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寫作實戰:從寫作小白到創作高手

蕭溪

  • 出版商: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10-15
  • 售價: $360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12
  • ISBN: 7522637015
  • ISBN-13: 9787522637013
  • 相關分類: ChatGPT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商品描述

本書系統探討了GPT-5在寫作領域的革命性應用,從技術升級到實踐落地,全面解析AI賦能寫作的各個環節。 全書共6章。第1章介紹GPT-5的核心能力與協同寫作模式,幫助讀者掌握提示詞優化與人機協作策略。第2章聚焦社交媒體內容創作,涵蓋微信公眾號、小紅書、抖音短視頻等平臺的AI輔助寫作技巧。第3章深入商業寫作場景,提供郵件、報告、提案等邏輯框架與高效模板。第4章和第5章分別探討文學創作與學術寫作的AI輔助方法,包括小說構思、散文潤色以及學術規範與風險管控。第6章指導構建個人或團隊的專屬寫作系統,以實現高效、風格統一的內容生產。 本書適合新媒體從業者、商業人士、文學創作者、學術研究者,以及希望借助AI提升寫作效率與質量的讀者。無論是零基礎入門者,還是專業寫作者,都能從中獲得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

蕭溪,70後,曾任財經雜誌高級編輯、出版社編輯,陜西省青年文學協會會員,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客座教授。早期的AI輔助寫作探索者,具有豐富的AI輔助寫作經驗。著有《蘇轍傳》等圖書。

目錄大綱

第1章 歡迎來到GPT-5時代
1.1 當寫作遇上外腦
1.1.1 GPT-5的能力升級
1.1.2 從“會想”跨越到“會寫”
1.1.3 零基礎也能寫出好文章
1.1.4 突破專業壁壘
1.1.5 從單線推進到多版本疊代
1.2 讓GPT-5理解你的需求
1.2.1 提示詞的黃金結構
1.2.2 通用提示詞模板
1.2.3 漸進式優化策略
1.2.4 保持多輪對話的連貫性
1.3 人機協同如何實現1+1>2
1.3.1 協同寫作的獨特優勢
1.3.2 GPT-5的能力邊界
1.3.3 優勢互補的分工方法
第2章 社交媒體的內容創作
2.1 微信公眾號的創作
2.1.1 系統化選題運營
2.1.2 大綱先行的創作流程
2.1.3 重點優化開篇與結尾
2.1.4 高點擊率標題制作
2.1.5 生成封面圖與插圖
2.1.6 內容質量把關機制
2.2 如何在小紅書上“種草”
2.2.1 人設定位與賽道選擇
2.2.2 必買清單式內容打造
2.2.3 視覺呈現小技巧
2.2.4 標題與標簽精準投放
2.2.5 互動引導與效果覆盤
2.3 抖音短視頻腳本創作
2.3.1 註意力抓取絕招
2.3.2 口播類腳本創作
2.3.3 故事類腳本構建
2.4 重覆性寫作的自動化處理
2.4.1 識別重覆性工作
2.4.2 創建寫作模板庫
第3章 商業寫作中的高效應用
3.1 商務郵件寫作
3.1.1 日常溝通郵件
3.1.2 商務談判郵件
3.2 工作報告撰寫
3.2.1 周報寫作要點
3.2.2 項目進度報告的關鍵
3.3 商業文檔寫作
3.3.1 項目提案書的說服邏輯
3.3.2 商業計劃書的平衡策略
3.3.3 合作方案書重在可操作
3.4 會議文檔處理
3.4.1 發言稿快速生成
3.4.2 會議紀要高效整理
第4章 文學創作的得力助手
4.1 短篇小說
4.1.1 從靈感到構思
4.1.2 角色塑造技巧
4.1.3 場景設計與情感布局
4.1.4 人機協同的分工與方法
4.2 長篇小說
4.2.1 構造世界觀
4.2.2 編織敘事網絡
4.2.3 塑造角色群像
4.2.4 細節管理與前後呼應
4.2.5 讓創作持續可控
4.3 散文創作
4.3.1 標題挖掘與確定
4.3.2 從情感內核到文字外化
4.3.3 情感表達與哲思融入
4.3.4 結構整合與語言潤色
4.3.5 個性化雕琢與風格定型
4.4 詩歌創作
4.4.1 人機協同的創作流程
4.4.2 古詩新寫的難點突破
4.4.3 現代詩的創作
第5章 學術寫作的專家團
5.1 學術論文寫作
5.1.1 選題方向的確定
5.1.2 文獻檢索與綜述
5.1.3 提出可驗證的假設
5.1.4 研究方法與數據分析
5.1.5 論文架構與學術規範
5.2 學術專著寫作
5.2.1 專著選題與整體規劃
5.2.2 專著主體內容創作
5.2.3 學術規範與文風統一
5.3 AIGC的風險管控
5.3.1 AI輔助寫作的潛在風險
5.3.2 AIGC內容檢測原理
5.3.3 查重與降重工具
5.3.4 人工幹預的技巧
第6章 進階玩法:打造專屬寫作系統
6.1 訓練GPT-5成為“影子助手”
6.1.1 代表作歸類並分析
6.1.2 建立專屬寫作風格指南
6.1.3 風格一致性的校驗
6.1.4 場景適配性調整
6.2 多平臺內容矩陣
6.2.1 確定內容核心價值
6.2.2 平臺特性解析
6.2.3 建立改編工作流程
6.2.4 批量生成與精細優化
6.3 團隊協同寫作機制
6.3.1 角色分工與任務分配
6.3.2 質量審查與風格統一
6.3.3 沖突的預警與解決
6.3.4 團隊技能提升與培訓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