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演化論,從最小的粒子到最大的思想:病毒學會變異、植物懂得溝通、AI開始創作……智慧的演化從未停止!我們是否能夠見證智慧的下一次飛躍?

于非

  • 出版商: 沐燁
  • 出版日期: 2025-04-30
  • 定價: $299
  • 售價: 7.9$236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16
  • ISBN: 6267708160
  • ISBN-13: 9786267708163
  • 相關分類: 資訊安全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最小作用量原理,是宇宙的「智慧」表現?
  沒有腦袋的粘菌,如何計算出最合理的線路?
  人工智慧的演化,又經歷了那些派系鬥爭?
  從宇宙大爆炸到AI時代,解碼智慧如何演化與升級!

  ⚑ 智慧作為宇宙現象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探討智慧的本質,從宇宙誕生開始,系統性地分析智慧如何在物理、化學、生物及人工智慧領域中演化。作者提出一個突破傳統的假說——智慧是一種促進宇宙穩定的自然現象,類似於熵增或最小作用量原理。透過這一假說,本書重新審視智慧的起源與發展,並試圖解釋各種智慧現象如何在不同層級上自然發生。

  ⚑ 智慧的多維表現
  在物理層面,作者分析重力、最小作用量原理與量子遙傳等現象,認為宇宙本身具備某種「最佳化」的能力,使其趨向穩定。在化學層面,探討耗散系統與熵增如何驅動化學反應的有序性,進而影響生命的起源與發展。在生物學層面,作者研究從病毒、植物到動物的智慧行為,認為智慧不僅限於人類,而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現象。

  ⚑ 未來智慧的發展
  本書也深入探討人工智慧的歷史與未來趨勢。從符號主義、聯結主義到當代深度學習技術,書中回顧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並分析通用人工智慧實現的可能性。此外,書中探討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的異同,並反思未來機器智慧是否能超越人類智慧,甚至成為一種新的宇宙智慧形態。

  ⚑ 智慧與元宇宙
  作者分析元宇宙的技術基礎,包括物質網聯、能源網聯、資訊網聯等,並探討其對智慧演化的影響。元宇宙是否會成為智慧的下一階段?人類是否能夠透過數位化生存模式擴展智慧的邊界?

  ⚑ 學術價值
  作為一本融合科普與學術研究的著作,本書適合對智慧本質、人工智慧、科學哲學感興趣的讀者,無論是一般科普愛好者、人工智慧研究者,還是哲學與科學交叉領域的學者,都能從中獲得啟發。書中大量引用物理學、數學、神經科學及人工智慧領域的理論,既具學術價值,也能引發讀者對智慧未來發展的深入思考。

本書特色

  本書探討智慧的演化與本質,涵蓋物理、化學、生物、人腦、人工智慧及元宇宙。作者提出智慧是促進宇宙穩定的自然現象,並引用最小作用量原理、熵增定律等科學理論,解析智慧的運作方式。從動植物、病毒到人工智慧,挑戰人類中心論,思考未來智慧的發展。既是科普書,也可作為人工智慧研究參考。

作者簡介

于非

  教授,博士導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Google學術引用20,000餘次。研究領域包括智慧網聯、區塊鏈、自動駕駛及無線網路。

目錄大綱

前言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讓宇宙更加穩定
第三章 物理現象的智慧
第四章 化學現象的智慧
第五章 生物學的智慧
第六章 人腦的智慧
第七章 電腦的智慧
第八章 物質、能源、資訊
第九章 元宇宙
第十章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