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本書共分12章,主要內容包括:制圖的基礎知識;投影基礎;立體的投影;立體表面的交線;組合體的視圖及尺寸標註;軸測投影圖;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標準件與常用件; 零件圖;裝配圖; 計算機繪圖基礎等內容。書後還附錄一些相關的國家標準,方便師生查閱
目錄大綱
第1章  制圖的基礎知識	1
1.1  制圖標準介紹	1
1.1.1  技術制圖 圖紙幅面與格式(GB/T 14689—2008)	2
1.1.2  技術制圖 比例(GB/T 14690—1993)	4
1.1.3  技術制圖 字體(GB/T 14691—1993)	4
1.1.4  機械制圖 圖樣畫法 圖線(GB/T 4457.4—2002)	6
1.1.5  機械制圖 尺寸註法(GB/T 4458.4—2003)	8
1.2  繪圖工具和儀器的使用	12
1.2.1  圖板、丁字尺	12
1.2.2  三角板	13
1.2.3  比例尺	13
1.2.4  鉛筆	14
1.2.5  圓規和分規	14
1.2.6  曲線板	15
1.2.7  鴨嘴筆	15
1.3  幾何作圖	15
1.3.1  正多邊形的畫法	15
1.3.2  斜度與錐度	16
1.3.3  圓弧連接	18
1.3.4  橢圓的近似畫法	20
1.4  平面圖形分析和畫圖步驟	20
1.4.1  平面圖形的尺寸分析	20
1.4.2  平面圖形的線段分析	21
1.4.3  平面圖形的畫圖步驟	21
1.4.4  平面圖形的尺寸標註法	22
小結	23
第2章  投影基礎	24
2.1  投影法及其分類	24
2.1.1  投影法	24
2.1.2  投影法的分類	24
2.1.3  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質	25
2.2  點的投影	26
2.2.1  三面投影體系	26
2.2.2  點在三面投影體系中的投影	27
2.3  直線的投影	29
2.3.1  直線的投影及其投影特性	29
2.3.2  一般位置直線的實長及對投影面的傾角	32
2.3.3  點與直線的相對位置	34
2.3.4  兩直線的相對位置	35
2.3.5  直角投影定理	37
2.4  平面的投影	39
2.4.1  平面的表示法	39
2.4.2  平面的投影及其投影特性	40
2.4.3  平面內的點和直線	42
2.5  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對位置	46
2.5.1  平行問題	46
2.5.2  相交問題	47
2.5.3  垂直問題	50
2.6  換面法	52
2.6.1  點的投影變換規律	53
2.6.2  換面法解決的四個基本問題	54
2.6.3  換面法應用舉例	56
小結	58
第3章  立體的投影	60
3.1  立體的三視圖及投影規律	61
3.1.1  立體三視圖的形成	61
3.1.2  三視圖的投影規律	62
3.2  基本幾何體的三視圖	63
3.2.1  平面立體	63
3.2.2  曲面立體	66
小結	71
第4章  立體表面的交線	72
4.1  平面與立體相交	72
4.1.1  平面與平面立體相交	73
4.1.2  平面與回轉體相交	77
4.2  立體與立體相交	88
4.2.1  平面立體與回轉體相貫	88
4.2.2  回轉體與回轉體相貫	90
4.3  多個立體相交	103
小結	107
第5章  組合體的視圖及尺寸標註	109
5.1  組合體概述	109
5.1.1  組合體的組合方式	109
5.1.2  組合體的表面連接關系	110
5.2  畫組合體視圖	111
5.3  組合體的尺寸註法	114
5.3.1  組合體尺寸標註的基本要求	114
5.3.2  組合體的尺寸分類	114
5.3.3  標註組合體尺寸的方法和步驟	117
5.4  讀組合體視圖	119
5.4.1  讀圖的基本方法和要領	119
5.4.2  讀組合體視圖的方法和步驟	121
小結	133
第6章  軸測投影圖	134
6.1  軸測圖的基本概念	134
6.1.1  軸測圖的概念	134
6.1.2  軸間角與軸向伸縮系數	135
6.1.3  軸測圖的分類	135
6.1.4  軸測圖的投影特性	135
6.2  正等軸測圖	136
6.2.1  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136
6.2.2  平面立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36
6.2.3  回轉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39
6.2.4  圓角的正等軸測圖畫法	141
6.2.5  組合體正等軸測圖的畫法	142
6.2.6  正等軸測草圖的繪制	143
6.3  斜二等軸測圖	144
6.3.1  軸間角和軸向伸縮系數	144
6.3.2  平行於坐標面的斜二等軸測圖的畫法	144
6.3.3  斜二等軸測圖的畫法	145
小結	146
第7章  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	147
7.1  視圖	147
7.1.1  基本視圖	147
7.1.2  向視圖	148
7.1.3  局部視圖	148
7.1.4  斜視圖	149
7.2  剖視圖	150
7.2.1  剖視圖的概念	150
7.2.2  剖視圖的種類及其畫法	153
7.2.3  剖切面的類型	156
7.3  斷面圖	159
7.3.1  斷面圖的概念	159
7.3.2  斷面圖的種類	160
7.4  習慣畫法和簡化畫法	162
7.4.1  斷裂畫法	162
7.4.2  局部放大圖	162
7.4.3  其他習慣畫法和簡化畫法	163
7.5  綜合舉例	165
小結	166
第8章  標準件與常用件	167
8.1  螺紋的畫法及標註	167
8.1.1  螺紋的形成	167
8.1.2  螺紋的結構和要素	168
8.1.3  螺紋的分類	170
8.1.4  螺紋的規定標註	171
8.1.5  螺紋的規定畫法	173
8.2  螺紋連接件	175
8.2.1  螺紋連接件的種類及用途	175
8.2.2  螺紋連接件的規定標記	176
8.2.3  螺紋連接件的畫法	176
8.2.4  螺紋連接件連接的畫法	178
8.3  鍵、銷連接	181
8.3.1  鍵連接	181
8.3.2  銷連接	182
8.4  齒輪	183
8.4.1  齒輪的作用及分類	183
8.4.2  齒輪各部分的名稱及幾何尺寸的計算	183
8.4.3  齒輪的畫法	185
8.5  滾動軸承	186
8.5.1  滾動軸承的結構、類型及代號	186
8.5.2  滾動軸承的畫法	188
8.6  彈簧	189
8.6.1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各部分名稱和尺寸關系	190
8.6.2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規定畫法	190
8.6.3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畫圖步驟	191
8.6.4  圓柱螺旋壓縮彈簧的標記	191
小結	192
第9章  零件圖	193
9.1  零件圖的內容	193
9.2  典型零件的視圖與尺寸	194
9.2.1  零件的視圖選擇原則	194
9.2.2  典型零件的視圖選擇	196
9.3  零件上的常見工藝結構	201
9.3.1  鑄造零件的工藝結構	201
9.3.2  零件加工的工藝結構	203
9.4  零件上技術要求的註寫	206
9.4.1  表面結構的圖樣表示法	206
9.4.2  極限與配合	211
9.4.3  表面形狀和位置公差	217
9.5  零件的測繪	219
9.5.1  零件的測繪方法和步驟	219
9.5.2  零件尺寸的測量	220
9.5.3  零件測繪時的註意事項	222
9.6  看零件圖的方法	222
9.6.1  看零件圖的要求	222
9.6.2  看零件圖的方法和步驟	222
9.6.3  讀圖舉例	223
小結	225
第10章  裝配圖	226
10.1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容	226
10.1.1  裝配圖的作用	227
10.1.2  裝配圖的內容	227
10.2  裝配圖的規定畫法和特殊畫法	228
10.2.1  裝配圖的規定畫法	228
10.2.2  裝配圖的特殊畫法	229
10.3  裝配圖的尺寸標註和技術要求	230
10.3.1  裝配圖的尺寸標註	230
10.3.2  裝配圖的技術要求	231
10.4  裝配圖的零件序號、標題欄和明細欄	231
10.4.1  裝配圖的零件序號	231
10.4.2  裝配圖的標題欄和明細欄	232
10.5  常見的裝配工藝結構	233
10.6  部件測繪及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235
10.6.1  部件測繪的方法和步驟	236
10.6.2  畫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238
10.7  讀裝配圖和拆畫零件圖	242
10.7.1  讀裝配圖的一般要求	242
10.7.2  讀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242
10.7.3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244
小結	247
第11章  計算機繪圖基礎	248
11.1  AutoCAD簡介	248
11.1.1  基本知識	248
11.1.2  AutoCAD 2015中文版的工作界面	249
11.1.3  繪圖環境的設置	250
11.2  AutoCAD二維繪圖命令	251
11.2.1  基本圖元的繪制	251
11.2.2  圖案填充及文本輸入	253
11.3  AutoCAD輔助繪圖功能	255
11.3.1  對象捕捉	255
11.3.2  極軸	256
11.3.3  對象捕捉追蹤	256
11.4  AutoCAD二維編輯修改命令	257
11.4.1  構造選擇集	257
11.4.2  圖形修改命令	257
11.4.3  圖形編輯命令	259
11.5  AutoCAD尺寸標註與塊操作	261
11.5.1  尺寸標註	261
11.5.2  塊操作	263
11.6  AutoCAD繪圖舉例	264
11.6.1  三視圖繪制	264
11.6.2  正等軸測圖繪制	269
小結	272
第12章  SolidWorks三維造型基礎	273
12.1  SolidWorks 2021基礎知識	273
12.1.1  基於特征的建模技術	274
12.1.2  參數化建模	275
12.1.3  SolidWorks 2021操作界面	275
12.2  草圖繪制	279
12.2.1  草圖繪制的基本流程	279
12.2.2  創建草圖平面	280
12.2.3  基本圖形的繪制	281
12.2.4  草圖編輯	284
12.2.5  草圖約束與參數化	285
12.2.6  綜合實例	288
12.3  特征建模	290
12.3.1  基於草圖的特征	291
12.3.2  工程相關特征	296
12.3.3  特征復制	301
12.3.4  綜合實例	304
12.4  裝配體設計	309
12.4.1  裝配體的設計方法	310
12.4.2  裝配體設計的基本步驟	310
12.4.3  裝配體的配合關系	312
12.4.4  裝配體的爆炸視圖	313
12.4.5  裝配體分析	315
12.4.6  綜合實例	316
12.5  工程圖設計	321
12.5.1  建立基本視圖	321
12.5.2  其他表達方法	323
12.5.3  線型和圖層	326
12.5.4  尺寸標註	327
12.5.5  裝配圖	329
小結	331
附錄	332
附錄A  螺紋和螺紋連接	332
A1  普通螺紋	332
A2  梯形螺紋	334
A3  鋸齒形螺紋	335
A4  非螺紋密封的管螺紋	336
A5  螺栓	337
A6  雙頭螺柱	338
A7  螺釘	339
A8  螺母	342
A9  墊圈	343
附錄B  鍵連接和銷連接	345
B1  普通平鍵	345
B2  圓柱銷—不淬硬鋼和奧氏體不銹鋼	347
B3  圓錐銷	347
B4  開口銷	348
附錄C  滾動軸承	349
C1  深溝球軸承	349
C2  推力球軸承	351
附錄D  零件工藝結構要素	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