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無線通信

劉勁 章喆 楊莘 楊永立

  • 出版商: 清華大學
  • 出版日期: 2025-07-01
  • 售價: $354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197
  • ISBN: 7302688729
  • ISBN-13: 9787302688723
  • 相關分類: 網路通訊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集理論與實踐於一 體,旨在幫助讀者全面掌握 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知識並 將其應用於實際工程實踐中 。 本書以新技術與基礎相 結合的方式,涵蓋了廣泛而 深入的內容,包括無線信道 、調制與抗衰落技術、 OFDM、MIMO、組網技術 、5G、B5G以及實驗等內容 。每部分都以清晰易懂的語 言呈現,配有豐富的示例和 案例,幫助讀者逐步建立對 無線通信系統的全面認識和 深入理解。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信 息與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 程和其他相近專業的高年級 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 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科 研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大綱

第1章 無線通信概述
1.1 無線通信的概念與內涵
1.1.1 無線通信的定義
1.1.2 無線通信的特點
1.1.3 無線通信系統組成
1.2 無線通信的發展概況
1.2.1 Wi-Fi發展歷程
1.2.2 蜂窩移動通信的發展簡史
1.2.3 我國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史
1.2.4 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
1.3 本章小結
第2章 無線信道
2.1 自由空間的電波傳播
2.2 大氣中的電磁波傳播機制
2.2.1 反射
2.2.2 繞射
2.2.3 散射
2.2.4 大氣折射
2.3 移動通信信道中的電波傳播損耗特性
2.4 多徑傳播特性
2.4.1 多普勒頻移
2.4.2 多徑接收信號的統計特性
2.4.3 衰落信號幅度的特征量
2.5 描述多徑衰落信道的主要參數
2.5.1 時延擴展和相關帶寬
2.5.2 多普勒擴展和相幹時間
2.5.3 角度擴展和相關距離
2.5.4 多徑衰落信道的分類
2.6 陰影衰落
2.7 電波傳播損耗預測模型
2.7.1 地形環境分類
2.7.2 室外大尺度傳播模型
2.7.3 室內傳播模型
2.8 本章小結
第3章 數字調制技術
3.1 數字調制概述
3.1.1 數字調制基本理論
3.1.2 移動通信對數字調制的要求
3.1.3 數字調制的性能指標
3.1.4 常用的數字調制技術
3.1.5 數字調制信號的矢量圖表示
3.2 信號成形
3.3 線性調制技術
3.3.1 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
3.3.2 正交相移鍵控(QPSK)
3.3.3 偏移QPSK
3.3.4 π/4-QPSK
3.4 恒包絡調制技術
3.4.1 相位連續的FSK
3.4.2 小頻移鍵控(MSK)
3.4.3 高斯 小頻移鍵控(GMSK)
3.5 多進制調制技術
3.5.1 M進制相移鍵控(MPSK)
3.5.2 正交振幅調制(QAM)
3.6 本章小結
第4章 抗衰落技術
4.1 分集技術
4.1.1 分集的基本原理、概念及分類
4.1.2 微分集
4.1.3 宏分集
4.2 均衡技術
4.2.1 基本原理與分類
4.2.2 線性均衡
4.2.3 自適應均衡
4.3 交織技術
4.3.1 分組交織與去交織
4.3.2 卷積交織與去交織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正交頻分覆用技術
5.1 引言
5.2 OFDM技術基本原理
5.3 循環前綴
5.4 OFDM同步技術
5.4.1 定時同步
5.4.2 載波頻率同步
5.5 信道估計
5.5.1 基於導頻的信道估計
5.5.2 基於 小均方誤差的信道估計
5.5.3 基於深度學習的信道估計
5.6 OFDM峰均功率比抑制技術
5.6.1 峰均功率比定義
5.6.2 典型的PAPR抑制技術
5.7 OFDM技術應用及演進
5.7.1 OFDMA
5.7.2 SC-FDMA
5.8 本章小結
第6章 MIMO無線通信系統基本原理
6.1 確定性信道容量
6.1.1 SISO信道及其容量分析
6.1.2 SIMO信道及其容量分析
6.1.3 MISO信道及其容量分析
6.1.4 MIMO信道及其容量分析
6.2 衰落信道及相關容量
6.2.1 多徑衰落信道
6.2.2 中斷容量
6.2.3 遍歷容量
6.2.4 自由空間視距通信
6.2.5 信道狀態信息的獲取
6.3 多用戶MIMO和大規模MIMO
6.4 MIMO-OFDM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組網技術基礎
7.1 移動通信網絡的基本概念
7.1.1 空中網絡
7.1.2 地面網絡
7.2 移動通信環境下的幹擾
7.2.1 同頻幹擾
7.2.2 鄰頻幹擾
7.2.3 互調幹擾
7.2.4 阻塞幹擾
7.2.5 遠近效應
7.3 區域覆蓋和信道配置
7.3.1 區域覆蓋
7.3.2 信道分配
7.4 蜂窩系統容量提升方法
7.4.1 頻率覆用
7.4.2 小區分裂
7.4.3 小區扇區化
7.4.4 覆蓋區域逼近方法
7.5 多信道共用技術
7.5.1 話務量與呼損
7.5.2 多信道共用的容量和信道利用率
7.6 基本網絡結構
7.7 移動性管理
7.7.1 系統的位置 新過程
7.7.2 越區切換
7.7.3 5G通信網絡中的移動性管理策略
7.8 本章小結
第8章 5G、B5G關鍵技術
8.1 5G概念、願景需求
8.1.1 5G典型應用場景
8.1.2 5G關鍵性能指標
8.1.3 5G頻譜規劃
8.2 5G NR系統物理層關鍵技術
8.2.1 NR幀結構
8.2.2 毫米波技術
8.2.3 大規模MIMO技術
8.3 5G網絡架構及部署
8.3.1 基於服務的5G網絡架構
8.3.2 5G網絡部署
8.4 5G技術的應用
8.4.1 雲VR/AR
8.4.2 車聯網V2X
8.4.4 智慧城市
8.5 B5G技術展望
8.5.1 同頻同時全雙工技術
8.5.2 非正交多址技術
8.5.3 智能超表面
8.5.4 通信感知一體化
8.5.5 空天地海一體化組網技術
8.6 本章小結
第9章 無線通信系統開發平臺及實驗教程
9.1 XSRP軟件無線電設備
9.1.1 數字基帶部分
9.1.2 寬帶射頻部分
9.1.3 集成開發軟
本書集理論與實踐於一 體,旨在幫助讀者全面掌握 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知識並 將其應用於實際工程實踐中 。 本書以新技術與基礎相 結合的方式,涵蓋了廣泛而 深入的內容,包括無線信道 、調制與抗衰落技術、 OFDM、MIMO、組網技術 、5G、B5G以及實驗等內容 。每部分都以清晰易懂的語 言呈現,配有豐富的示例和 案例,幫助讀者逐步建立對 無線通信系統的全面認識和 深入理解。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信 息與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 程和其他相近專業的高年級 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 作為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和科 研人員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