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淺入深學習SAP財務(S/4HANA版)

高林旭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5-10-01
  • 售價: $840
  • 語言: 簡體中文
  • ISBN: 7115584370
  • ISBN-13: 9787115584373
  • 相關分類: SAP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商品描述

《由淺入深學習SAP財務》融入了作者十多年的SAP 財務實施經驗,全面詳細地介紹了SAP 原理、操作、配置、設計理念、業務實踐等內容。全書共11 章,分別介紹了SAP 基礎知識、總賬模塊、應收模塊、應付模塊、資產模塊、成本中心會計模塊、產品成本控制模塊、獲利能力分析模塊、內部訂單模塊和合並模塊等專業內容,以及作者對SAP 財務應用的一些深入思考。終章中的內容主要是跨模塊的或者綜合性的知識,希望對讀者能有所啟發。《由淺入深學習SAP財務》闡述全面又細致入微,實用性強。可以作為SAP 財務顧問的“備查寶典”,也可以作為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操作指導用書。對於相關的財務研究人員而言,本書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高林旭:199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財政學專業,經濟學士。曾在國有大型企業任職,從事成本會計崗位。現就職於上海漢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先後從事Oracle和SAP的實施,主要側重於財務模塊的實施。二三十年來,一直致力於項目一線的工作,具有豐富的培訓、實施和項目管理經驗。

目錄大綱

第 1章 SAP基礎知識
1.1 SAP概述 1
1.1.1 SAP公司與SAP應用產品 1
1.1.2 SAP可以給企業帶來的價值 2
1.2 SAP界面介紹 2
1.2.1 SAP的登錄 2
1.2.2 SAP前臺操作 4
1.2.3 SAP後臺配置 7
1.3 SAP財務主要模塊介紹 9
1.3.1 SAP財務相關模塊的體系 9
1.3.2 財務會計(FI)模塊的基本功能 10
1.3.3 控制(CO)模塊的基本功能 11

第 2章 總賬模塊
2.1 基礎知識 14
2.1.1 總賬模塊的基本功能 14
2.1.2 總賬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14
2.2 組織結構 15
2.2.1 公司代碼 15
2.2.2 公司 15
2.2.3 業務範圍 16
2.3 主數據維護:會計科目 17
2.3.1 會計科目表 17
2.3.2 會計科目的創建 19
2.3.3 會計科目的凍結 25
2.3.4 會計科目的刪除 25
2.4 會計憑證處理 27
2.4.1 會計憑證處理的基本概念 27
2.4.2 會計憑證輸入的基本操作 27
2.4.3 會計憑證輸入的字段介紹 29
2.4.4 會計期間維護 31
2.4.5 匯率維護 34
2.4.6 對預制會計憑證的過賬 刪除 36
2.4.7 外幣憑證及附加本位幣 37
2.4.8 憑證的沖銷 39
2.5 科目余額查詢 42
2.6 定期處理 44
2.6.1 月末操作:自動清賬 44
2.6.2 月末操作: GR IR重組 47
2.6.3 月末操作:外幣評估 51
2.6.4 月末操作:貨幣換算 58
2.6.5 年末操作:維護新財政年度會計憑證編號範圍 59
2.6.6 年初操作:科目余額結轉 62
2.7 總賬模塊報表 67
2.7.1 對外報表: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 67
2.7.2 對外報表:現金流量表 70
2.7.3 對內報表介紹 70
2.7.4 S 4推出的新的報表 71
2.8 總賬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72

第3章 應收模塊
3.1 基礎知識 73
3.1.1 應收模塊的基本功能 73
3.1.2 應收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73
3.2 組織結構 74
3.3 主數據維護:業務夥伴(客戶) 74
3.3.1 業務夥伴的概念 74
3.3.2 客戶的概念 75
3.3.3 業務夥伴(客戶)的創建 75
3.3.4 業務夥伴(客戶)的更改和顯示 87
3.3.5 業務夥伴(客戶)的凍結與解凍 88
3.3.6 業務夥伴(客戶)的刪除標記與刪除 89
3.3.7 業務夥伴與客戶、供應商的字段狀態形成規則 97
3.4 客戶發票的處理 100
3.4.1 來自銷售與分銷模塊的發票 100
3.4.2 手工輸入的發票 104
3.4.3 發票業務的沖銷 106
3.5 收款及清賬 109
3.5.1 收款同時清賬 109
3.5.2 收款時不清賬,事後清賬 115
3.5.3 收款的沖銷與清賬的重置 118
3.6 預收款的處理 120
3.6.1 預收款的直接輸入 120
3.6.2 通過預付訂金請求輸入預收款 122
3.7 應收票據的處理 124
3.7.1 應收票據的接收與清賬 124
3.7.2 應收票據的承兌 125
3.7.3 應收票據的貼現 127
3.7.4 應收票據的背書轉讓 127
3.8 客戶的其他特別總賬業務 129
3.9 客戶余額查詢 131
3.10 定期處理 132
3.10.1 月末操作:外幣評估 132
3.10.2 年初操作:客戶余額結轉 132
3.11 應收模塊報表 134
3.12 應收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135

第4章 應付模塊
4.1 基礎知識 136
4.1.1 應付模塊的基本功能 136
4.1.2 應付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136
4.2 組織結構 137
4.3 主數據維護:業務夥伴(供應商) 138
4.3.1 供應商的概念 138
4.3.2 業務夥伴(供應商)的創建 138
4.3.3 業務夥伴(供應商)的更改和顯示 143
4.3.4 業務夥伴(供應商)的凍結與解凍 143
4.3.5 業務夥伴(供應商)的刪除標記與刪除 143
4.4 供應商發票的處理 143
4.4.1 來自采購模塊的發票 143
4.4.2 手工輸入的發票 151
4.4.3 發票業務的沖銷 153
4.5 付款及清賬 157
4.5.1 付款同時清賬 157
4.5.2 付款時不清賬,事後清賬 158
4.5.3 付款的沖銷與清賬的重置 161
4.6 預付款的處理 163
4.6.1 預付款的輸入 163
4.6.2 預付款和應付發票的清賬 164
4.7 應付票據的處理 165
4.7.1 應付票據的開立 166
4.7.2 應付票據的兌付 167
4.8 供應商的其他特別總賬業務 168
4.9 供應商余額查詢 171
4.10 定期處理 172
4.10.1 月末操作:外幣評估 173
4.10.2 年初操作:供應商余額結轉 173
4.11 應付模塊報表 173
4.11.1 通用報表 173
4.11.2 適用於我國企業的報表 174
4.12 應付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176

第5章 資產模塊
5.1 基礎知識 177
5.1.1 資產模塊的基本功能 177
5.1.2 資產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177
5.2 組織結構 178
5.2.1 折舊範圍 178
5.2.2 折舊表 180
5.2.3 資產分類 180
5.3 資產數據的維護 184
5.3.1 資產數據的結構 184
5.3.2 資產數據的創建 185
5.3.3 子資產的創建 188
5.4 資產的購置 189
5.4.1 在FI模塊中直接輸入的購置 190
5.4.2 來自采購業務的購置 193
5.5 資產的轉移 197
5.5.1 公司代碼內的歸屬轉移 197
5.5.2 公司代碼內的價值轉移 199
5.5.3 公司代碼間的轉移 200
5.6 資產的折舊 201
5.6.1 資產折舊的原理 202
5.6.2 資產的計劃折舊 205
5.6.3 資產折舊的運行 207
5.7 資產的報廢 210
5.7.1 有收入的報廢 210
5.7.2 無收入的報廢 213
5.8 在建工程的成本歸集與轉固 215
5.8.1 在建工程的成本歸集 215
5.8.2 在建工程預付款的核算 215
5.8.3 在建工程的轉固 218
5.9 資產的年度處理 220
5.9.1 資產會計年度更改 220
5.9.2 資產年終結算 222
5.10 資產模塊的初始化 224
5.10.1 初始化相關的主要配置 224
5.10.2 資產數據初始化的方法 225
5.10.3 資產期初數據的準備和校驗 229
5.10.4 通過LSMW導入資產期初數據 230
5.11 資產模塊報表 233
5.12 資產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236

第6章 成本中心會計模塊
6.1 基礎知識 237
6.1.1 成本中心會計模塊的基本功能 237
6.1.2 成本中心會計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237
6.2 組織結構 238
6.2.1 控制範圍的概念及其與公司代碼的關系 238
6.2.2 控制範圍的屬性定義 238
6.3 主數據維護:成本中心(組) 240
6.3.1 成本中心的創建 240
6.3.2 成本中心的變更 243
6.3.3 成本中心的刪除 244
6.3.4 成本中心組的維護 246
6.3.5 標準層次結構的維護 248
6.4 主數據維護:成本要素(組) 250
6.4.1 總賬科目中的成本要素 250
6.4.2 初級成本要素 251
6.4.3 次級成本要素 252
6.4.4 成本要素組的維護 253
6.5 主數據維護:作業類型(組) 255
6.6 主數據維護:統計指標(組) 256
6.7 成本中心計劃 257
6.7.1 成本中心輸入計劃 成本 257
6.7.2 成本中心作業輸出 價格計劃 259
6.7.3 成本中心計劃的編制助手 261
6.8 成本中心實際過賬 263
6.8.1 通過FI MM模塊過賬 263
6.8.2 成本中心重過賬 264
6.8.3 統計指標的記賬 266
6.9 月結操作 267
6.9.1 分配 分攤循環的執行 267
6.9.2 作業價格的計算 274
6.10 成本中心會計報表 279
6.10.1 運行報表前的用戶設置 279
6.10.2 成本中心會計常用報表 281
6.11 成本中心會計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283

第7章 產品成本控制模塊
7.1 基礎知識 285
7.1.1 產品成本控制模塊的基本功能 285
7.1.2 產品成本控制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285
7.2 產品成本計劃 287
7.2.1 物料的基本屬性:價格控制 287
7.2.2 物料價格的修改 291
7.2.3 物料成本的滾算:單一滾算 293
7.2.4 物料成本的滾算:批量滾算 302
7.2.5 成本滾算結果的刪除 311
7.3 成本對象控制 312
7.3.1 針對生產訂單的月結 312
7.3.2 針對銷售訂單的月結 330
7.3.3 按期間計算的產品成本 337
7.4 實際成本核算 物料分類賬 340
7.4.1 實際成本核算 物料分類賬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40
7.4.2 實際成本核算的系統操作 344
7.4.3 實際成本核算 物料分類賬的細節問題 353
7.5 CO模塊月結總結 362
7.6 產品成本控制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363

第8章 獲利能力分析模塊
8.1 基礎知識 364
8.1.1 PA模塊的基本功能 364
8.1.2 PA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364
8.1.3 類型 365
8.2 組織結構 366
8.2.1 經營範圍 366
8.2.2 經營範圍與其他組織的關系 367
8.3 數據結構 368
8.3.1 特征字段 368
8.3.2 值字段 369
8.4 數據的傳送(平時) 371
8.4.1 來自銷售開票的數據 371
8.4.2 來自FI MM記賬的數據 373
8.4.3 手工輸入數據 374
8.5 數據的傳送(月末) 376
8.5.1 實際成本的傳送 376
8.5.2 成本中心費用分攤到獲利能力段 378
8.5.3 自上而下的分配 381
8.5.4 來自生產訂單結算的數據 384
8.6 報表的出具 386
8.6.1 查看報表的結果 386
8.6.2 報表的編制 388
8.6.3 報表的權限控制 392
8.7 PA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394

第9章 內部訂單模塊
9.1 基礎知識 395
9.1.1 內部訂單模塊的基本功能 395
9.1.2 內部訂單模塊與其他模塊的集成 396
9.1.3 內部訂單的分類 396
9.2 內部訂單的創建 398
9.2.1 內部訂單創建的系統操作 398
9.2.2 內部訂單類型的相關配置說明 401
9.3 內部訂單的記賬 402
9.3.1 總賬模塊的直接記賬 402
9.3.2 資產模塊折舊的記賬 403
9.3.3 庫存模塊發料的記賬 404
9.3.4 采購模塊采購的記賬 405
9.4 內部訂單計劃和預算 406
9.4.1 內部訂單的計劃 406
9.4.2 內部訂單的預算 409
9.5 內部訂單的月末結算 414
9.6 內部訂單的相關報表 419
9.6.1 運行報表前的用戶設置 419
9.6.2 內部訂單常用報表 420
9.7 內部訂單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422

第 10章 合並模塊
10.1 基礎知識 423
10.1.1 合並的基礎知識 423
10.1.2 SAP合並模塊的演進過程 424
10.1.3 EC-CS模塊的基本功能 424
10.1.4 EC-CS模塊中的全局參數 424
10.2 合並模塊的組織結構 425
10.3 合並模塊的主數據 426
10.4 合並數據的形成 429
10.4.1 合並憑證的自動生成 429
10.4.2 合並憑證的手工創建 430
10.4.3 合並數據的外部導入 432
10.4.4 數據監控器 437
10.5 合並數據的抵銷 438
10.5.1 內部應收應付的抵銷 438
10.5.2 內部銷售收入的抵銷 442
10.5.3 期末存貨未實現損益的抵銷 446
10.5.4 內部投資抵銷的處理 450
10.5.5 合並監控器 451
10.6 合並模塊的相關報表 452
10.6.1 合並報表的類型 452
10.6.2 主要的合並報表 452
10.7 合並模塊設計的流程和方案要點 454

第 11章 關於SAP財務應用的深入思考
11.1 組織結構的作用與設計 455
11.1.1 各模塊組織結構的梳理 455
11.1.2 組織結構的作用 457
11.1.3 財務組織結構的約束條件和影響 458
11.1.4 設計組織結構時考慮的因素 459
11.2 幾種核算組織的區別:業務範圍、利潤中心、段 460
11.2.1 3種組織的定義 461
11.2.2 3種組織的衍生規則 461
11.2.3 3種組織結構的共性和區別 462
11.2.4 使用利潤中心的特別說明 463
11.3 SAP生成集成會計憑證的原理 464
11.3.1 來自MM模塊的集成 464
11.3.2 來自SD模塊的集成 470
11.3.3 來自CO模塊的集成 473
11.3.4 來自FI模塊自身的集成 475
11.3.5 小結 476
11.4 SAP操作科目表的規劃及建議 482
11.4.1 操作科目表的總體架構規劃 482
11.4.2 具體科目設計 483
11.5 驗證和替代的應用 496
11.5.1 驗證的應用 496
11.5.2 替代的應用 497
11.5.3 驗證和替代的通用知識 498
11.6 物料期間、會計期間、成本期間的管理 501
11.6.1 物料期間的管理 501
11.6.2 會計期間的管理 504
11.6.3 成本期間的管理 505
11.6.4 3種期間的協同 506
11.7 一個物料多種成本的核算 506
11.7.1 按SDI和WBSE的庫存評估 507
11.7.2 分割評估 511
11.7.3 小結 517
11.8 跨工廠的成本滾算 517
11.8.1 成本滾算的基礎知識:傳輸控制 517
11.8.2 同一公司代碼下的跨工廠成本滾算 518
11.8.3 不同公司代碼下的跨工廠成本滾算 520
11.8.4 小結 521
11.9 為什麼SAP中沒有在制品的盤點 521
11.9.1 傳統的在制品盤點思維 521
11.9.2 SAP中為何不能實現在制品的盤點 522
11.10 財務月結和年結步驟總結 523
11.10.1 財務的月結步驟 524
11.10.2 財務的年結步驟 527
11.11 如何提升系統在處理月結事務時的性能 529
11.11.1 後臺運行的參數選擇 529
11.11.2 減少訂單月結操作中的訂單數量 530
11.11.3 減少實際成本核算的處理對象數量 534
11.12 SAP上線時的初始化 535
11.12.1 初始化的總策略 535
11.12.2 財務余額的切換策略 538
11.12.3 未清單據的切換策略 544
11.12.4 期初切換上線的時間計劃 544
11.13 SAP上線後是否要並行 545
11.13.1 國家有關規定的解讀 545
11.13.2 並行的初衷和可能的做法 545
11.13.3 關於並行的分析及結論 547
11.13.4 風險應對 548

附錄
附錄A S 4和ECC在財務方面的對比 549
附錄B SAP常用的表 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