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韓國N號房事件的變態操控、神戶少年分屍的病態快感、
美國校園槍擊的血腥復仇……他們的大腦和心理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天生基因?還是錯誤教養?又或者是一段被壓抑的童年創傷?
分析犯罪背後的心理成因,一場結合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腦內剖析
▎潛入罪惡深淵:解密犯罪者的心理世界
你是否曾經好奇,冷血殺手的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變態殺人魔真的天生如此?作者劉建清教授結合多年教學研究與27萬線上學員的真實互動,透過震撼人心的真實案件,抽絲剝繭揭開犯罪心理的真相。從神祕的連環殺手、病態強姦犯,到陰暗的校園霸凌、青春期殺母案,讀者將看到那些「瘋狂之舉」背後,其實藏著精心布局的心理機制。
▎犯罪現場背後的心理學與大腦祕密
本書的最大魅力在於它不只是說故事,而是用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視角,把每一宗駭人聽聞的案件拆解成一個個心理線索。你會知道「低安靜心率」為什麼成了暴力犯罪的隱形標記,明白ADHD為何讓某些孩子比別人更接近犯罪邊緣。從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到現代基因研究,這些理論和科技一同拼湊出犯罪心理的全貌。原來,連環殺手與天才學者的腦部結構,竟然有驚人相似之處!
▎犯罪不是命運,而是可以預防的風險
本書不只在解釋犯罪,更在教我們如何預防。作者不斷提醒很多犯罪的危險訊號早在成長過程中就已經浮現,例如情緒失控、病態自戀、過度衝動。如果能及早發現,透過教育、心理輔導、甚至正向激勵(例如體育競技的訓練),都可以把那些「潛在的犯罪能量」轉化為建設性的力量。本書不只是心理學的教科書,更是教你保護自己、保護家人,遠離犯罪陰影的生存指南。
▎揭開人性黑暗的同時,看見救贖的光
本書不只帶你看見人性的黑暗與扭曲,更讓你重新思考:我們是否也擁有潛在的陰影?我們的社會與教育,是否有能力把「危險人格」引向正途?這是一場關於人性、自我與道德的反思之旅。書中的每一個案例,不只是警世,更是一次次對我們人性底線的叩問。
▎真實犯罪,比影集更震撼的心理懸疑
如果你喜歡《沉默的羔羊》、《犯罪心理》這類心理懸疑劇,那麼本書將讓你愛不釋手。它不是虛構,而是真實世界裡的犯罪心理地圖。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一扇窗,讓我們看清那些隱藏在人群中的危險靈魂,以及我們該如何與之共處。
本書特色
本書以犯罪心理學為基礎,透過豐富真實的犯罪案例深入剖析各類犯罪人的心理機制與成因,並結合神經科學、精神分析及行為理論,讓讀者理解犯罪心理的多重面貌。作者強調透過早期辨識如ADHD、低安靜心率等風險指標,以及良好的教育與引導,能有效預防潛在犯罪傾向,將負面特質轉化為正向能量,兼具專業性、實用性。
作者簡介
劉建清
知名心理學家、心理學系教授。專攻犯罪心理與法律心理領域,曾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訪學。長期致力於犯罪心理學的教學與研究,並擔任多項心理學專業委員會重要職務,活躍於心理與犯罪領域的學術與大眾傳播平臺。同時是線上犯罪心理課程的主講人,並透過影音平臺分享犯罪心理學的專業知識,深受大眾喜愛。出版著作包括《犯罪動機與人格》、《犯罪心理探微》、《犯罪心理分析》等。
目錄大綱
序言
天生犯罪人:神經犯罪學的探索與爭議
本能與犯罪:性愛本能與潛意識的驅使
神祕的犯罪情結:愛恨交加的欲望
掠奪性犯罪人:冷血捕食者的進化本性
低安靜心率:預示暴力傾向的生理訊號
青春期犯罪人:狂妄冒險的青春期危機
ADHD:神經發育缺陷與青少年犯罪
校園暴力:壓抑憤怒的瘋狂反撲
高中生弒母:壓抑憤怒的火山爆發
少年的情緒化反抗:自尊極致化與英雄主義迷思
親生母親虐待親生女兒:情感創傷的病態宣洩
犯罪實驗:權力、服從與集體瘋狂
天才的瘋子:反社會人格者的狂歡
強姦:性慾背後的暴力宣洩
戀童癖犯罪者:性慾倒錯的惡魔
怪癖的犯罪人:從隱僻到致命偏執
縱火犯罪人:焚燒內心欲望的極端釋放
測謊技術:看破謊言的心理偵查術
犯罪心理側寫:描繪犯罪者的心理輪廓
投毒者的心理側寫:不動聲色的隱密殺手
復仇的自殺者:同時毀滅他人與自己
目擊證言的可靠性:親眼所見未必真實
溫和偵訊:心理攻防的策略與較量
犯罪風險評估與處置:預知潛在的犯罪者
弒母:潛藏在親情下的精神病態殺機
弒妻七宗罪:嫉妒與病態控制的殺意之源
狂暴的殺人者:家庭暴力的禍根
開膛手傑克:標準的冷血殺手
愛德華大夫:情慾失序與犯罪本能
邦迪:英俊面具下的冷血殺人狂
貓鼠遊戲:高智商、高情商的犯罪
窺探:潛藏於病態人格的極致危機
附錄 犯罪風險:犯罪傾向指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