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蘭銀行24小時:從私人機構到支撐經濟命脈的國家偉大引擎 Virtuous Bankers: A Day in the Life of the Eighteenth-Century Bank of England

Anne L. Murphy 著 李祐寧 譯

  • 出版商: 今周刊
  • 出版日期: 2025-05-29
  • 定價: $480
  • 售價: 7.9$379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52
  • ISBN: 6267589277
  • ISBN-13: 9786267589274
  • 尚未上市,歡迎預購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金融時報》2023年度推薦好書★ 

 

走進現代央行起源,一窺國家金融心臟的日常運作!

重回全球第二古老央行現場, 見證私人機構如何蛻變為公共信用守護者!

 

  「這不僅是一家普通的銀行,更是國家的偉大引擎。」

  ──亞當.斯密,《國富論》, 1776年

  

  18世紀的英格蘭銀行,起初是為股東利益運作的機構,卻逐步成為支撐英國經濟與國力的關鍵力量。

 

  倫敦資本市場與金融史學家安妮.墨菲以「一日英格蘭銀行」的獨特視角,根據1783至1784年間審查委員會的詳實報告,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回到 18 世紀的金融心臟,展開一場深度探索。

 

  我們將穿梭於英格蘭銀行的宏偉大廳、負責發行紙幣的櫃檯、管理國家財政的辦公室,以及存放貴重物品的金庫,並從中認識到:

  ● 紙幣發行、貼現業務、公債管理、公共資金調度的運作

  ● 銀行如何防火、防盜、防暴動

  ● 銀行建築如何嵌入倫敦城市紋理,成為政治與金融權力的象徵

 

  我們也能看見 18 世紀的銀行職員如何對此工作感到自豪,並以公眾服務為己任。儘管當時銀行也面臨員工能力不足、不道德甚至犯罪等問題,但英格蘭銀行及其領導者仍致力於塑造「賢德」的形象,在制度與人性之間取得平衡,贏得社會信任。

 

  本書不僅揭示了這家日後成為大不列顛金融命脈的機構日常點滴,更展現出當時銀行家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智慧。墨菲透過細膩的描寫和引人入勝的故事,帶領我們發現,正是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運作,構築了國家強盛的基石。
 

專業推薦(依首字筆畫排序)

 

  李翎帆|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陳旭昇|中央銀行理事、臺大經濟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廖啟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客座教授、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透過細緻的檔案分析與生動的敘事技巧,墨菲生動呈現18世紀英格蘭銀行日常運作的樣貌,揭示其在政治與經濟動盪中如何提供對國家至關重要的金融服務,並逐步贏得公眾信任。對經濟史、制度演變,或金融體系中人性面向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此書堪稱必讀之作。──李翎帆,國立清華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信任,是現代央行的基礎,而這本原名為『具有美好品德的銀行家』的書, 看似流水帳的敘事,其實一點一滴地刻劃,一家創立於1694年的私人銀行如何小心翼翼地維持大眾對他們的信任,最終成為全世界央行的典範之一。──陳旭昇,中央銀行理事、臺大經濟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

  

  中央銀行常被視為神祕機構,卻深刻影響每個人。作為現代中央銀行制度的先驅,英格蘭銀行率先制度化如公債與貼現等操作。本書以生動筆觸,帶領讀者走進18世紀的針線街上的英格蘭銀行,內容引人入勝。──廖啟宏,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經濟系客座教授、加州州政府研究首席、「一口經濟學」Podcast主持人

 

  這是經濟歷史的典範,精闢、深刻且有趣。──費德南.蒙特(Ferdinand Mount),英國作家,《倫敦書評》(London Review of Books)

 

  本書既引人入勝且生動,能同時吸引學者與大眾的注意力……墨菲詳盡的研究為此一領域的研究設下最高門檻。──佩里.高奇(Perry Gauci),牛津大學林肯學院現代史導師,《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傑作。──傑西.諾曼(Jesse Norman),英國國會議員,《旁觀者》(The Spectator)

 

  精彩絕倫……墨菲讓金融史的技術細節變得平易近人。──馬丁.道頓(Martin Daunton),劍橋大學經濟史名譽教授,《BBC歷史》雜誌(BBC History Magazine)

 

  墨菲將枯燥無趣的官方歷史變得極富魅力且誘人一讀。最重要的是,她的作品強調了在探討經濟史重大議題時,對日常生活的規律與節奏敏銳度之重要性。──詹姆士.泰勒(James Taylor),蘭卡斯特大學英國近代史教授,《今日歷史》(History Today)

 

  英格蘭銀行的運作模式在這本令人驚喜的新書中,獲得了最詳盡的闡述。──《格蘭特利率觀察家》(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

 

  墨菲精湛地將這段微觀史置於更宏觀的背景之中,探討銀行對英國政府與經濟史的關係。透過將英格蘭銀行置於整個倫敦及英國的大環境中,被墨菲以最生動、耳目一新且立體的筆觸,揭開那不為人知的一面。──周智慧(Zhihui Zou),《世界歷史百科全書》(World History Encyclopedia)

 

  精彩的研究。墨菲的歷史觀是獨一無二的。──柯菲.阿傑朋—博阿滕(Kofi Adjepong-Boateng),劍橋大學金融史中心研究員,《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墨菲對針線街老婦人的歷史進行了令人讚嘆的剖析,有力地證明此一時期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本書不僅吸引了專家學者的目光,更能吸引到任何對英國金融體制感興趣者。──馬修.帕特里奇(Matthew Partridge),資深財經記者與作家,《Money Week》

 

  一部聚焦於18世紀末英格蘭銀行運作,非常易讀且由下至上的作品。墨菲透過對倫敦街頭生活的描述,以及銀行職員在倫敦、銀行開放空間與私底下的行為剖析,讓銀行的一天鮮活起來。──珍.諾戴爾(Jane Knodell),《中央銀行》(Central Banking)

 

  嚴謹的研究與漂亮的架構,《英格蘭銀行24 小時》不僅揭開了18世紀英格蘭銀行內部不為人知的活動,更生動地讓此一重大機構鮮活起來。關於銀行的書有百百本:但這本是最棒的。──大衛.基納斯頓(David Kynaston),《直至最後》(Till Time's Last Sand: A History of the Bank of England 1694–2013)作者

 

  文采斐然,引人入勝。鮮少能讀到一本如此吸引人的歷史性機構作品。墨菲的文筆是如此靈活,讓人幾乎感覺自己真實地在18世紀的銀行走了一遭。──卡爾.溫納林德(Carl Wennerlind),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歷史學教授

 

  安妮.墨菲對文獻的獨特切入,將英格蘭銀行從清潔工到職員再到董事的一切,鉅細靡遺地呈現在讀者眼前。這本精彩絕倫的作品,豐富了我們對18世紀社會與金融歷史的了解。──凱瑟琳.香克(Catherine Schenk),牛津大學經濟與社會史教授

 

  如今作為穩定與抑制通膨的英格蘭銀行,在1694年成立之初,是幫助國家償還債務的機構。這個運作良好的銀行,最終成為英國崛起的核心助力。安妮.墨菲推開了18世紀日常生活的那一扇窗,尤其聚焦在快速變遷的美國革命時期下。對於某些機構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國家骨幹之事實感興趣者的人,本書絕對必讀。──保羅.塔克(Paul Tucker),《未經選舉的權力》(Unelected Power)、《全球失調》(Global Discord)作者,英國央行前副行長

 

  這是對18世紀末英格蘭銀行精彩且引人入勝的書寫。本書不僅涉及政治與金融史上的重要辯題,更進一步地加以闡明。──哈羅德.詹姆士(Harold James),普林斯頓大學歐洲研究講座教授、歷史與國際事務教授

 

  墨菲是研究18世紀倫敦資本市場與機構的權威,她以生動而有趣的方式呈現銀行生活的早期面貌,內容囊括了建築、運作、管理、統治、人物,以及最重要的文化。在此一關鍵時期,英國基礎金融建設將其推上全球影響力及經濟實力霸權。──威廉.戈茲曼(William Goetzmann),耶魯大學金融與管理學講座教授

 

  感謝亞當.斯密,我們知道英格蘭銀行是18世紀英國的『偉大引擎』。如今,感謝安妮.墨菲,帶我們看見銀行的日常運作,明白此一偉大引擎是如何構成,又為何能一路挺進19世紀。──賴瑞.尼爾(Larry Neal),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經濟學名譽教授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安妮.墨菲Anne L. Murphy

  樸次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歷史學教授及教育副校長(Deputy Vice-Chancellor)。在踏入學術以前,她在倫敦金融城工作了12年,從事利率與外匯衍生性商品交易。她也是《英國金融市場的起源》(The Origins of English Financial Markets.)一書作者。

 

譯者簡介

李祐寧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目前從事專職翻譯工作。

  譯作包含《華爾街孤狼巴魯克》、《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行為投資金律》、《甜與權力》、《無人地球》、《被壓榨的一代》等。

目錄大綱

各界讚譽
序 從私人機構到國家引擎
Chapter 1 打開大門
針線街
銀行的意義
打掃與準備
銀行開門

Chapter 2 高雅的銀行
銀行大廳的審查委員
櫃員的工作
顧客體驗
識別風險與推行改革

Chapter 3 創造市場
公債市場
圓頂大廳中的群眾
市場管理
員工管理

Chapter 4 管理與疏失
用餐時光
提早打烊
額外收入
管理疑慮
晉升之路
賞罰制度

Chapter 5 維護公眾信任
會計部門
工作環境與壓力
失去控制的詐欺犯罪

Chapter 6捍衛公共信用守護者
強化銀行?
全部鎖起來
銀行的夜間守護者
小心火燭!

結語 賢德的銀行家

致謝
附錄一 英格蘭銀行董事與員工名冊(1783年4月)
附錄二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首度報告
附錄三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二度報告
附錄四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三度報告
附錄五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四度報告
附錄六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五度報告
附錄七 審查銀行各部門現行工作模式與運作委員會六度報告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