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數據:數字管理的誤用與濫用,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甚至引發災難

傑瑞‧穆勒(Jerry Z. Muller) 張國儀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錯誤的量化評鑑正逐漸扭曲我們的認知,

成為操弄人心的手法!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喬治‧艾克羅夫 大師推薦

★ 哈佛商學院院長拉凱許‧古拉納 強力推薦

★ 2019年海耶克圖書獎決選入圍

 

醫院拚三十天內的術後存活率,於是想盡方法讓病人活到第三十一天才過世?!

銀行集團拚業績,竟演變成集體詐欺案,造假、盜用客戶個資樣樣來?!

警方為降低犯罪率,可能淪為大案不抓、專查小案,好讓數字更漂亮?!

大學教員犧牲研究、教學時間,製作各式厚重卻未必有人認真看的評鑑資料?!

慈善組織為達公開透明的標準,反而陷入「低支出」、「高產值」的惡性循環?!

企業為滿足季營收目標,改將資源轉移到短期項目上,擱置長期發展計畫?!

這些案例若令你感到荒謬,別笑,它們都是現在進行式。

在許多情況下,根據標準化評量來做出決策,確實比根據個人經驗與專業所做的判斷要好得多。然而世人對於數字管理和量化數據,已經到了盲信的地步,不僅常忽略數據背後的演算法是否合理,也往往無視這些指標到底有沒有實質意義。

傑瑞‧穆勒教授透過本書,解析人們沉迷量化評鑑機制帶來的後果,書中整理醫療、教育、企業、政府、軍警、金融投資、慈善事業等不同領域的案例,帶領讀者了解數據的誤用如何影響、甚至宰制了我們的生活。比方說,當我們太在乎醫院的開刀成功率時,是否變相造成重症病人被拒收的悲劇?當我們太過相信「好的績效必須立即可見」時,反而助長短視主義,長遠規劃可能被評為效益不彰,而沒有人想做?

作者並非反對使用數據,而是指出我們不該忘記,數據是用來輔助我們做判斷的工具,不是直接替代專業經驗的資訊,書末並提供何時和如何使用指標的提醒。對於活在大數據時代的我們來說,想從數字管理中受益不受害,本書值得借鑑並做為警惕。

作者簡介

作者

傑瑞‧穆勒(Jerry Z. Muller)

美國天主教大學歷史學教授,著有《心智與市場》(The Mind and the Market,暫譯)、《資本主義與猶太人》(Capitalism and the Jews,暫譯)等多本著作。文章亦散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外交》等報章媒體。目前居住於馬里蘭州。

譯者

張國儀(Gloria Chang)

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士、紐約理工學院大眾傳播碩士。曾任紐約長島News 12新聞台記者、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應用外語系講師、國立臺灣大學土木系杜風電子報創刊主編。現為臺大土木系BIM研究中心出版平台總編輯、台灣BIM聯盟營運長。譯有《未竟之業》、《動起來,拒絕坐以待斃》、《Presentation Zen簡報禪》系列、《好設計—改變世界的力量》、《先別急著吃棉花糖》、《你所不知道的葡萄酒》等數十本書。

目錄大綱

序論

I 論點

第一章 論點簡述

第二章 一再出現的瑕疵

II背景

第三章 評量制度與按質計酬的起源

第四章 為何指標如此受歡迎?

第五章 委託人、代理人與誘因

第六章 哲學性批判

III 一切都被誤測了嗎?案例研究

第七章 大學院校

第八章 各級學校

第九章 醫療領域

第十章 警政系統

第十一章 軍隊

第十二章 商業與財務

第十三章 慈善事業與國外援助

第十四章 當透明度變成績效表現的敵人:政治、外交、情報與婚姻

IV結論

第十五章 非計畫但可預期的負面後果

第十六章 何時使用指標,以及如何使用指標:核對清單

後記

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