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研究與分析入門 情报研究与分析入门

傑羅姆·克勞澤 (Jerome Clauser), 簡·戈德曼 (Jan Goldman)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20世紀70年代,為從越戰中脫身,美國亟須對情報分析方法進行規範化管理。1976年,一部名為《情報研究方法論》的著作應運而生,成為情報工作和培訓的案頭必備書。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情報界一致認為,形勢雖變,但提升情報研究與分析的質量依然是重中之重。基於此,有識之士對上述作品重新改編精簡。這一新版作品著眼於如何思考、撰寫和生產有用的情報,系統探討瞭如下核心問題:

①情報的兩大基本功能:一是解釋和說明,二是預測和評估;
②優秀分析人員的必備素養:善推理,重準確,講誠信,好虛心等;
③研究與分析的規範流程:界定問題—蒐集信息—分析信息—撰寫報告;
④分析的基本原則:確立因果關係,區分定量與定性等;
⑤分析的統計方法:描述統計、抽樣理論和推斷統計等;
⑥分析的應用工具:類比法、博弈論、外推法、貝葉斯分析等;
⑦情報報告的要求:時間安排合理,文風得當,適應需求等;
……

全書文字簡潔,理論與案例並舉,生動呈現了情報研究與分析的基本實操工具與過程。這部國防情報學經典力作,享譽業界40載,堪稱美國情報培訓的“紅寶書”,是情報研究與分析入門必備教材。它既適合國家安全、情報工作的從業者學習,也可供相關研究人士參閱。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戰略情報的演變和定義
一、有組織的戰爭以及對戰略情報的需求
二、孫子:最早論述情報工作的作家
三、被忽略的系統化戰略情報生產:一些假說
四、戰略情報生產“現代時期”的開端
五、美國情報機構:老俱樂部的新成員
六、值得懷疑的信息和情報需求
七、情報的目的
八、戰略情報的類型和組成部分
九、小結
第二章研究:對研究行為與分析人員的描述
一、研究的原始意義和當代演變
二、研究的目的性
三、研究的系統性
四、研究的創新性
五、情報研究和學術研究的異同
六、時間限制
七、對變量的控制
八、情報研究人員的特質
九、小結
第三章研究的種類和證明的性質
一、描述性研究
二、描述性研究中證明的性質
三、預測性研究中證明的性質
四、衝突環境中的理論驗證
五、模型和科學方法
六、非科學研究中的科學方法
七、情報研究中的預測模型驗證
八、專業術語的語義問題
九、小結
第四章情報研究中歸納與演繹的關係
一、定義歸納
二、定義演繹
三、假說—演繹過程中的歸納和演繹
四、小結
第五章規劃研究項目:問題界定
一、問題界定:研究項目的來源和起源
二、有需求嗎?
三、定義界限:範圍
四、職權範圍
五、操作型定義
六、寬泛題目還是具體題目:確定可行性
七、問題界定:計劃的第一步而非最後一步
八、小結
第六章規劃研究項目:查找信息
一、直接信息源和間接信息源
二、有意和無意的事實傳播物
三、信息源和潛在的偏差
四、研究信息的來源:人、物品、放射物和記錄
五、小結
第七章分析的基礎:一些基本概念
一、分析
二、歸納和演繹:簡要回顧
三、驗證的七個準則
四、因果關係和關聯關係
五、確定因果關係的原則
六、“定量”與“定性”分析:模糊的區別
七、小結
第八章分類:分析的基本步驟
一、科學研究與情報工作中的分類
二、為什麼要分類?
三、編碼:最基礎的分類
四、分類的兩種含義
五、分類的步驟
六、分類體系的測試
七、分類是去掉部分之後對現實的抽象
八、小結
第九章研究與分析中的基本定量方法
一、統計分析
二、數學分析
三、描述統計
四、抽樣理論
五、概率概述
六、小結
第十章描述性分析方法
一、類比:一種常用的分析模型
二、聯繫分析
三、社會關係計量學
四、博弈論
五、軍事演習
六、線性規劃
七、回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八、作為分析輔助手段的圖表
九、小結
第十一章預測
一、不同類型的現象及其與預測的關係
二、概率描述及其與不同類型現象的關係
三、假定:實用但存在問題
四、德爾菲法
五、多元未來的形成
六、外推法
七、貝葉斯分析
八、概率圖
九、心理歷史學和心理語言學分析
十、形態分析法
十一、模型與建立模型
十二、控制論模型和系統動力學輔助預測
十三、小結
第十二章報告撰寫
一、格式
二、恰當地使用提綱
三、定下工作節點
四、避免乾擾
五、多使用主動語態
六、使用簡單句
七、寫作要適應讀者水平
八、腳註和參考文獻
九、檢查和修改
十、小結
第十三章小型情報研究案例
一、問題的背景和來源
二、規劃研究項目:問題界定
三、建立假說
四、信息蒐集
五、分析與發現
六、驗證
詞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