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治理(微課版)
彭飛
商品描述
本書從數字治理的理論、方法以及實踐三方面展開論述,梳理了與數字治理相關的重要理論,探討並分析了我國數字治理的現狀,涵蓋國內外的典型案例,為未來數字治理的發展獻計獻策。本書共12章,主要內容包括數字治理導論、數字治理理論、數字治理機制、數字治理倫理、數字治理體系、數字治理技術、數字治理評價、數字政府治理、數字企業治理、數字經濟治理、數字社會治理、數字環境治理。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等專業數字治理相關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供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企事業單位的管理者和其他從業人員學習和參考。
作者簡介
彭飛,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教授,安徽省重點人才計劃領軍人才特聘教授、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首批“青年英才”,兼任合肥工業大學工業信息與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山東大學兼職傑出中青年學者。長期從事財政學與數字治理領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持承擔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項目10項,特優結題1項,免於鑒定結題1項。在《經濟研究》(4篇)《經濟學(季刊)》《世界經濟》《中國工業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財貿經濟》《經濟學動態》、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等主流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主筆多篇資政報告獲得中央和省部級領導正面批示和有關部門采納。研究成果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青年成果獎)、全國稅收學術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安徽省社會科學獎二等獎、安徽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
目錄大綱
第 一篇 理論篇
第 一章 數字治理導論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治理的產生與發展
一、數字治理的產生背景
二、數字治理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數字治理的內涵與基本要素
一、數字治理的內涵
二、數字治理的基本要素
第三節 數字治理的貢獻與意義
一、數字治理推進全球治理體系重構
二、數字治理助推國家治理現代化
三、數字治理賦能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
四、數字治理提高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
五、數字治理提高鄉村治理科學化水平
第四節 數字治理的現實困境
一、數字治理理念懸浮
二、數字治理工具異化
三、數字治理人才供需失衡
四、數據資源共享不暢
第五節 數字治理的路徑探索
一、強化數字治理意識
二、提升數字治理能力
三、建立數字治理信任
四、激發數字治理活力
五、凝聚數字治理合力
知識鞏固
第二章 數字治理理論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網絡化治理理論
一、網絡化治理的概念
二、網絡化治理理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觀點
三、網絡化治理與數字治理的聯系
四、網絡化治理理論的局限性
第二節 整體性治理理論
一、整體性治理的概念
二、整體性治理理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觀點
三、整體性治理與數字治理的聯系
四、整體性治理理論的局限性
第三節 多中心治理理論
一、多中心治理的概念
二、多中心治理理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觀點
三、多中心治理與數字治理的聯系
四、多中心治理理論的局限性
第四節 新公共治理理論
一、新公共治理的概念
二、新公共治理理論的發展歷程與核心觀點
三、新公共治理與數字治理的聯系
四、新公共治理理論的局限性
知識鞏固
第三章 數字治理機制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據決策治理機制
一、數據決策治理機制的理論基礎
二、數據決策治理機制的運行流程
三、數據決策治理機制的驅動工具
第二節 政企協同治理機制
一、政企協同治理機制的理論基礎
二、政企協同治理機制的運行流程
三、政企協同治理機制的驅動工具
第三節 多邊合作治理機制
一、多邊合作治理機制的理論基礎
二、多邊合作治理機制的運行流程
三、多邊合作治理機制的驅動工具
第四節 底層信任治理機制
一、底層信任治理機制的理論基礎
二、底層信任治理機制的運行流程
三、底層信任治理機制的驅動工具
第五節 監管問責治理機制
一、監管問責治理機制的理論基礎
二、監管問責治理機制的運行流程
三、監管問責治理機制的驅動工具
知識鞏固
第四章 數字治理倫理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治理的倫理困境
一、價值倫理困境
二、組織倫理困境
三、行政倫理困境
第二節 數字治理的倫理價值訴求
一、增進人類福祉
二、規範社會秩序
三、促進社會公平
第三節 數字治理的倫理重構
一、明確數字治理的倫理準則
二、完善數字治理的倫理制度
三、加強數字治理的倫理審查
四、強化數字治理的倫理教育
知識鞏固
第二篇 方法篇
第五章 數字治理體系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治理體系的理論基礎
一、新公共管理理論
二、協同治理理論
三、公共參與理論
第二節 數字治理體系的要素結構
一、要素基座
二、政務內外網業務中臺
三、服務前端
四、容災備份系統
第三節 數字治理體系的核心要素
一、公共數據
二、網絡技術
三、多元協同
第四節 數字治理體系的生成機制
一、頂層設計機制
二、政企合作機制
三、數據驅動機制
第五節 數字治理體系的建設內容
一、標準規範體系
二、數據資源體系
三、協同治理體系
四、開放創新體系
五、政策法規體系
六、組織領導體系
七、建設運營體系
八、安全保障體系
知識鞏固
第六章 數字治理技術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治理技術概況
一、數字治理技術的概念
二、數字治理技術的特征
三、數字治理技術的分類
第二節 數字治理的底層核心數據治理技術體系
一、以元數據為核心的數據治理
二、以主數據為主線的數據治理
三、混合雲架構下的數據治理
四、大數據架構下的數據治理
五、微服務架構下的數據治理
第三節 數字治理的典型驅動技術
一、大數據驅動數字治理
二、人工智能驅動數字治理
三、區塊鏈驅動數字治理
第四節 數字治理技術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數字治理技術法規亟待完善
二、數字治理技術人才短缺
三、數字治理技術驅動力不均
四、數字治理技術的認知局限
第五節 數字技術提升治理效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數字技術法規
二、培養數字技術人才
三、完善數字基礎設施
四、提升全民數字素養
第六節 數字治理技術的平臺探索
一、數字治理平臺的概念與特征
二、數字治理平臺的建設途徑
三、數字治理平臺的典型場景
知識鞏固
第七章 數字治理評價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治理評價的目標導向
一、人民導向性
二、技術融合性
三、動態監測性
四、效能優先性
第二節 數字治理評價的相關主體
一、政府
二、社會
三、市場
第三節 數字治理評價的基本內容
一、功能定位
二、核心要素
三、基本邏輯
第四節 數字治理評價的實施步驟
一、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二、評價指標選取標準
三、評價指標層級設計
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五、數字治理評價方法
第五節 數字治理評價指標應用和管理過程中的挑戰
一、指標口徑不統一
二、指標體系不完整
三、指標問題追溯難
第六節 數字治理能力的優化路徑
一、組織賦能:從多元主體到整體高效智治
二、服務提質: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需求滿足
三、參與提升:從被動到主動共建共治共享
四、空間和諧:打造可持續的基層治理坐標
知識鞏固
第三篇 實踐篇
第八章 數字政府治理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政府治理的基本內涵
一、數字政府的概念
二、政府治理的概念
三、數字政府治理的概念
第二節 數字政府治理的理論基礎
一、數字政府治理與整體性治理理論
二、數字政府治理與公共價值理論
第三節 數字政府治理的實現路徑
一、滲透:重塑政府治理理念
二、傳導:重構政府組織機構
三、驅動:拓展政府治理職能
四、生成:優化政府運作流程
第四節 數字政府治理的現實挑戰
一、跨區域整合難度大
二、跨部門協同性較弱
三、多元主體參與度低
四、數字系統關聯度低
五、法治化建設程度低
六、專業化人才缺口大
第五節 數字政府治理的優化對策
一、強化數字政府治理理念
二、深化數字政府治理方式變革
三、重塑數字政府治理的多元參與機制
四、提高數字系統關聯度
五、完善數字政府治理的法律體系
六、培養數字政府治理的優秀人才
第六節 案例與實踐
一、廣東省的數字政府建設
二、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三、貴州省的“雲上貴州”政務數據平臺
四、案例總結與啟示
知識鞏固
第九章 數字企業治理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企業治理的基本內涵
一、數字企業治理的概念
二、數字企業治理的模式
第二節 數字企業治理的作用機制
一、完善數字企業治理體系
二、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
三、抑制管理層非理性行為
第三節 數字企業治理的實現路徑
一、組織結構扁平化
二、業務流程平臺化
三、人才管理升級
四、數字平臺賦能
五、加強外部監督
第四節 數字企業治理的現實挑戰
一、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善
二、數字化運營成本高昂
三、數字化專業人才匱乏
四、管理層對數字化的認知存在偏差
五、企業信息安全意識不足
第五節 數字企業治理的優化對策
一、持續推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二、降低數字化運營成本
三、健全數字化人才培養機制
四、提升管理層的數字化認知
五、增強數據安全保護意識
第六節 案例與實踐
一、企業數字化運營
二、企業數字化技術治理
三、企業數字化法律合規系統
四、案例總結
知識鞏固
第十章 數字經濟治理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經濟治理的基本內涵
一、數字經濟治理的概念
二、數字經濟治理的要素
第二節 數字經濟治理的驅動因素
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數字技術飛速發展
三、產業數字化變革
第三節 數字經濟治理的實現路徑
一、治理體系法治化建設
二、多元治理主體協作
三、風險監管措施完善
第四節 數字經濟治理的現實挑戰
一、數據安全問題
二、產業融合問題
三、數據要素確權問題
四、全球經濟治理協調問題
第五節 數字經濟治理的優化對策
一、確保數據安全
二、促進產業融合
三、推動數據確權
四、協調全球經濟治理
第六節 案例與實踐
一、數字賦能金融服務
二、數字賦能智慧審計
三、數字賦能數據保護
四、案例總結
知識鞏固
第十一章 數字社會治理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社會治理的內涵
一、數字社會治理的概念
二、數字社會治理的特征
三、數字社會治理的核心任務
第二節 數字社會治理的理論邏輯
一、數據驅動理論
二、技術嵌入理論
三、協同賦能理論
第三節 數字社會治理的實現路徑
一、制度層面
二、主體層面
三、價值層面
四、機制層面
第四節 數字社會治理的現實挑戰
一、數據開發的過度
二、人機關系的模糊
三、算法至上的狹隘
四、技術應用的冷漠
第五節 數字社會治理的優化對策
一、厘清數字社會治理的目標
二、明晰數字社會治理的原則
三、完善數字社會治理的體系
第六節 案例與實踐
一、智慧城市+數字賦能的邱縣經驗
二、互聯網+網格治理的淮北經驗
三、智能+自助的蘇孟鄉智慧健康社區探索
四、融媒+問政的雙流區網絡群眾路線服務平臺建設
五、案例總結
知識鞏固
第十二章 數字環境治理
【知識框架圖】
【學習目標】
引例
第 一節 數字環境治理的基本內涵
一、大數據時代的環境智理
二、智慧化環境治理
第二節 數字環境治理的理論基礎
一、數字環境治理的研究視角
二、我國數字環境治理的理論框架
第三節 數字環境治理的實現路徑
一、降低信息不對稱性
二、加大政府環境規制力度
三、加大公眾參與力度
四、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
五、賦能部門協同治理
第四節 數字環境治理的現實挑戰
一、環境治理主體存在傳統思維誤區
二、數字技術賦能環境治理現代化存在供給缺口
三、數字技術與環境治理的融合程度不夠
四、數字技術嵌入環境治理面臨諸多風險
第五節 數字環境治理的優化對策
一、重塑環境治理主體的治理理念
二、加強數字化技術賦能環境治理現代化的保障體系建設
三、促進數字技術與環境治理的深度融合
四、構建數字化技術賦能環境治理的風險防範機制
第六節 案例與實踐
一、精細化+智能化的徐州市經驗
二、互聯網+環保的濟寧市經驗
三、環境感知物聯網+大數據分析
應用的西安市經驗
四、數智環境治理的成都市經驗
五、案例總結
知識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