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炒作與泡沫:新科技熱門話題,是真商機還是假訊號? 美日新加坡資歷超過45年,卡內基美隆博士教你如何識別、避開、與充分利用。 Unicorns, Hype and Bubbles: A Guide to Spotting, Avoiding and Exploiting Investment Bubbles in Tech.

Jeffrey Funk 著 李宛蓉 譯

  • 出版商: 大是文化
  • 出版日期: 2025-09-25
  • 定價: $560
  • 售價: 7.9$442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52
  • ISBN: 6267648451
  • ISBN-13: 9786267648452
  • 相關分類: Fintech
  • 立即出貨 (庫存 < 5)

商品描述

  ◎元宇宙、加密貨幣、無人車、區塊鏈,這些熱門話題,誰是獨角獸誰成了泡沫?
  ◎新科技從創立到獲利,要花多久時間?微軟1年、蘋果4年,輝達也只用6年。
  ◎出現論文佐證,代表該技術有望?很多學術研究只為了提升大學排名和贊助經費。
  ◎科技進步沒有想像中快,奈米、量子、核融合,講了至少20年,實際突破了嗎?

  很多新創事業利用大家對新科技的興趣來募資,
  其中規模最大的,便是眾所周知的「獨角獸」。

  獨角獸是指那些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10億美元以上,
  又未在股票市場上市的科技創業公司。

  別天真的認為每個「新創故事」都會是下一個輝達或亞馬遜,
  不是每個會發光的,都是金子;不是每個獨角獸都會讓你賺到錢!

  作者傑佛瑞.方克是卡內基美隆博士,
  目前擔任智庫「發現學院」的顧問,
  先後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擔任教授、顧問、工程師,超過45年,
  曾獲頒日本NTT行動通訊公司行動科學獎。

  他本來也是熱血科技教徒,
  卻看過太多新創企業如何透過媒體或論文炒作而爆紅,再化為泡沫。

  ◎別痴痴等下去了,這就是泡沫。

  數據證實,有實力的獨角獸在10年內就該實現獲利。
  蘋果只花4年;谷歌、網飛(Netflix)為5年;輝達也只花6年。

  如果一家公司老是用「擴張期」來包裝虧損,靠著一輪又一輪融資生存,
  這就是泡沫。
  但有家公司叫亞馬遜,虧了20年才賺錢,又該怎麼解釋?

  ◎「科技的可能」未必等於「市場的需求」,誰沖天?誰殞落?

  法拉第未來、Block(前身為Square)、優領思(Udemy),你聽過嗎?
  這些企業都曾是各領域的獨角獸,現在去哪了?

  共享經濟、叫車服務、共享單車、餐飲外送企業,實際上都還在虧損。
  這些新創事業很可能是把「技術的可能」誤當成「市場的需求」。
  但在這之中,為什麼Airbnb卻成功了?

  ◎投資什麼樣的獨角獸才會賺到錢?

  .時機對了,什麼都對。
  蘋果手機的爆紅,是因為網路的普及給了它更大發揮的舞臺。
  如果找不到時機,獨角獸能靠什麼獲利?
  
  .人工智慧崛起,哪些技術能成為獨角獸?
  醫療照護的應用、無人駕駛的興起,都有獲利的可能,
  關鍵在於如何創造市場價值。

  自動駕駛車輛、送貨無人機、eVTOL、人工智慧……
  這些獨角獸背後的邏輯是什麼?

  新科技熱門話題,是真商機還是假訊號?
  美日新加坡資歷超過45年,卡內基美隆博士教你
  如何識別、避開、與充分利用。

名人推薦

  好好理財主編/Marra
  美股財經評論家/大叔美股筆記
  XCEL NEXT創投董事合夥人/胡碩勻
  《美股投資學》作者/財女珍妮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科學與社會名譽教授/丹尼爾.薩雷維茨(Daniel Sarewitz)
  《數位達爾文主義》作者/湯姆.古德溫(Tom Goodwin)
  《奧美傳奇廣告鬼才破框思考術》作者、英國奧美廣告公司副總監/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
  (依姓名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傑佛瑞.方克(Jeffrey Funk)


  目前擔任智庫「發現學院」(Discovery Institute)的顧問,曾獲頒日本NTT行動通訊公司行動科學獎(NTT DoCoMo Mobile Science Award)。先後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擔任教授、顧問、工程師,時間超過45年,擁有看穿當前新科技與新創事業炒作的獨到眼光。

  方克在世界頂尖的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取得博士學位,最後一份教職為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副教授。寫過5本書和五十餘篇學術論文,並在領英(LinkedIn)平臺上提供財金指南,享有高度聲譽,粉絲人數超過54,000人。

譯者簡介

李宛蓉


  主修新聞與傳播,曾任雜誌採訪編輯及報社編譯,現專事翻譯。

  譯有《麥肯錫:在哪工作就在哪成長》、《數位肢體語言讀心術》、《面子領導學》、《哥倫比亞商學院經典案例,巴菲特》(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目錄大綱

各界讚譽
推薦序一  泡沫往往出現在你最想相信的地方/Marra
推薦序二  獨角獸很美、泡沫很大,但你得擦亮眼!/大叔美股筆記
推薦序三  真實價值不應被市場狂熱掩蓋/胡碩勻

前言  獨角獸的崛起與沉淪
誰應該讀這本書?/本書的架構

導論  AI崛起,科技股狂飆,是契機還是泡沫
裝傻才有薪水拿/該相信誰?/誰也無法預測未來/靠IPO賺大錢的機會已減少/生產力是創新最重要的指標/新技術仍不夠成熟/假久了就會變真的

第一部 別痴痴等下去了,這就是泡沫

第一章 創業10年還不賺錢

新創事業泡沫的證據/新創事業必須聚焦價值/創立10年不賺錢,這代表什麼?/亞馬遜虧20年才賺錢,現在虧又怎樣?/外國獨角獸沒有比較好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還是轉機?

第二章  再蠢的點子也能募到錢
那些破滅的微型泡沫/炒作假訊號/先行者鮮少勝出/新科技的小市場/這些新科技成功嗎?/新數位科技遠不如以前實用/活在一個泡沫的時代……

第二部  科技的可能不等於市場需求

第三章  共享經濟淪毒藥?

叫車烏托邦/功虧一簣的共享自行車和機車/現況能否改善?/餐飲外送的困境/找對方向的Airbnb/共享經濟還有救?

第四章  SPACs、加密貨幣、線上教育⋯⋯集體崩盤
空白支票公司/被趕鴨子上架的加密貨幣/金融科技只有少數成功/線上教育使用者需要的是學歷/治標不治本的誘惑/商業軟體都缺乏重大突破/新創公司要再加把勁

第五章  炒作出來的世紀大騙局
新創投資狂熱下的世紀騙局/創業家天縱英才的迷思/創造性破壞的真實威力/創業變成一種時尚?/不要盲目相信新創產業的宣傳

第三部  什麼樣的獨角獸才會賺到錢?

第六章  時機對了,什麼都對

電子產品的成本由什麼因素推動?/日本和韓國手機的演進/改變世界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崛起/科技演進造就iPhone 和iPad 的神話/蘋果只是選對時機

第七章  把握住機會的殺手級應用
電腦的成功要歸功於零件的改良/網際網路的普及與技術改良密不可分/殺手級應用/迅速改良從何而來?/改良減緩的現在

第八章  科技進步沒有想像中快
到處都是機器人的未來還很遙遠/自造者時代/要麼極好要麼極壞的智慧萬物/太沒效率的區塊鏈/不夠舒適的虛擬實境(VR)和擴增實境(AR)/膚色差異可能誤導智慧手錶?/想像很豐滿的衛星上網/布滿天空的送貨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是所有航太泡沫之母?/太空裡的鬱金香狂熱/超迴路列車有點雞肋/科技巨擘不再做蠢事

第九章  工作者的末日――人工智慧
採納速度緩慢/醫療照護登月計畫/人工智慧對藥物探索的幫助不大/無人駕駛的炒作和無情的現實轟然對撞/被人工智慧決定人生/炒房、二手車、保險,更依賴人性/人工智慧根本不存在?/人工智慧的效能被高估了

第十章  獲利的關鍵是商業模式
快速普及的迷思/破壞性技術的迷思/重要的是商業模式,不是科技/謊言說兩次就足以成真/穿著國王新衣的科技人/在一片漆黑中開槍的勇氣

第四部  科學造假工業現正擴張中

第十一章  成功商品化的科技越來越少
破舊立新的跡象越來越少/前路迢迢/始終不見成功的大型計畫/商品化為何減少?

第十二章  創新,不該只是發發論文而已
發表論文,不然陣亡/科學研究的再現性危機/預測的炒作/學術造假

結論 別人都在買,我也得跟進
抱持懷疑心態並提問/膚淺思維和失控的數據/最後……

謝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