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據分析到經營分析
盛欣培
- 出版商: 電子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11-01
- 售價: $534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80
- ISBN: 7121514265
- ISBN-13: 9787121514265
- 
    相關分類:
    
      Data-mining
 
尚未上市,歡迎預購
商品描述
本書為從事企業經營分析工作的人員以及企業中的高層管理者提供數據分析的思路和方法。本書的內容來自筆者長期從業經驗的總結,所有的內容都是從企業的實際應用出發,涵蓋了多個行業,其中包括生產制造業、零售服務業、電商行業等,讀者可以將其中的思路和方法輕松地應用到實踐工作中。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企業中的大數據介紹、數據分析的目的、數據分析的思路、對比與對標、分類、聚類、邏輯關系、預測、結構、各職能部門的具體數據分析、常用的數據分析工具介紹。
目錄大綱
第一部分  開篇
//
第1章  初識經營分析	2
1.1  通過3個場景揭秘經營分析師如何開展工作	2
1.1.1  場景1:年度規劃,設計戰略藍圖	2
1.1.2  場景2:月度復盤,解碼數據與策略調整	5
1.1.3  場景3:日度追蹤,實時監控與問題響應	7
1.1.4  傳統經營分析 vs 互聯網經營分析:區別在哪裏	8
1.1.4.1  職責定位:傳統財務的守護者 vs 互聯網業務的賦能者	8
1.1.4.2  工作目標:控制成本 vs 驅動增長	9
1.1.4.3  核心技能:財務知識 vs 業務思維	10
1.1.4.4  工具方法:財務軟件 vs 業務模型	11
/
1.2  經營分析師的多維價值	12
1.2.1  一線員工視角:明確方向與優化執行	12
1.2.2  管理者視角:掌握全局與推動決策	14
1.2.3  協同部門視角:跨部門高效聯動	15
/
1.3  經營分析師的核心方法論與技能	17
1.3.1  核心方法論:驅動業務增長的4個環節	17
1.3.1.1  環節1:設定清晰目標和拆解路徑	18
1.3.1.2  環節2:監控和追蹤業務進展	19
1.3.1.3  環節3:深入分析指標偏差與識別問題的原因	19
1.3.1.4  環節4:基於數據洞察來優化策略	20
1.3.2  經營分析師的成長路徑:從數據支持到策略引領	21
1.3.2.1  初級分析師:熟悉數據處理,執行分析任務	21
1.3.2.2  中級分析師:獨立負責業務線,解讀數據並提出優化建議	22
1.3.2.3  高級分析師:構建戰略視角,主導決策方向	23
1.3.3  數據分析師 vs 經營分析師:自我躍遷的核心技能	25
1.3.3.1  理解業務:決定經營分析的深度和價值	25
1.3.3.2  洞察數據:揭示從目標到指標的數據真相	26
1.3.3.3  疊代策略:實現“經營分析驅動業務”的閉環	26
//
第二部分  理解業務——決定經營分析的深度和價值
//
第2章  建立認知:什麼是業務	30
2.1  商業模式:理解公司如何創造和交付價值	30
2.1.1  業務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31
2.1.2  商業模式畫布:通過1張圖理解業務持續經營的關鍵目標	32
2.1.2.1  什麼是商業模式畫布	32
2.1.2.2  案例:通過商業模式畫布對跨境出海業務進行可行性分析	34
/
2.2  流程與架構:通過2張圖掌握業務運轉的底層邏輯	36
2.2.1  業務流程圖:理解業務鏈條和關鍵環節	37
2.2.1.1  什麼是業務流程圖	37
2.2.1.2  案例:多業務視角的業務流程圖繪制	38
2.2.2  組織架構圖:理解公司內部的運作機制	40
/
2.3  需求分析金字塔:通過1張圖洞察業務深層需求	42
2.3.1  客戶的深層需求分析	43
2.3.2  市場的深層需求分析	44
2.3.3  內部決策者的深層需求分析	45
//
第3章  掌握方法:從信息到洞察	47
/3.1  看清業務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48
3.1.1  了解市場:捕捉大環境的脈搏	49
3.1.2  了解行業:洞察細分賽道的規則	51
3.1.3  了解客戶:理解需求,才能驅動增長	53
3.1.4  了解競爭對手:判斷企業在棋盤上的位置	55
3.1.5  了解自身:內視企業核心競爭力	58
/
3.2  信息從哪來:經營分析師的情報地圖	60
3.2.1  一手信息:從源頭提煉判斷的原材料	61
3.2.2  二手信息:高效利用已有的洞察和資料	63
3.2.3  信息如何沈澱成為你的“第二大腦”	65
3.2.3.1  建立個人信息庫:讓知識“存得住、看得懂、調得出”	65
3.2.3.2  建立持續的信息渠道清單:讓信息“源源不斷地流進來”	67
3.2.3.3  工作復盤與記錄:讓信息“不斷長成經驗,沈澱為洞察”	67
/
3.3  利用模型和框架梳理零散信息	68
3.3.1  經典業務分析模型	69
3.3.1.1  問題定位:5W2H模型,還原業務問題的全貌	69
3.3.1.2  問題拆解:邏輯樹模型,將復雜問題結構化拆解	70
3.3.1.3  市場分析:SWOT模型,評估企業在環境中的位置	71
3.3.1.4  用戶識別:通過帕累托法則找出高價值客戶	72
3.3.1.5  競品分析:4P模型,從產品到營銷全面對標	72
3.3.1.6  產品規劃:波士頓矩陣,用產品結構匹配市場增長節奏	73
3.3.1.7  策略閉環:PDCA循環,建立持續優化的反饋機制	74
3.3.2  行業專用分析框架	75
3.3.2.1  互聯網行業:用AARRR模型拆解用戶增長路徑	75
3.3.2.2  零售行業:用“人貨場”框架把握銷售邏輯	76
3.3.2.3  汽車行業:用4P模型結合行業指標進行分析	77
3.3.3  建立自己的分析模型庫	78
3.3.3.1  3類必備模型:通用×行業×個性化沈澱	78
3.3.3.2  搭建模型庫的路徑:從“模仿”到“遷移”,再到“構建”	79
3.3.3.3  如何讓模型真正變成你的“表達語言”	80
//
第4章  快速融入業務:落地實操指南	81
4.1  初識業務的“黃金前兩周”:信息捕捉與關鍵人物識別	81
4.1.1  看目標:從OKR入手明確業務目標	82
4.1.2  看執行:從看板洞察業務進展	85
4.1.3  看復盤:從材料中明確業務問題	87
/
4.2  與合作方建立信任關系:三類人、三件事	89
4.2.1  識別三類關鍵人,建立連接起點	90
4.2.2  做好三件小事,構建業務信任感	92
4.2.2.1  嵌入業務團隊:真正走進業務核心區	93
4.2.2.2  訪談關鍵同事:向協同團隊問對問題	95
4.2.2.3  對話一線客戶:直面客戶感受真實需求	97
/
4.3  打造影響力飛輪:從被動支持到主動驅動	100
4.3.1  第一步:從“答題型”分析轉向“命題型”分析	101
4.3.2  第二步:從“臨時協同”到“節奏共振”	101
4.3.3  第三步:從“工具使用者”到“框架建設者”	102
//
第三部分  洞察數據——揭示從目標到指標的數據真相
//
第5章  構建指標體系:量化目標的基礎	106
5.1  為什麼要構建指標體系	106
5.1.1  指標體系的價值	107
5.1.2  指標體系 = 好指標 + 體系化	109
5.1.3  何為好指標:可量化、可落地、能指導行動	109
5.1.4  3種指標拆解路徑:從目標到指標的路徑設計	111
5.1.4.1  行為漏鬥法:適用於用戶行為驅動的業務	111
5.1.4.2  價值鏈拆解法:適用於B端業務或多部門協作場景	112
5.1.4.3  OKR映射法:適用於從戰略到執行的指標落地過程	113
/
5.2  按“黃金3層結構”拆解指標體系	115
5.2.1  戰略層:定義結果目標,錨定前進方向	115
5.2.2  經營層:鎖定關鍵路徑,定義過程指標	116
5.2.3  執行層:對接落地動作,細化操作指標	119
5.2.3.1  拆解流量:鎖定人群結構與渠道效率	120
5.2.3.2  拆解轉化率:找出轉化斷點與漏鬥異常	120
5.2.3.3  拆解客單價:識別價格結構與銷售策略問題	121
5.2.4  判斷拆解深度的“黃金3問”	123
/
5.3  指標口徑與字段定義:讓數據說“同一種語言”	125
5.3.1  為什麼指標口徑一致很關鍵	125
5.3.2  指標口徑標準化的維度和原則	126
5.3.3  如何設計一個完整的指標口徑	127
//
第6章  測算業務目標	129
6.1  將戰略目標解碼為業務目標	130
6.1.1  戰略目標 vs 業務目標	130
6.1.2  業務目標的4個維度	131
/
6.2  業務目標測算方法:推算合理的目標值	132
6.2.1  自上而下拆解目標	133
6.2.1.1  明確整體目標	133
6.2.1.2  測算目標值	133
6.2.2  自下而上反推目標	135
6.2.3  交叉驗證目標	137
/
6.3  業務目標的3種呈現方式:確保人人都看得懂	139
6.3.1  面向高層管理人員:1張圖讓復雜業務簡單化	139
6.3.2  面向中層管理人員:1個看板讓目標更清晰	143
6.3.3  面向一線人員:1張表讓執行可落地	145
6.3.4  面向全員:1場會議讓目標有效落地	146
//
第7章  實時監控業務:打造業務監控體系	148
7.1  搭建業務監控體系	148
7.1.1  初探業務監控體系	148
7.1.2  設計業務監控體系維度的原則	151
/
7.2  做一個優質的業務監控看板	153
7.2.1  第一招:講好故事,設計“有血有肉”的業務監控看板	153
7.2.1.1  串好業務故事線	154
7.2.1.2  選對業務監控看板類型	155
7.2.2  第二招:用對圖表,越簡單越好	157
7.2.2.1  原則一:越重要的數據,越要圖表簡單	158
7.2.2.2  原則二:從目的出發,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	158
7.2.3  第三招:做好設計,巧用布局和排版	159
7.2.3.1  第一眼:好看	160
7.2.3.2  第二眼:清晰	162
7.2.3.3  第三眼:專業	165
//
第四部分  疊代策略——實現經營分析驅動業務的閉環
//
第8章  異動分析:驗證假設,精準歸因	170
8.1  從波動中識別異動	170
8.1.1  了解異動	171
8.1.1.1  偏離歷史基線	171
8.1.1.2  偏離預設目標	172
8.1.1.3  偏離業務常識與經驗	172
8.1.2  設定合理的異動判斷標準	173
8.1.2.1  波動範圍 vs 參考基準	173
8.1.2.2  是否影響業務判斷或後續管理動作	174
8.1.2.3  是否出現“異動組合”	175
8.1.3  3類常見的業務異動	176
8.1.3.1  結果類異動	176
8.1.3.2  過程類異動	177
8.1.3.3  信號類異動	177
/
8.2  指標波動的分析方法	178
8.2.1  識別異動,界定問題	178
8.2.2  回歸指標體系,排查上下遊關系	180
8.2.3  拆解異動維度,定位核心責任因子	183
8.2.4  總結結論,構建歸因閉環	186
/
8.3  構建從監控到響應的異動處理閉環	187
8.3.1  監控系統的作用:預警只是起點	187
8.3.2  建立持續的異動復盤機制	190
//
第9章  經營分析報告:呈現結論,優化策略	192
9.1  通過3個案例看懂高質量的經營分析報告	192
9.1.1  案例1:不聚焦,內容又多又冗長	193
9.1.2  案例2:內容聚焦,但邏輯混亂	194
9.1.3  案例3:邏輯清晰,但看著很累	194
/
9.2  環節1:明確經營分析報告的目標	196
9.2.1  誰是經營分析報告的“真正讀者”	196
9.2.2  經營分析報告的常見類型	197
9.2.2.1  階段復盤報告:聚焦業務進展與問題	198
9.2.2.2  工作進度報告:匯總日常工作進展與成果	199
9.2.2.3  專項課題報告:深度剖析特定問題或業務	200
9.2.3  明確交付標準和時間	200
9.2.3.1  交付標準通知通常需要註意哪些內容	201
9.2.3.2  交付標準通知模板	202
9.2.3.3  對齊交付標準過程中的常見誤區	203
/
9.3  環節2:構建清晰邏輯	205
9.3.1  搭建3段式結構:問題描述 → 原因分析 → 行動建議	205
9.3.2  3類經營分析報告模板	207
9.3.2.1  專題分析型報告:起因 - 過程 - 發現	207
9.3.2.2  復盤匯報型報告:階段回顧 - 成果評價 - 問題拆解	208
9.3.2.3  高層溝通型報告:戰略價值 - 關鍵洞察 - 風險應對	210
/
9.4  環節3:呈現生動且豐富的內容	212
9.4.1  結構:一頁一個觀點,標題即結論	213
9.4.1.1  文檔標題清晰:突出核心結論	213
9.4.1.2  PPT結構清晰:一頁只講一個核心觀點	214
9.4.2  圖表:每張圖表都為“結論”服務	214
9.4.2.1  表格呈現觀點,而非堆放數據	214
9.4.2.2  圖片潤色:一張圖勝千言	217
9.4.3  語言:5項優化原則,用業務視角講數據	219
//
第10章  經營分析會:拉齊認知,明確方向	223
/
10.1  會前:充分準備,明確方向	223
10.1.1  確定會議目標	224
10.1.1.1  日會:效率優先,聚焦異常	224
10.1.1.2  周會:梳理問題,推動節點	225
10.1.1.3  專項會:解決問題,策略升級	226
10.1.1.4  項目啟動會:統一方向,約定路徑	227
10.1.2  制定會議框架:避免低效溝通	228
10.1.2.1  日會:3步聚焦,快速排雷	229
10.1.2.2  周會:指標復盤 + 策略疊代	230
10.1.2.3  專項會:問題閉環4步法	230
10.1.2.4  項目啟動會:目標驅動 + 路徑協同	231
10.1.3  前置會議議程:確保參會方知曉	232
/
10.2  會中:精準匯報,推動策略疊代	234
10.2.1  組織者:聚焦問題,掌控節奏	234
10.2.2  匯報者:在短時間內打動參會人	235
10.2.3  參會者:從“參與者”變為“貢獻者”	236
/
10.3  會後:落地執行,循環驗證新策略	238
10.3.1  輸出會議紀要:讓信息流準確傳達	238
10.3.2  建立執行追蹤機制:讓任務流閉環推進	239
10.3.3  策略調整與驗證回路	240
//‘
第五部分  案例精解——從方法到實踐
//
第11章  【案例1】行業分析:值不值得做,從哪裏切入	244
11.1  掃描市場——行業在增長嗎	245
11.2  拆解行業結構——格局穩不穩	246
11.3  匹配平臺能力——這個市場打得過嗎	247
11.4  明確切入路徑——具體該從哪裏下手	248
/
第12章  【案例2】專題分析:透視一次電商平臺GMV下降的本質	252
12.1  從“現象”中拆出“結構化問題”	253
12.2  通過洞察數據來定位原因	254
/
第13章  【案例3】門店經營分析:透視一次區域門店銷售額下降的本質	257
13.1  發現問題:從銷售異動中找出原因	258
13.2  還原現場:用數據復現真實經營場景	259
13.3  拆解主因:形成結構化的優化建議	261
結語	2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