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時代:虛擬人的崛起與未來

尤可可,高爽

  • 出版商: 電子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7-01
  • 售價: $540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56
  • ISBN: 7121507900
  • ISBN-13: 9787121507908
  • 相關分類: Large language model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商品描述

這是一本全面介紹虛擬數字人的書,全書從虛擬數字人的定義、開發、現狀、前景、倫理風險與應對方案、技術背景與社會價值等方面全面闡釋了大語言模型時代,虛擬數字人的發展與變革。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的發展,驅動虛擬數字人快速疊代,有望帶動各環節與各渠道的革新升級,虛擬數字人為產業帶來的變化絕非簡單的傳播手段的升級,而是底層商業模式和產業鏈條的革新。無論你是對虛擬數字人感興趣的學生和初學者,還是想要制定虛擬形象的博主,抑或是想要強化營銷效果的企業負責人,都可以在本書中獲得啟發。

目錄大綱

第1章 什麼是虛擬數字人 /1
1.1 揭秘虛擬數字人 /2
1.2 虛擬數字人的發展環境 /15
1.2.1 政策環境 /15
1.2.2 技術環境 /16
1.2.3 媒介環境 /17
1.2.4 社會環境 /17
1.3 虛擬數字人的發展階段 /18
1.4 虛擬數字人 IP“活態化”的發展歷程 /20
1.5 虛擬數字人及其衍生價值 /22
1.5.1 數字身份 /23
1.5.2 數字勞動 /24
1.5.3 數字消費 /25
1.5.4 社交互動 /26

第2章 如何打造虛擬數字人 /27
2.1 如何讓虛擬數字人越來越逼真 /28
2.2 打造一個虛擬數字人的技術 /31
2.3 真人驅動型虛擬數字人 /32
2.3.1 建模——外觀呈現 /33
2.3.2 捕捉——動態呈現 /34
2.3.3 渲染——材質呈現 /36
2.3.4 技術突破——攝像頭捕捉 /38
2.4 AI 驅動型虛擬數字人 /42
2.4.1 語音合成 /43
2.4.2 語音識別 /44
2.4.3 自然語言處理 /44
2.4.4 預制知識庫 /45
2.5 虛擬數字人技術的成就與不足 /46
2.5.1 真人驅動型虛擬數字人的成就與不足 /46
2.5.2 AI 驅動型虛擬數字人的成就與不足 /49
2.6 虛擬數字人技術將走向何方 /51
2.6.1 編碼世界——搭建虛擬數字人的生存空間 /52
2.6.2 雲計算——破解虛擬數字人的算力難題 /55
2.6.3 XR——實現虛擬數字人的交互拓展 /57
2.7 虛擬數字人技術發展 /59

第3章 虛擬數字人的現狀與“前景” /61
3.1 虛擬數字人產業現狀 /62
3.1.1 虛擬數字人的“蛋糕”有多大? /62
3.1.2 虛擬數字人產業鏈圖譜 /64
3.1.3 虛擬數字人行業的“前世今生” /66
3.1.4 中外虛擬數字人有何不同? /68
3.1.5 虛擬數字人產業的“攔路虎” /72
3.2 虛擬數字人的前景與發展賽道 /73
3.2.1 營銷:助力企業元宇宙化 /73
3.2.2 服務:讓高質量服務普惠化 /77
3.2.3 教育:賦能教學信息化 /81
3.2.4 泛娛樂:商業應用的最佳試驗田 /84
3.2.5 文旅:新時代新業態 /87
3.3 當虛擬數字人遇上大模型 /89
3.3.1 大模型改變虛擬數字人的社會預期 /90
3.3.2 大模型拓展數字虛擬人的落地場景 /97
3.3.3 虛擬數字人加持大模型的倫理隱憂 /103

第4章 倫理風險與應對方案 /107
4.1 法律風險 /108
4.1.1 深度合成的邊界 /109
4.1.2 隱私安全的保護 /113
4.1.3 公民身份的界定 /116
4.1.4 虛擬數字人對婚姻制度的影響 /118
4.1.5 虛擬數字人的財產屬性 /121
4.1.6 虛擬空間管轄權的困境 /125
4.2 社會風險 /128
4.2.1 異化身心發展的阻礙 /128
4.2.2 模糊虛實界限的威脅 /130
4.3 哲學反思 /132
4.3.1 “我”是否是我 /132
4.3.2 新的“造物主” /140
4.3.3 邁向虛擬永生 /143
4.4 情感倫理 /146
4.4.1 墜入愛河 /146
4.4.2 虛擬家族 /149
4.5 生存法則 /151
4.5.1 是否仍遵循物理世界的秩序 /151
4.5.2 虛擬世界中的真善美 /153
4.5.3 虛擬數字人與人類的未來:競爭還是協同 /156

第5章 技術革命與社會價值 /161
5.1 生產力的躍遷 /162
5.1.1 虛擬數字人可以 24 小時工作 /162
5.1.2 虛擬數字人具備自動化生產能力 /163
5.1.3 虛擬數字人分身 /164
5.1.4 虛擬數字人可充當情感化機器 /165
5.2 媒介演化趨勢 /167
5.2.1 開啟“萬物皆媒”時代 /167
5.2.2 虛擬數字人是身體、思想、情感的延伸 /168
5.2.3 虛擬數字人是對過往媒介的修補 /170
5.2.4 傳媒業態的重構 /171
5.2.5 傳播理念的反思 /178
5.3 人文社會發展 /180
5.3.1 重構“人 - 機”關系 /180
5.3.2 關系復雜性的升維 /182
5.3.3 人類生存模式的改變 /183
5.3.4 新生代的全球化互動 /185

第6章 眾說虛擬數字人 /189
6.1 虛擬數字人的廣告主 /190
6.1.1 廣告主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外觀 /190
6.1.2 廣告主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功能 /192
6.1.3 廣告主認知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情感 /193
6.1.4 廣告主認知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社會環境 /195
6.2 虛擬數字人的生產方 /197
6.2.1 生產方視角下虛擬數字人的感官體驗 /197
6.2.2 生產方視角下虛擬數字人的功能和操作 /199
6.2.3 生產方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情感認同 /200
6.2.4 生產方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社會環境 /201
6.3 對話虛擬數字人受眾 /203
6.3.1 受眾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功能操作 /203
6.3.2 受眾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情感認同 /204
6.3.3 受眾認知視角下的虛擬數字人的社會環境 /206

第7章 數字人類的未來 /209
7.1 身體的返場 /211
7.2 “面子工程”:虛擬數字人的大工程 /216
7.3 多一些語境,多一些理解 /220
7.4 一盆來自人工智能的冷水 /223
7.5 “靈肉沖突”與賽博時代的勞資關系 /225
7.6 虛擬暴力的切膚之痛 /228
後記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