代理系統有哪些優勢?
13.3 協作模式:智慧分工的藝術
13.4 實現高品質的多代理協作翻譯系統
13.5 小結

|Chapter 14| 多代理協作:監督者模式
14.1 監督者模式:核心原理
14.2 設計:台灣棒球與啦啦隊新聞處理系統
14.3 使用LangGraph框架實現工作流程
14.4 小結

Part 03 RAG篇】
|Chapter 15| 從基礎到進階:掌握RAGAgentic RAG
15.1 RAG
的誕生:解決LLM固有挑戰的必然選擇
15.2 RAG的核心機制:資訊檢索與生成的完美結合
15.3 RAG的廣泛應用與顯著優勢
15.4 Agentic RAG:使用LangGraph打造智慧檢索系統
15.5 小結:RAG技術是提升AI系統效能的新方法

|Chapter 16| CRAG:檢索增強生成的糾錯機制
16.1 CRAG技術概述與理論基礎
16.2 檢索增強生成技術的演進:從傳統RAGCRAG
16.3
傳統RAG的技術瓶頸:相關性低與資訊冗餘問題
16.4 CRAG的核心機制:突破傳統RAG的限制
16.5 CRAG提出什麼機制解決問題?
16.6 從理論到實踐:使用LangGraph實現CRAG
16.7
小結:CRAG如何讓AI問答系統更上一層樓

|Chapter17| Adaptive-RAG:動態檢索策略提高系統問答精準度
17.1 Adaptive-RAG的定義與核心理念
17.2 Adaptive-RAG與傳統RAG的比較
17.3 Adaptive-RAG的核心元件
17.4 Adaptive-RAG的實作關鍵
17.5 小結:Adaptive-RAG的革新意義與未來展望

Part 04 工具篇】
|Chapter 18| Ollama初探與基礎使用
18.1 什麼是Ollama
18.2 Ollama有哪些特點?
18.3 安裝Ollama
18.4
啟動Ollama服務
18.5 進階:想把Ollama的能力整合到你自己的程式裡嗎?(給開發者看)
18.6 Ollama支援的大型語言模型

|Chapter 19| 揮別命令列:用WebUIOllama更好聊
19.1 運用Docker執行Ollama,讓環境更獨立乾淨
19.2 如何在Docker容器中執行模型?
19.3 Google Colab上快速試玩Ollama(給喜歡嘗鮮的你)
19.4 打造友善介面:Ollama+ Web UI一站式懶人包

|Chapter 20| LangGraphStudio V2指南
20.1 為什麼採用LangGraphStudio作為Agent開發工具
20.2 LangGraphStudioAI代理開發的三大必殺技
20.3 LangGraphStudio本地環境建立:啟動你的開發引擎
20.4 LangGraphStudio核心功能導覽:與你的AI代理互動與偵錯
20.5 小結

|Chapter 21| LangFuse:打造AI代理觀測系統
21.1 為何AI代理需要LangFuse
21.2 自行託管LangFuse:資料掌控與高度定制
21.3 為你的LLM團隊增加評分系統
21.4 LangFuse提示管理:你的提示語中控台
21.5 LangGraphLangFuse:實戰可觀測性
21.6 小結

 
Part 05 專案篇】
|Chapter 22| 動手打造你的第一個AI應用程式:FastAPIStreamlitLangServe的實戰入門
22.1 專案先預覽:我們要一起做出什麼?
22.2 動手前準備:開發環境設定指南
22.3 後端開發:用FastAPI建構你的AI服務骨架
22.4 啟動程式:讓你的FastAPI服務跑起來!
22.5 部署API:善用LangServe輕鬆部署
22.6 前端開發:用Streamlit打造應用網頁介面

|Chapter 23| MCP:讓大模型更容易使用外部工具的技術
23.1 認識一下模型上下文協定
23.2 我們為什麼需要MCP?它解決了什麼痛點?
23.3 MCP和函式呼叫到底差別在哪?
23.4 MCP協定是怎麼連線的?
23.5 打造MCP的神兵利器:FastMCP

Part 06 附錄】
|Appendix A| AI遇上軟體架構:狀態管理的新思考
A.1 狀態管理與流程控制
A.2 小結與思考:AI時代的狀態管理展望

|Appendix B| Ollama上執行你的模型
B.1 GGUF格式
B.2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