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智人如何從演化舞台中心,走向毀滅邊緣?」
「科技、太空移民、AI 是否能協助人類持續擴展生態位,或只是延緩智人的終結?」
國際知名演化生物學家,
以古生物學、演化生物學、環境科學、未來學為基石,
描繪人類從興起到趨向衰亡的整體圖像——
智人的未來存續,
取決於我們「現在」做出的選擇!
★一部融合大歷史敘事、科學前瞻觀點,探索人類過去、現在與未來存續的深刻省思之作
★作者亨利・吉(Henry Gee)為國際知名古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自然》資深編輯
★本書系列作《地球生命簡史》榮獲2022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智人生命簡史》是一部觀點新穎的鉅作,國際知名學者亨利‧吉融合古生物學、演化生物學、環境科學、未來學的推想,作出大膽的科學證詞:
「正如恐龍曾經輝煌卻終究消失,
智人也正走在一條不可避免的衰退與最終滅絕之路上!」
作者從地球演化與深歷史(Deep History)的觀點論證:
人類或將無法倖免於物種滅絕的宿命;我們該如何在「現在」做出選擇,找到存續解方?
★物種在達到巔峰後,即進入與地球的對抗階段——智人可以是例外嗎?
#現代智人:古人類雜交的產物 #代謝症候群反映演化 #創始者效應與遺傳疾病
#智人從地球上消失:未來一萬年左右 #拉帕努伊島給世人的警訊
智人在極短時間內主宰了地球生態系,為何竟可能在未來一萬年間滅絕?要測繪智人衰亡的過程,就必須了解智人在巔峰時期做了些什麼:
作者從古人類的起源談起,帶領讀者回到三百多萬年前的東非平原,逐步建構出人類如何成為地球的主宰;智人驅逐了所有其他人屬物種,憑藉農業、科技與組織擴張到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正是這種前所未有的成功,讓人類自身成為生態系統中最危險的不穩定因子!
作者巧妙借用愛德華‧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描繪帝國注定衰亡的筆法,指出「人類帝國」早已遠超地球所能承載的限度,智人因此也已邁入巔峰之後的下坡路。他以現代生物學與人口統計數據,揭示全球生育率下降、資源匱乏、戰爭、疾病風險與氣候變遷,已共同塑造一場隱形而深遠的危機。這真的不是幻覺——
「若不採取積極作為,在人類演化時間尺上,一萬年內滅絕極可能發生!」
★人類文明能否逆轉「巔峰後衰亡」的宿命,而非等待災難的終局?
#人類引發第六次大滅絕? #肯定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 #每個物種都會建構自己的生態位 #從殖民前例看太空擴張 #未來兩個世紀內人類須做出改變
本書並非絕望的末日預言。作者指出,智人是極具破壞性的物種,卻也極富創造力!要找出人類未來存續的解方,我們必需立即在技術、倫理與全球合作上做出最重要、最根本的變革:
•技術創新:研發垂直農業、人工光合作用、替代性蛋白質來源等,以減輕地球壓力
•女性賦權:以教育、性平賦權女性,提升女性參與社會正義、地球承載力等重大決策
•綠色革命2.0:深化永續思維、提升生態服務價值等,以穩定文明未來
•太空移民:擴展人類生態位、在不同星球上分化演化,重新啟動「演化時鐘」孕育新的人類物種
作者也提醒:技術與科技僅是短暫的延命工具,若無法結合種群的多樣化,仍無法改變滅絕趨勢;太空或許是人類未來演化的一個分支,然而這是一項充滿不確定性的生物實驗,也不應是逃避責任的出口——
「離開地球」不一定比「修復地球」更容易或更快!如果人類想要獲得離開地球的權利,得先學會愛護與修復這顆孕育了我們生命的星球,以及與我們共享這顆星球的所有物種。
★來自地球生命史深處的科學證詞,對智人存續的清醒診斷
作者以幽默銳利之筆,挑戰我們對「人類中心」「人類例外論」的迷思,引爆關於物種命運與科技可能性的辯證。書中清楚解釋紅皇后假說、定向演化、物種滅絕模型、人工光合作用、基因瓶頸等複雜概念,卻不流於艱澀,是近年少見的科學敘事傑作。
本書具有強烈的思想啟發性與現實急迫感,對每一個關心人類命運、地球生態與自身位置的讀者來說,是不可錯過的精彩思辨,也是我們理解現實、探測未來與建立希望的起點。
重量推薦
林大利|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洪廣冀|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副教授、GENE思書齋齋主
蔡政修|國立臺灣大學生科系與生演所副教授
(按姓氏筆畫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亨利.吉 (Henry Gee)
英國古生物學家、演化生物學家、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資深編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前學院教授。他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是倫敦林奈學會(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前副主席,出版《地球生命簡史》(A (Very) Short History of Life on Earth)、《約伯的天梯》(Jacob’s Ladder)、《尋找深時間》(In Search of Deep Time)、《中土世界的科學》(The Science of Middle-earth)和《意外的物種》(The Accidental Species)等書。他曾受邀參與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的電視與廣播節目以及美國全國公共廣播公司的《萬事皆曉》(All Things Considered)節目,也為《衛報》(The Guardian)、《泰晤士報》(The Times)和《BBC焦點》(BBC Focus)等報章雜誌撰寫文章。他目前與家人和寵物們一起住在英格蘭諾福克郡的克羅麥鎮。
譯者簡介
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組長、主編。譯作有《禮物經濟》、《水族》、《魔法森林》、《在冰川消失之前》、《湖濱散記》、《西雅圖酋長宣言》、《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喂,有人在嗎?》、《非虛構寫作指南》、《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愛的哲學課》等近四十本譯作。
目錄大綱
前言 Prologue|我們活在轉折點上
「種族衰老」只是幻覺?
巔峰後注定走下坡
從古人類說起
智人的征服
馴化動植物的代價
人類數量即將開始萎縮
靠多樣性演化自救
智人的困境脫逃術
科技創造力的挑戰
第一部 崛起 RISE
智人是從倖存的極少數祖先群體演化而來的,不僅消滅了所有其他的古人類,還擴及地球的每個角落,占據物種頂峰。
01 人類家族 The Human Family
阿法南方古猿的足印
查德沙赫人的頭骨化石
古人類為什麼演化成兩足動物?
直立行走:身體的重新設計
02 人屬生物 The Genus Homo
直立人:第一個離開非洲的古人類
歐亞大陸的尼安德塔人
東亞的直立人後裔
非洲:所有人類的故鄉
近親繁殖危害小群體生物
03 最後的祖先 Last Among Equals
智人的祖先:二十萬年前非洲「粒線體夏娃」
從化石推論智人物種起源
智人的早期演化
基因定序追溯現代人祖先
現代智人:古人類雜交的產物
多樣化的非洲古人類
04 最後的倖存者 Last Human Standing
現代性跡象停滯三萬年
智人出走非洲
渡海遷徙的島嶼印記
智人進占全世界
四萬年前智人獨存繁盛至今
第二部 衰敗 Fall
智人在極短時間內主宰了地球生態系,但人類物種有可能在未來一萬年間滅絕,要測繪智人衰亡的過程,就必須了解他們在巔峰時期做了些什麼。
05 農業:第一號受害者 Agriculture: The First Casualty
狩獵採集者的習慣
為什麼智人定居並轉向農業?
農業帶來飢荒和傳染病
代謝症候群反映演化
維持糧食安全有困難
06 疾病蟲害 Pox-Ridden, Worm-Eaten and Lousy
創始者效應與遺傳疾病
基因同質性高易患相同病痛
人類疾病的傳播途徑
先天及後天免疫機制
傳染病的威脅
07 瀕臨邊緣 On the Brink
《人口爆炸》的預測
一九六〇年代人口成長率開始減緩
人口危機:總生育率低於替代水準
全球人口組成結構將改變
國內生產毛額受人口起落影響
女性賦權影響生育率
經濟不確定性阻撓生育意願
可供分配的資源減少
人類精蟲數銳減
08 越過邊界 Over the Edge
誰都可能成為氣候變遷難民
海平面上升危及人類住居
全球氣溫持續攀高
致命的濕球溫度上升
擋不了的人類大遷徙
人口成長逆轉成因
09 每況愈下之後 Free Fall, and After
從機率推論人類滅絕時間
智人從地球上消失:未來一萬年左右
滅絕債務:注定人類最終命運
拉帕努伊島給世人的警訊
物種滅絕的一般性因素
借鑑尼安德塔人發展模型
第三部 脫困 ESCAPE
智人是極具破壞性的物種,卻也極富創造力,有機會透過技術創新向太空擴大自己的生態位,避免滅絕的命運,但速度必須要快——在未來兩百年內辦到。
10 綠色、女性的未來 The Future is Green and Female
建議方案:太空殖民
人類引發第六次大滅絕?
飢荒的救贖:高產量糧食品種
農業的綠色革命
「地球限度」已超過!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
女性參與地球承載力關鍵時刻
11 展開新「葉」 Turning Over a New Leaf
綠色革命2.0: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植物轉化光能效率低
光合作用的演化
光系統、捕光複合體與RuBisCo的協作
RuBisCo的催化限制
透過基因工程強化光合作用
C4植物降低光呼吸
研發人工光合作用
即時策略:消除食物浪費、摒棄動物產品飲食
12 拓展人類生態位 Expanding the Human Niche
人類活動改變地景
每個物種都會建構自己的生態位
人類的干擾與生物多樣性
人類應對變化:遷徙、適應、擴大生態位
太空:人類生態位的可能未來
透過科技形塑人居環境
太空生活演練
月球門戶太空站
人造太空棲地
空心小行星的城市概念
太空殖民的現實議題
從殖民前例看太空擴張
存續關鍵:未來兩個世紀內
後記 Afterword
譯名對照 Glo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