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大模型:打造新質生產力

周鴻祎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5-06-01
  • 售價: $419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74
  • ISBN: 7115664137
  • ISBN-13: 9787115664136
  • 相關分類: LangChain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 決勝大模型:打造新質生產力-preview-1
  • 決勝大模型:打造新質生產力-preview-2
決勝大模型:打造新質生產力-preview-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全書分技術觀、產業觀、方法論、落地方案及案例四個部分。技術觀部分,通過豐富的示例展示了大模型是真智能,闡述了在擁抱大模型的關鍵時期,建立AI信仰和AI認知對大模型落地的重要性,同時也對大模型應用前景作出了預測。產業觀部分,從理解大模型是新質生產力的驅動引擎這一時代意義出發,剖析了如何將大模型“拉下神壇”,使其從“原子彈”變成“茶葉蛋”,賦能百行千業、走進千家萬戶。提出面對全球大模型之爭,要打贏“三大戰役”,即通用大模型之戰、應用場景之戰和大模型安全之戰。方法論部分,剖析了政府、企業落地大模型的七大誤區和四大關鍵問題,提出了知識管理、專家模型協同、構建智能體、融合工作流等方法論。落地方案及案例部分,介紹了360企業級大模型的六大基礎設施、落地方案,最後展示了6個大模型在政府和企業落地的典型案例。

作者簡介

周鴻祎

祖籍湖北,1970年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市,360集團創始人,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

周鴻祎於1992年和1995年先後在西安交通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目前清華大學創新領軍工程博士在讀。

2005年,周鴻祎創辦360公司,首創“免費安全”模式。2022年,周鴻祎帶領360全面轉型為數字安全公司,踐行“上山下海助小微”的企業戰略,為數字中國發展築牢安全屏障。2023年,周鴻祎帶領360確定“Al+安全”雙主線發展戰略,自研認知型通用大模型“360智腦”,攻克Al大模型安全的世界前沿課題,進一步服務政府、城市、企業智能化升級。

周鴻祎榮獲全國勞動模範、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學者”等榮譽稱號,同時擔任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香港大學客座教授,任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中國計算機學會計算機安全專委會副主任等職務。

目錄大綱

前言

政府和企業擁抱AI面臨的困惑

政府和企業想擁抱AI,首先要樹立AI信仰

DeepSeek火爆出圈,大模型落地正當其時

大模型發展的十二個趨勢預測

01 技術觀 大模型是真智能

第 1章 大模型理解了人類語言,是AI發展的重大突破

1.1 兩種極端觀點

1.2 大模型理解了人類語言,是真智能

1.3 大模型是暴力美學新典範

1.4 大模型訓練與人腦學習原理相似

1.5 什麼是模型參數

1.6 不要用硬盤和內存的眼光去看待大模型

1.7 大模型不是對數據和知識的壓縮

1.8 不要用傳統搜索引擎的眼光去看待大模型

1.9 體現大模型具有真智能的四個現象

第 2章 o1邏輯推理能力大幅增強,DeepSeek顛覆式創新改寫AI發展格局

2.1 OpenAI發布o1大模型,擁有逆天推理能力

2.2 o1利用思維鏈技術,賦予模型慢思考能力

2.3 DeepSeek顛覆式創新:技術創新

2.4 DeepSeek顛覆式創新:體驗創新

2.5 DeepSeek顛覆式創新:市場模式創新

2.6 DeepSeek顛覆式創新:生態模式創新

第3章 從單模態到跨模態,多模態技術快速疊代

3.1 Sora最重要的突破是理解了物理世界

3.2 Sora與傳統文生視頻技術及CG技術有何不同

3.3 Sora能幫我們做什麼

3.4 GPT-4o:讓AI能聽、會說、看懂世界

3.5 GPT-4o能幫我們做什麼

第4章 大模型的應用前景

4.1 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加速AGI到來

4.2 大模型提升生產力的五層能力

4.3 大模型的通用能力

4.4 大模型的科技能力

4.4.1 大模型科技能力一:推動自動駕駛迎來革命性變化

4.4.2 大模型科技能力二:促進具身機器人產業加速發展

4.4.3 大模型科技能力三:為生物、醫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

4.4.4 大模型科技能力四:幫助基礎科學研究突破瓶頸

4.4.5 大模型科技能力五:反向解決能源自由問題

02 產業觀 大模型將引領新工業革命

第5章 大模型是新質生產力的驅動引擎,將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

5.1 大模型不是泡沫,將引領新一輪工業革命

5.2 “人工智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模型必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驅動引擎

5.3 大模型引發新一輪工業革命需要一個深刻的變革過程

5.4 面對全球大模型產業之爭,要打贏“三大戰役”

第6章 通用大模型之戰

6.1 中美通用大模型發展的總體差距

6.2 超級通用大模型之路應作為國家戰略

6.3 不要被OpenAI的超級通用大模型之路牽著鼻子走

第7章 應用場景之戰

7.1 把大模型拉下神壇,才能掀起新工業革命

7.2 通用大模型無法滿足政府和企業的專業場景需求

7.3 Think Different——大模型發展並非只有一條路

7.4 大模型的最新發展趨勢

7.4.1 趨勢一“專”:大模型向專業化發展

7.4.2 趨勢二“小”:大模型參數規模越做越小,進入輕量化時代

7.4.3 趨勢三“廉”:模型的成本越來越低,“原子彈”變成“茶葉蛋”

7.4.4 趨勢四“強”:知識密度快速增長,小模型能力越來越強

7.5 開源大模型爆發代表了“專、小、廉、強”的發展趨勢

7.6 大模型支撐技術快速發展

7.6.1 支撐技術一:強化學習

7.6.2 支撐技術二:智能體框架

7.6.3 支撐技術三:工作流系統

7.7 實現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路線一:大模型上終端,走進千家萬戶

7.8 實現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路線二:走專業化道路,走進千行百業

7.9 走專業化道路,首先要找到明星場景

7.10 走專業化大模型之路,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第8章 大模型安全之戰

8.1 大模型的全新特性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挑戰

8.1.1 AI攻防安全

8.1.2 AI自身安全

8.1.3 AI倫理安全

8.2 傳統安全技術能解決AI的傳統安全問題,但對新型AI安全問題束手無策

8.3 360提出“以模制模”新解法,用安全大模型應對新型AI安全問題

8.4 大模型的“安全四原則”

03 方法論 專業化大模型如何落地

第9章 政府和企業落地大模型的誤區和關鍵問題

9.1 政府和企業落地大模型,要避開七大誤區

9.1.1 誤區一:追求宏大敘事

9.1.2 誤區二:追求全能

9.1.3 誤區三:取代原有IT系統

9.1.4 誤區四:跳過數字化階段

9.1.5 誤區五:追求從頭預訓練自有專屬大模型

9.1.6 誤區六:迷信Copilot模式和LUI

9.1.7 誤區七:追求極致的全面自動化、無人化

9.2 政府和企業落地大模型,還應關註四大關鍵問題

第 10章 知識管理

10.1 知識是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升級的關鍵所在

10.2 大數據背後隱藏了大量知識,大數據平臺無法從數據層面上升到知識層面

10.3 從數據驅動到知識驅動,大模型打通大數據業務的“最後一公裏”

10.4 構建大模型驅動的企業知識中樞和情報中樞,打造企業大模型的基礎設施

10.5 把大數據中心升級為知識中樞

第 11章 專家模型協同

11.1 為什麼需要專家模型協同

11.2 如何實現專家模型協同

11.3 基於專家模型協同的“復仇者聯盟”

第 12章 構建智能體

12.1 為什麼需要智能體

12.2 如何實現智能體

12.3 智能體平臺解決大模型應用落地核心問題

第 13章 融合工作流

13.1 為什麼需要融合工作流

13.2 如何實現融合工作流

13.3 業務協作平臺實現融合工作流

第 14章 企業級大模型實踐與解決方案

14.1 打造360安全大模型的方法論

14.2 實踐證明,百億大模型訓練得好,專業能力可以超越GPT-4

14.3 納米AI企業版可充當政企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底座

04 360企業級大模型落地方案及案例

第 15章 360發展大模型的獨特優勢

15.1 國內數智化企業領航者

15.2 滿載榮譽的AI大模型廠商

15.3 深耕AI領域十余載

15.4 國內領先的數智化算力資源

15.5 豐富的數據資源

15.6 國內頂尖的專業人才

第 16章 360企業級大模型落地方案

16.1 360企業級大模型的六大基礎設施

16.2 360城市級大模型落地解決方案

16.3 360企業級大模型典型案例

16.3.1 案例一:大模型賦能某市12345便民服務平臺

16.3.2 案例二:某工程公司落地AI與IT協同

16.3.3 案例三:某連鎖旅遊平臺落地智慧巡店系統

16.3.4 案例四:大模型賦能某市政府政策法規咨詢業務

16.3.5 案例五:某市公安落地智慧報警平臺

16.3.6 案例六:大模型賦能互聯網輿情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