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是鳥事,其實是心事:理解情緒背後的故事,用心理學與自己好好說話

張若妍

  • 出版商: 樂律文化
  • 出版日期: 2025-07-23
  • 定價: $420
  • 售價: 7.9$332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16
  • ISBN: 626769951X
  • ISBN-13: 9786267699515
  • 尚未上市,歡迎預購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你不是脆弱,而是習慣一個人扛下所有情緒
  當你學會理解自己,才有餘力真正照顧別人

  ✦ 你不是不夠好,只是太過用力

  在這個講求效率與表現的時代,許多人活在看似正常、內心卻早已崩潰的狀態。無論是總覺得「我不夠好」、工作讓你疲憊不堪,還是在人際關係中不斷自我懷疑──這些不舒服,不是你的問題,而是你長期習慣用力活著的痕跡。本書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揭開你對自我與情緒的誤解,陪你重新理解「脆弱」的價值。

  ✦ 焦慮的我們,其實都在找出口

  為什麼我們會對學習感到痛苦?為何在職場中愈努力愈迷失?這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心理機制在自我保護。本書深入解析「比馬龍效應」、「分心的本質」、「倦怠的累積」,用貼近生活的語言解釋那些我們從沒搞懂卻總是在面對的困境。真正的成長,不是再逼自己一點,而是學會鬆開自己一點。

  ✦ 關係裡的痛,是最真實的情緒

  從戀愛到婚姻、從家庭到育兒,關係中的每一次摩擦,其實都反映了我們內心尚未被處理的情緒傷痕。本書用依附理論、家庭系統觀點,帶你理解那些愛而不得、付出卻被誤解的心情。不論你是想離開一段讓你疲憊的關係,還是想找回與伴侶、孩子的親密連結,這裡都有讓你重新看見「愛」的視角。

  ✦ 情緒從沒消失,只是藏在身體裡

  身體不說話,卻記得一切。你以為壓下來的情緒真的過去了,但它們卻轉化成失眠、慢性疼痛、焦慮、甚至莫名的內疚。本書揭露「情緒共振」、「情緒勒索」、「心理界線」等關鍵觀念,教你分辨哪些是你真正的感受,哪些其實只是別人加諸於你的負擔。懂得照顧情緒,就是重新找回與自己和解的力量。

  ✦ 從撐住,到修復,是一段值得驕傲的旅程

  我們都想變好,卻常忘了「變好」不是完美無缺,而是願意停下來、看見自己的需要。本書最後帶你走向修復之路:從日常的小練習,到心理諮商的真實面貌,不再逃避、不再獨撐。因為真正的幸福,從來不是不遇到困難,而是我們終於有能力面對每一段不完美。

本書特色

  在高速運轉的生活裡,我們學會了壓抑、假裝正常,卻忘了好好理解自己的情緒與困境。本書透過心理學視角,深入探討自我認同、職場倦怠、人際焦慮、愛情傷痕、家庭壓力與情緒修復等議題,用真實又溫柔的文字陪你認識那些「看起來沒事,卻其實撐得很辛苦」的自己。這不是一本給你標準答案的書,而是一趟陪你理解自己的旅程。

作者簡介

張若妍

  心理學碩士,曾任心理諮商機構講師與企業內訓顧問,長期研究現代人情緒困境與心理修復議題。擅長以貼近人心的語言解釋複雜的心理現象,並將心理知識應用於生活、職場與關係中。

目錄大綱

序言:那些我們忽略的小事,才是壓垮心靈的重量
使用說明書
第一章 那些不願面對的自己:自我概念與內在力量的重建
第二章 當工作榨乾了你:職場心理與倦怠調適
第三章 學習讓人焦慮,不是因為你不夠聰明
第四章 表面正常,內心崩潰:社交壓力與人際焦慮
第五章 為何我們總是買了不該買的東西?
第六章 愛了、傷了、放不下:愛情中的心理效應
第七章 進入婚姻後,為什麼快樂變少了?
第八章 成為父母,沒有腳本可以照抄
第九章 當情緒被壓下,身體會記得
第十章 修復,不是解決,而是重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