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3.0 智聯萬物,智鏈百業

郭克強,彭志文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4-04-01
  • 定價: $779
  • 售價: 8.5$662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20
  • ISBN: 711563355X
  • ISBN-13: 9787115633552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2週~3週)

  • 數字經濟3.0 智聯萬物,智鏈百業-preview-1
  • 數字經濟3.0 智聯萬物,智鏈百業-preview-2
數字經濟3.0 智聯萬物,智鏈百業-preview-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和經濟增長方式。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5G通信等關鍵技術的深入發展,數字經濟進入了感知泛在、連接泛在、智能泛在、信任泛在的新時代。“智聯萬物”和“智鏈百業”成為數字經濟3.0時代的基本特徵。本書以通信行業視角,審視數字經濟的階段特徵、發展脈絡及其內在技術邏輯,闡述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總架構,縱覽數字經濟包容創新全面貌,通過豐富的產業案例,展示數字經濟新應用和未來發展大趨勢,為讀者深入理解數字經濟提供了分析框架和觀點方法。

本書可以為運營商、互聯網企業及與數字經濟相關的行業客戶提供參考,也可以供對數字經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郭克强,博士,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就职于中移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智库平台部,曾任职于中国移动集团设计院规划所,主要从事管理系统工程研究实践和数字化转型咨询。主持或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项目、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项目、中央企业集团重大研发项目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10余篇。

彭志文,博士,美国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研究所(AIEI)所长,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秘书长。入选“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出版作品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研究方向包括宏观经济、人工智能、数据治理、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

目錄大綱

第一部分 數字經濟新願景

第1章 新技術構建數字經濟3.0 3

1.1 數字經濟 3

1.1.1 概念的演化 3

1.1.2 數字經濟改變了關鍵生產要素 4

1.2 從數字經濟1.0到數字經濟3.0 5

1.2.1 數字經濟1.0:增值 7

1.2.2 數字經濟2.0:消費 8

1.2.3 數字經濟3.0:生產 10

1.3 新型信息基礎設施 11

1.3.1 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 12

1.3.2 數字經濟3.0基礎設施及運行機制 13

1.4 數字經濟3.0的新生產要素——數據 16

1.4.1 數據生產要素特徵 16

1.4.2 數據要素市場面臨的挑戰 17

1.4.3 數據生產要素的價值化 19

第2章 新戰略造就數字經濟新機遇 22

2.1 美國數字經濟戰略佈局 22

2.1.1 美國物聯網戰略佈局 23

2.1.2 美國5G戰略佈局 23

2.1.3 美國人工智能戰略佈局 24

2.1.4 美國區塊鏈戰略佈局 26

2.1.5 美國網絡安全戰略佈局 27

2.2 英國數字經濟戰略佈局 28

2.2.1 英國物聯網戰略佈局 29

2.2.2 英國5G戰略佈局 30

2.2.3 英國人工智能戰略佈局 30

2.2.4 英國區塊鏈戰略佈局 31

2.2.5 英國網絡安全戰略佈局 32

2.3 日本數字經濟戰略佈局 33

2.3.1 日本物聯網戰略佈局 33

2.3.2 日本5G戰略佈局 34

2.3.3 日本人工智能戰略佈局 35

2.3.4 日本網絡安全戰略佈局 36

2.4 德國數字經濟戰略佈局 37

2.4.1 德國5G戰略佈局 38

2.4.2 德國人工智能戰略佈局 38

2.4.3 德國區塊鏈戰略佈局 39

2.5 中國數字經濟戰略佈局 39

2.5.1 中國網絡強國戰略佈局 40

2.5.2 中國新基建戰略佈局 41

2.5.3 中國物聯網戰略佈局 42

2.5.4 中國5G戰略佈局 43

2.5.5 中國人工智能戰略佈局 43

2.5.6 中國區塊鏈戰略佈局 44

第3章 數字經濟3.0:新願景與新機遇 46

3.1 數字經濟3.0:新願景 46

3.1.1 智聯萬物 47

3.1.2 智鏈百業 50

3.2 數字經濟3.0:新機遇 52

3.2.1 數字化賦能基礎設施 53

3.2.2 萬物連接造就智慧化生活 54

3.2.3 賦能轉型實現產業數字化 58

3.2.4 扁平透明創新數字化治理 61

第二部分 數字經濟新體系

第4章 感知泛在 69

4.1 從人的感知到物的感知 69

4.2 感知技術的發展演進 70

4.2.1 傳感器發展簡史 71

4.2.2 傳感器發展方向 74

4.2.3 傳感器的類人感知 75

4.3 感知技術在終端上的應用 81

4.3.1 感知技術賦能終端 81

4.3.2 智能健康 82

4.3.3 智能家居網絡中的神經末梢 84

4.3.4 智能網聯汽車終端 87

第5章 連接泛在 97

5.1 連接發展簡史—— 從網線相牽到萬物互聯 97

5.1.1 連接1.0時代—— PC互聯網時代 98

5.1.2 連接2.0時代—— 移動互聯網時代 102

5.1.3 連接3.0時代—— 萬物互聯網時代 106

5.2 連接泛在架構體系 108

5.2.1 連接技術總體架構 108

5.2.2 無線接入網 109

5.2.3 有線接入網 118

5.2.4 傳送網 119

5.2.5 承載網 122

5.2.6 核心網 124

5.2.7 未來連接技術發展趨勢 127

5.3 5G三大業務場景對傳統產業的加持和顛覆 128

5.3.1 eMBB 128

5.3.2 mMTC 133

5.3.3 URLLC 137

第6章 智能泛在 140

6.1 人工智能簡史:從圖靈測試到AlphaGO 140

6.1.1 人工智能概述 141

6.1.2 人工智能發展歷程 141

6.1.3 人工智能的3個層次 145

6.2 智能泛在的技術體系 147

6.2.1 智能泛在的基礎 147

6.2.2 智能泛在的原料—— 數據 150

6.2.3 智能泛在的核心—— 算法框架 151

6.2.4 智能泛在的接口—— AI應用平臺 157

6.3 AI賦能,智能泛在 160

6.3.1 智能數據分析 160

6.3.2 電腦視覺 161

6.3.3 語音識別 164

6.3.4 自然語言處理 166

6.3.5 中國移動智能化實踐 167

第7章 信任泛在 173

7.1 信任發展簡史 173

7.1.1 農業社會:習俗型人際信任 174

7.1.2 工業社會:契約型制度信任 175

7.1.3 後工業社會:合作型信任 176

7.1.4 數字社會:從人 人信任到數據信任 177

7.2 信任泛在的架構體系 180

7.2.1 數據層信任:物聯網設備的標識技術 180

7.2.2 基於區塊鏈的信任機制 181

7.2.3 區塊鏈與物聯網結合 194

7.3 “鏈”接未來,重塑世界 196

7.3.1 區塊鏈重構生產關系 196

7.3.2 中國移動的探索實踐:區塊鏈服務網絡 203

第三部分 數字經濟新應用

第8章 智慧的一天 209

8.1 昭輝智慧的一天 209

8.2 子軒智慧的一天 213

8.3 麗萍智慧的一天 215

8.4 建國夫婦智慧的一天 217

第9章 智慧化生活 220

9.1 智慧教育 220

9.1.1 平安校園 222

9.1.2 遠程互動教學 226

9.1.3 AR/VR教學 229

9.1.4 發展趨勢 232

9.2 智慧醫療 233

9.2.1 遠程高清會診 235

9.2.2 移動查房 237

9.2.3 遠程急救 238

9.2.4 遠程手術 240

9.2.5 發展趨勢 242

第10章 智慧化產業 243

10.1 智慧港口 243

10.1.1 船舶進出港 245

10.1.2 垂直運輸 247

10.1.3 水平運輸 251

10.1.4 安全管理 254

10.1.5 發展趨勢 256

10.2 智慧礦業 257

10.2.1 露天礦 259

10.2.2 井工礦 263

10.2.3 發展趨勢 268

10.3 智慧鋼鐵 268

10.3.1 5G+超高清視頻安防應用 270

10.3.2 無人天車 273

10.3.3 5G機器視覺質量檢測 275

10.3.4 基於5G的設備數採應用(設備全生命周期電機管理系統) 280

10.3.5 發展趨勢 282

第11章 智慧化治理 283

11.1 智慧電力 283

11.1.1 分佈式配網差動保護 285

11.1.2 輸變電設備在線監控 288

11.1.3 配網計量 292

11.2 智慧安防 297

11.2.1 無線固定視頻監控 299

11.2.2 安防機器人 302

11.2.3 5G+無人機 306

11.2.4 5G+車載安防 308

致謝 312

縮略語 313

參考文獻 318

最後瀏覽商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