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工程倫理(微課視頻版)
楊文陽、盧勝男、崔惠萍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是講解與計算機工程相關的社會、法律和倫理問題的書籍,探討計算機與人類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和涉及的倫理問題,提出了計算機技術設計者和使用者應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恪守的倫理行為規範等問題。本書涵蓋計算機工程倫理的理論基礎、研究方法及相關問題,主要包括近年來熱門的計算機工程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技術等)的倫理問題。全書共10章,包括計算機工程倫理概述,計算機技術對社會的影響,數據安全與數據倫理,信息技術與知識產權,計算機犯罪,軟件質量、安全與風險控制,人工智能倫理,虛擬現實技術倫理,數字經濟與IT壟斷,IT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每章開頭設有本章要點,概括該章的關鍵主題和概念,章內則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案例和思考題,以供進一步討論學習。另外,本書的附錄部分匯總了部分計算機職業倫理行為規範和行業規範。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學生的教材,也可供計算機技術人員、各行各業計算機用戶學習參考。 "
作者簡介
楊文陽,男,1980年9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陜西省科普專家。2007年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得碩士學位,2017年在陜西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2016年至2017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訪學。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基金項目以及廳局級項目10余項。主持或參與省部級、校級教改項目5項;作為第一主持人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獲得“課程思政大練兵” 校級講課比賽二等獎1項。近些年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在科學出版社和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學術專著2部,主編或參編教材3部。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處理、虛擬現實、數據可視化、遊戲化學習、技術增強學習等。
目錄大綱
目錄
第1章計算機工程倫理概述
1.1信息技術帶來的變革
1.1.1實時通信與連接
1.1.2全民傳播與自媒體
1.1.3在線教育與遠程醫療
1.1.4人工智能——模式識別與無人駕駛汽車
1.1.5電子商務與移動支付
1.2計算機工程倫理教育的意義
1.3計算機工程倫理基本概念
1.3.1倫理、倫理學與計算機工程倫理的基本概念
1.3.2計算機工程倫理的內涵
1.3.3計算機工程倫理的研究對象
1.4計算機工程倫理的基本原則與分析方法
1.4.1常用的倫理學理論
1.4.2計算機工程倫理基本原則
1.4.3計算機工程倫理分析方法
1.5計算機工程倫理的發展歷史
第2章計算機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2.1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
2.1.1數字經濟
2.1.2數字政府
2.1.3數字公民
2.2全球數字鴻溝
2.2.1數字鴻溝的內涵及影響
2.2.2數字鴻溝的成因及治理
2.3網絡文化
2.3.1網絡文化的定義
2.3.2網絡空間中的信息汙染
2.3.3文化霸權
2.3.4網絡文化的規範和治理
2.4數字全球化
2.4.1數字全球化時代的數字風險
2.4.2全球數字化的治理議題
2.4.3全球數字治理研究的問題意識
2.5信息技術對就業的影響
2.6遠程辦公
2.7全球外包
第3章數據安全與數據倫理
3.1大數據時代的倫理問題
3.1.1數據和大數據
3.1.2大數據倫理
3.2個人信息保護
3.2.1個人信息和隱私權
3.2.2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3.2.3個人信息泄露根源及途徑
3.2.4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
3.3數據濫用與數據安全
3.3.1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安全
3.3.2數據安全問題
3.3.3數據濫用
3.4數據產權
3.4.1數據資產化
3.4.2數據產權
3.5數據開放共享
3.5.1數據開放共享現狀
3.5.2數據開放共享的主要方式
3.5.3數據開放共享困難重重
3.6大數據科技人員的倫理責任
3.6.1大數據倫理責任特點
3.6.2大數據科技人員的倫理責任
3.6.3大數據科技人員的行為規範
第4章信息技術與知識產權
4.1知識產權基礎
4.1.1知識產權的基本知識
4.1.2知識產權的起源
4.1.3新技術的挑戰
4.1.4關於復制的倫理爭議
4.2版權、專利、商標和商業秘密
4.2.1知識產權的範圍
4.2.2國內外有關知識產權立法及保護特點
4.3軟件盜版問題與開放源代碼運動
4.3.1軟件盜版
4.3.2開放源代碼運動
4.3.3自由軟件
4.4版權侵犯措施
4.4.1內容產業的防守和積極響應
4.4.2不斷變化的商業模式
4.5網絡知識產權
4.5.1網絡知識產權的特點
4.5.2搜索引擎和網上圖書館
4.5.3網絡知識產權存在的問題
4.5.4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
第5章計算機犯罪
5.1計算機犯罪概述
5.1.1計算機犯罪及其特點
5.1.2計算機犯罪的構成要件
5.1.3計算機犯罪的歷史
5.2黑客
5.2.1黑客行為的演變過程
5.2.2黑客攻擊行為與反攻擊技術
5.2.3黑客行為的特定應用
5.3計算機病毒
5.3.1計算機病毒的概念
5.3.2蠕蟲
5.3.3木馬病毒
5.4數字世界的弱點
5.4.1互聯網的弱點
5.4.2人性、市場和物聯網的弱點
5.4.3網絡暴力
5.5安全
5.5.1幫助保護數字世界的工具
5.5.2通過黑客攻擊提高安全性
5.5.3預防抵禦措施
第6章軟件質量、安全與風險控制
6.1軟件質量
6.1.1軟件及其復雜性
6.1.2軟件復雜性的表現及其影響
6.1.3軟件質量的概念
6.1.4軟件質量評價標準
6.2軟件工程
6.2.1軟件工程的概念
6.2.2軟件可靠性
6.2.3軟件容錯機制
6.2.4軟件測試及其局限性
6.3軟件安全
6.3.1軟件安全的概念
6.3.2可信計算與軟件安全
6.4IT風險分析及防禦策略
6.4.1IT風險及管理過程
6.4.2IT風險分析及預防措施
6.4.3IT使用者的風險意識
6.4.4IT設計者的風險意識
第7章人工智能倫理
7.1人工智能倫理
7.1.1人工智能的產生與發展
7.1.2人工智能倫理概述
7.1.3人工智能倫理風險評估
7.2人工智能系統的算法偏見
7.2.1算法與算法倫理
7.2.2算法偏見的主要表現和特點
7.2.3算法偏見產生的原因
7.2.4算法偏見產生的後果
7.3人工智能造假
7.3.1人工智能造假的兩面性
7.3.2人工智能造假的主要類型
7.3.3針對人工智能造假的監管政策
7.4無人駕駛系統的法律責任
7.4.1無人駕駛系統概念
7.4.2無人駕駛系統的特點
7.4.3無人駕駛系統對現行法律制度的挑戰
7.4.4無人駕駛系統的監管缺失
7.4.5無人駕駛系統的監管政策
7.5機器人的“人權”與道德
7.5.1機器人的“人權”
7.5.2機器人的道德困境
第8章虛擬現實技術倫理
8.1虛擬現實技術倫理概念
8.1.1虛擬現實技術介紹和發展史
8.1.2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領域及影響
8.2虛擬技術倫理問題
8.2.1主體性問題
8.2.2安全倫理問題
8.2.3責任倫理和隱私倫理問題
8.2.4元宇宙倫理問題
8.3虛擬現實技術倫理規範
8.3.1構建虛擬現實技術的倫理意識與規範
8.3.2規範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
第9章數字經濟與IT壟斷
9.1數字經濟
9.1.1獲取信息資源的途徑
9.1.2網上交易
9.2IT的定價與銷售策略
9.2.1信息不對稱
9.2.2IT定價的方法
9.2.3軟件銷售的策略
9.3數字經濟下IT壟斷的現象
9.3.1不平等競爭與壟斷的概念
9.3.2IT壟斷與反壟斷
9.3.3IT壟斷對中國信息產業的危害
9.4IT行業壟斷現象的特點及規則措施
9.4.1IT行業壟斷現象的特點
9.4.2針對IT壟斷的規則措施
第10章IT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
10.1職業道德與個人職業發展
10.1.1道德的社會價值
10.1.2職業的屬性
10.1.3職業道德的概念
10.1.4職業道德規範
10.2計算機專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準則和社會責任
10.2.1社會責任的意義
10.2.2IT職業人員與IT企業的社會責任
10.2.3工程意識與工程倫理教育
10.2.4計算機職業道德規範
參考文獻
附錄A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倫理與職業行為規範
附錄B軟件工程職業道德規範和實踐要求(5.2版)
附錄C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
附錄D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