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戰無人機任務載荷原理
王勇 王磊 駱盛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
$768雷達裝備管理概論
-
$1,008二次雷達原理與設計
-
$768雷達與通信系統收發組件技術
-
$588雷達輻射式模擬信號分析與處理
-
$594面向射頻隱身的機載網絡化雷達資源協同優化技術
-
$594雷達電子戰系統模擬與評估
-
$354數字波束形成與智能天線技術
-
$1,320相控陣雷達技術
-
$1,320監視雷達技術
-
$894雷達通信的頻譜共享及一體化 關鍵技術與應用
-
$834外輻射源雷達目標探測工程及應用
-
$588典型雷達目標微多普勒效應分析與分類識別技術
-
$534電子戰導論 從第一次幹擾到機器學習技術
-
$834激光雷達工程技術
-
$1,320天波超視距雷達技術
-
$1,260雷達信號處理技術
-
$414調頻連續波雷達:原理、設計與應用
-
$539激光雷達感知與定位 從理論到實現
-
$588捷變雷達抗幹擾與信號處理技術
-
$588雷達嵌入式通信理論與技術
-
$414基於博弈理論和頻譜特征的雷達波形設計
-
$1,260雷達電波環境特性
-
$528典型相控陣雷達數據處理軟件開發與應用:基於MATLAB和Qt實現
-
$479微弱信號檢測技術及系統
-
$648反無人機目標感知技術:基於視覺智能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電子戰無人機任務載荷原理 是基於作者多年來從事電子戰無人機任務載荷相關研究工作的經驗總結。全書共7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無人機機載任務載荷通 用技術、機載通信對抗任務載荷原理、機載雷達對抗任務載荷原理、機載導航對抗任務載荷原理、機載成像偵察任務載荷原理、機載反輻射任務載荷原理等。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對抗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從業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勇
國防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防科技大學領軍人才培養對象,英國瑪麗女王大學高 級研究學 者,脈沖功率激光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電子制約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成員。從事空天電子對抗專業教學科研工作14年,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軍隊科研項目6項。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軍事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出版專著2部,授權專利12項,發表論文85篇,在認知無線電、電子戰領域為國防教育和科技創新做出重要貢獻。
目錄大綱
第 1章 緒論
1.1 無人機任務載荷分類
1.2 電子戰無人機任務載荷的組成與功能
1.2.1 無人機通信對抗任務載荷
1.2.2 無人機雷達對抗任務載荷
1.2.3 無人機導航對抗任務載荷
1.2.4 無人機成像偵察任務載荷
1.2.5 無人機反輻射任務載荷
1.3 電子戰無人機的應用於電子戰任務載荷的發展
1.3.1 電子戰無人機的應用
1.3.2 電子戰無人機任務載荷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 2章 無人機機載任務載荷通用技術
2.1 無人機機載任務載荷設計原則
2.2 典型機載任務載荷天線
2.2.1 機載任務載荷天線的技術要求
2.2.2 機載任務載荷天線的主要電參數
2.2.3 典型機載任務載荷天線
2.3 無人機電磁兼容
2.3.1 無人機的電磁環境
2.3.2 無人機電磁兼容性設計
2.3.3 機載天線的電磁兼容
2.4 升空增益
2.4.1 地面對視距傳播的影響
2.4.2 升空增益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第3章 機載通信對抗任務載荷原理
3.1 機載通信對抗任務載荷的組成
3.1.1 基本結構和工作流程
3.1.2 偵察/測向天線單元
3.1.3 偵察/測向接收通道單元
3.1.4 模數轉換單元
3.1.5 信號處理單元
3.1.6 乾擾信號激勵單元
3.1.7 乾擾發射單元
3.2 通信信號搜索
3.2.1 頻率搜索原理
3.2.2 頻率搜索方式
3.2.3 頻率搜索時間和速度
3.3 通信信號分析
3.3.1 參數測量
3.3.2 調制識別
3.4 通信信號測向
3.4.1 單脈沖比幅法測向
3.4.2 沃森-瓦特比幅法測向
3.4.3 一維線陣乾涉測向
3.4.4 三通道乾涉測向
3.4.5四單元乾涉測向
3.5 通信乾擾
3.5.1 通信乾擾基本概念
3.5.2 通信乾擾基本原理
3.5.3 通信乾擾分類與主要指標
3.5.4 機載通信乾擾設備的組成和工作階段
參考文獻
第4章 機載雷達對抗任務載荷原理
4.1 機載雷達對抗任務載荷的組成
4.1.1 機載雷達對抗偵察設備的基本組成
4.1.2 機載雷達乾擾設備的基本組成
4.2 機載雷達對抗偵察
4.2.1 對雷達信號的頻率測量
4.2.2 對雷達信號方向的測量和定位
4.2.3 雷達偵察作用距離與截獲概率
4.3 機載雷達乾擾
4.3.1 壓制性乾擾
4.3.2 欺騙性乾擾
4.3.3 有效乾擾空間
4.3.4 無源乾擾
參考文獻
第5章 機載導航對抗任務載荷
5.1 導航對抗的基本概念
5.1.1 導航對抗的起源
5.1.2 導航對抗的定義和內涵
5.2 機載壓制性導航乾擾
5.2.1 功能和分類
5.2.2 乾擾作用機理
5.3 機載欺騙性導航乾擾
5.3.1 功能和分類
5.3.2 生成式欺騙乾擾
5.3.3 轉發式欺騙乾擾
參考文獻
第6章 機載成像偵察任務載荷原理
6.1 可見光成像偵察
6.1.1 可見光成像基本原理
6.1.2 機載可見光成像偵察的工作方式
6.2 紅外成像偵察
6.2.1 紅外輻射的基本原理
6.2.2 紅外成像系統
6.3 光譜成像偵察
6.3.1 光譜成像基本原理
6.3.2 光譜成像系統
6.4 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偵察
6.4.1 合成孔徑雷達的基本原理
6.4.2 機載合成孔徑雷達的工作模式
6.5 激光雷達成像偵察
6.5.1 激光雷達的基本原理
6.5.2 激光雷達成像系統
6.5.3 機載激光雷達的工作方式
6.6 典型機載成像偵察任務載荷
6.6.1 常規無人機機載荷
6.6.2 微型無人機機載荷
參考文獻
第7章 機載反輻射任務載荷原理
7.1 概述
7.1.1反輻射無人機系統的組成
7.1.2 反輻射無人機的攻擊過程
7.1.3 反輻射無人機的特點
7.2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功能與組成
7.2.1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功能
7.2.2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組成
7.3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工作原理
7.3.1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工作機理
7.3.2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測向原理
7.3.3 被動雷達導引頭的測頻原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