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導論

緱錦、應暉

  • 出版商: 清華大學
  • 出版日期: 2025-08-01
  • 售價: $479
  • 語言: 簡體中文
  • ISBN: 7302698643
  • ISBN-13: 9787302698647
  • 相關分類: DeepLearning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 人工智能導論-preview-1
  • 人工智能導論-preview-2
  • 人工智能導論-preview-3
人工智能導論-preview-1

商品描述

"《人工智能導論》是一本全面介紹人工智能領域的通識教育類綜合性教材,旨在為初學者提供從基礎理論到實際應用的人工智能全方位通識教育。本書共11章,其中,第1章、第2章,介紹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歷史和發展背景;第3章至第8章,詳細講解了人工智能技術和使用方法,包括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和語音識別等;第9章、第10章,介紹了目前社會上人工智能賦能生產、生活的事例,DeepSeek的應用,展示了如何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第11章,介紹了WPS AI的使用方法。本書通俗易懂,對例子中的技術和概念進行了詳細的講解,確保初學者能夠輕松理解。同時,本書提供了大量的實例,以幫助讀者通過實際操作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領悟人工智能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人工智能通識課教材,也可作為對人工智能感興趣的初學者的參考書。"

目錄大綱

目 錄

 

第1章 緒論   001

1.1 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   002

1.1.1 人類智能的定義與特點   002

1.1.2 人工智能的定義   006

1.1.3 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的關系   007

1.2 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   009

1.2.1 人工智能的起源與概念提出   009

1.2.2 阿蘭·圖靈與圖靈測試   012

1.2.3 達特茅斯會議   013

1.2.4 人工智能領域的早期發展情況   014

1.2.5 人工智能研究曲折往復   015

1.3 人工智能在我國的發展歷史   016

1.3.1 我國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步階段   016

1.3.2 政府政策對人工智能發展的推動   019

1.3.3 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成就與現狀*   022

1.4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個人修養   024

1.4.1 人工智能帶來的發展機遇   024

1.4.2 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   026

1.4.3 提升個人技能以適應未來需求   027

1.4.4 人工智能時代,培養批判性思維   028

第2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032

2.1 計算機歷史   032

2.1.1 來自東方的輔助計算工具   032

2.1.2 工業革命後,歐洲出現的機械式計算工具   034

2.1.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的代表性計算工具   035

2.1.4 電子計算機時代的來臨   037

2.1.5 計算機的四個世代   038

2.2 馮·諾依曼體系   040

2.2.1 馮·諾依曼體系的第一個原則   040

2.2.2 馮·諾依曼體系的第二個原則   041

2.2.3 馮·諾依曼體系的第三個原則   041

2.3 計算機的硬件結構   042

2.3.1 CPU   043

2.3.2 內存   044

2.3.3 鍵盤   044

2.3.4 鼠標或觸控板   045

2.3.5 顯示器   045

2.3.6 存儲設備   046

2.3.7 顯卡   048

2.3.8 電源供應設備   048

2.3.9 聲音系統   049

2.3.10 網卡   049

2.3.11 連接接口   049

2.3.12 主板   050

2.3.13 散熱器和風扇   051

2.3.14 機箱   052

2.4 計算機軟件系統   052

2.4.1 系統軟件   052

2.4.2 應用軟件   053

2.4.3 中間件   053

2.4.4 程序開發軟件   054

第3章 AI程序員   055

3.1 程序設計語言的歷史   055

3.1.1 機器語言   056

3.1.2 匯編語言   056

3.1.3 高級語言   058

3.2 高級程序語言的分類   061

3.2.1 面向過程   061

3.2.2 面向對象   062

3.2.3 非過程化   062

3.2.4 其他分類方法   063

3.3 AI程序員的基本原理   063

3.4 Python簡介   065

3.5 Python編程環境   067

3.6 PyCharm 集成開發環境的安裝   072

3.7 利用大語言模型進行程序設計實驗   075

3.7.1 通義靈碼插件的下載與安裝   075

3.7.2 AI程序員開始工作前的準備階段   079

3.7.3 使用通義靈碼進行詞頻分析實例   082

3.8 人工智能賦能程序編寫的機遇與挑戰   099

3.8.1 AI程序員的優勢   099

3.8.2 人類程序員的優勢   100

第4章 AI文字大師的修煉   101

4.1 人工尋找“規則”的嘗試   101

4.2 詞頻統計的概率計算嘗試   102

4.2.1 簡單計數的詞語袋法   103

4.2.2 TF-IDF法   104

4.2.3 n-gram方法   105

4.2.4 隱馬爾可夫模型   106

4.3 感知機、人工神經元   108

4.4 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   114

4.4.1 多層感知機   115

4.4.2 深度學習之“深”   116

4.5 機器學習   117

4.5.1 機器學習的定義   117

4.5.2 機器學習的分類   118

4.6 Transformer模型   121

4.6.1 搜集語料,進行語料序列獲取   121

4.6.2 詞嵌入    123

4.6.3 歸一化   123

4.6.4 多頭註意力   124

4.6.5 殘差連接   124

4.6.6 前饋神經網絡   125

4.6.7 編碼器處理流程   125

4.6.8 偏移序列   126

4.6.9 偏移序列的自註意力機制127

4.6.10 交叉註意力   127

4.6.11 前饋神經網絡   127

4.6.12 更新輸出序列   128

4.6.13 文字接龍   128

第5章 BRO,AI書童   129

5.1 AIGC和LLM   129

5.1.1 AIGC   130

5.1.2 LLM   130

5.2 通義千問與百煉   131

5.3 高效使用LLM   134

5.3.1 告知發問背景   134

5.3.2 確定需求   135

5.3.3 使用明確的提示詞   136

5.3.4 告知目標   137

5.3.5 反饋確認   137

5.4 通義千問在教育領域的展望   138

5.4.1 輔助教學:個性化學習計劃制訂   138

5.4.2 學習助手:智能答疑、知識點講解   141

5.4.3 生成測試題   142

5.4.4 不同語種翻譯   142

5.5 辦公場景   143

5.5.1 文檔撰寫:自動生成報告、優化寫作風格   143

5.5.2 告知通義千問背景   144

5.5.3 修正匯報內容   144

5.5.4 補充內容   145

5.5.5 制作PPT   146

5.6 創意寫作:小說初稿構思   148

5.6.1 利用通義千問構思小說   148

5.6.2 作者和AI協同創作小說提綱示例   150

5.7 生活幫助   151

5.7.1 旅行計劃制訂   151

5.7.2 健康顧問   153

第6章 AI“看”世界   155

6.1 圖像分類識別技術   155

6.1.1 圖像預處理   156

6.1.2 特征提取   156

6.1.3 分類算法   158

6.2 圖像目標檢測技術   160

6.3 圖像分割技術   161

6.4 人臉識別技術   163

6.5 基於視覺的自動駕駛   164

6.5.1 自動駕駛的起源   164

6.5.2 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   165

6.5.3 自動駕駛的傳感器   166

6.5.4 自動駕駛行為的決策   166

6.5.5 自動駕駛的執行機構   167

6.5.6 自動駕駛的分級   168

6.6 基於視覺技術的AI醫生   169

第7章 AI“聽”世界   170

7.1 語音采集數字化   170

7.2 聲音特征提取   172

7.2.1 時域特征提取   172

7.2.2 頻域特征的傅裏葉變換   173

7.2.3 頻域特征的梅爾頻率倒譜系數   173

7.2.4 時頻域特征的小波變換   174

7.3 聲學模型   175

7.3.1 聲學模型訓練數據   175

7.3.2 聲學語音特征提取   176

7.3.3 聲學模型訓練   177

7.4 解碼器   177

7.5 長短期記憶網絡   178

7.6 AI語音助手   180

7.7 語音識別的未來應用   182

第8章 AI畫家   184

8.1 AI畫家的社會話題   184

8.1.1 AI畫家領域取得的成就   185

8.1.2 AI畫家的作品是技術還是藝術   186

8.1.3 AI畫家可能給現實社會帶來的沖擊   187

8.1.4 人類藝術家的未來   188

8.2 Stable Diffusion介紹   189

8.2.1 Stable Diffusion主要功能   189

8.2.2 Stable Diffusion用法簡介   190

8.2.3 Stable Diffusion原理   194

8.3 Stable Diffusion使用   196

8.3.1 Stable Diffusion的引導詞   197

8.3.2 模型使用   198

8.3.3 線稿變圖實例   203

8.4 Stable Diffusion與視覺創作   208

8.4.1 品牌Logo   209

8.4.2 廣告創作   209

8.4.3 服裝設計   209

8.4.4 圖生視頻   210

8.5 Stable Diffusion實操練習   211

第9章 AI賦能社會生活   212

9.1 AI與工業制造   212

9.1.1 AI技術帶來智能制造   213

9.1.2 AI賦能工業生產   214

9.1.3 智能制造的優勢   214

9.1.4 未來工廠的發展趨勢   215

9.1.5 智能工廠的挑戰   216

9.2 AI與能源   216

9.2.1 綠色能源的特點   217

9.2.2 AI賦能綠色能源   218

9.2.3 AI與能源的未來   220

9.3 AI與經濟生活   220

9.3.1 AI進入金融領域   221

9.3.2 AI與保險   221

9.3.3 AI與投資   222

第10章 橫空出世的DeepSeek   223

10.1 DeepSeek的誕生   223

10.2 構建自己的人工智能問答平臺   226

10.2.1 準備工作   226

10.2.2 AI程序員編寫人工智能助手   228

第11章 WPS AI輔助辦公   237

11.1 智能辦公概述   237

11.1.1 智能文字處理   237

11.1.2 智能表格分析   238

11.1.3 智能演示制作   238

11.1.4 多端協同與雲服務   238

11.2 AI寫作助手   240

11.2.1 AI幫我寫   240

11.2.2 AI幫我改   242

11.2.3 AI伴寫   243

11.3 AI閱讀助手   244

11.3.1 AI文檔問答   245

11.3.2 AI全文總結   246

11.3.3 文檔腦圖:智能解析   246

11.3.4 AI劃詞解釋與AI劃詞翻譯   247

11.4 AI設計助手   248

11.4.1 AI排版一鍵生成   249

11.4.2 AI生成PPT   250

11.4.3 AI條件格式   252

11.5 AI數據助手   253

11.5.1 AI寫公式   253

11.5.2 AI 表格助手   254

11.5.3 AI數據分析   257

11.6 智能辦公實訓室   259

11.6.1 WPS實訓室   259

11.6.2 WPS AI實訓室   260

11.7 智能辦公綜合案例   262

11.7.1 選題   262

11.7.2 數據收集   263

11.7.3 數據處理   265

11.7.4 數據分析與結論   266

參考文獻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