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才是最好:適量製造時代來臨!看見顧客需求X精準生產X改善量產物流系統,19個平衡品質與規模、實現永續經營的成功品牌 ほどよい量をつくる

甲斐薰 著 林欣儀 譯

  • 出版商: 臉譜
  • 出版日期: 2021-01-28
  • 定價: $320
  • 售價: 9.0$288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32
  • ISBN: 9862358912
  • ISBN-13: 9789862358917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一天限量一百份,沒有冰箱的牛丼屋
一年只出四本書,創造三倍再版率的出版社
沒有設計師,完全交由工人生產製造的高價成衣
從一支賣一元的仙女棒,轉型成為一支七十元也有人買單的煙火工廠……
 

「探索適當產量」是提高品質創造價值的第一步
 

沈奕妤(印花樂共同創辦人/創意總監)、吳庭安(W 春池計畫主理人)、金欣儀(直接跟農夫買社會企業發起人)、高耀威(台東長濱「書粥」負責人 )、張雲淞(小樹屋共同創辦人)、童儀展(食力foodNEXT創辦人/總編輯)、廖怡雯(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鄭宗杰(恆成紙業負責人)、賴青松(青松米‧穀東俱樂部發起人)──推薦

如今已不是隨便做就能隨便賣的年代。面對工廠外移、人力成本的提高,削價競爭一味追求產量與便宜已非唯一出路。買方從消費至上的觀念轉而重視溝通、連結、品質與創造性的生活形態,生產商品的賣家也要能因應趨勢,拋開只追求產量與營業額的陳舊觀念,迎向適量製造的時代──

√ 找出提升品質的適當產量,並制定可維持這個工作形態的價格
√ 看見顧客所需要的數量,也讓顧客看見生產的環境與過程
√ 在既有物流系統之外,創造自己的運送模式及賣場

「佰食屋」,一天只賣一百份,讓員工準時六點下班,減少產量也因著提高品質,創造一年營收一億兩千萬日圓的牛丼屋;Factelier,翻轉成衣業殺價惡習,讓消費者直接看見工廠與工人,將「製作=勞動」成功轉換為「製作=價值」的成衣平台;「蔬果巴士」,農家與餐館共營的物流系統,少了盤商抽成又降低商家運費的創新機制……。十九家橫跨餐飲、成衣、出版、農業、金工產業的成功品牌,從探索適當產量、讓顧客看見價值到改善物流系統,平衡品質與規模,「重質不重量」不再只是一句口號。

如果你是創業者,本書將提供嶄新的經營框架與靈感;如果你在傳統產業中面臨轉型的問題,本書則是你能參考前行者的實業指南。

感動推薦──

這是一本概念非常新穎的書!書中的理念與其說是少量生產、少量消耗,應該說分享了「聰明的商業模式」。

做為商業品牌的創業家,我也經常為找到「商品的產量」與「顧客需求量」間的平衡而感到困擾。書中所介紹的公司也都曾經有這個困擾,於是他們的解決方式是從根本改變商業模式。利潤並不是透過大量生產與銷售所累積,而是來自比方說「被忽視的需求」、「巧妙找到產銷之間的平衡點」等,當商業的本質不追求「量」,就不會被它給限制。

本書適合推薦給創業者,或僅是想了解如何突破舊有「大量生產、大量消耗」思維,追求平衡價值的人們。
──沈奕妤│印花樂共同創辦人暨創意總監

適量製造是一種思維的轉換,從工業革命後,因成本與銷售考量 造就了大量的製造中心化,但人類其實並沒有考慮到自然與外部環境的隱形成本,且實際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多 也造成過度製造這個問題。

過去我們談環保和回收,但在未來,我們應該談的是人類循環經濟思維的轉換。《剛好,才是最好》這本書,正好呈現了我們人類思維應該要改變的方向。
──吳庭安│W春池計畫主理人

看到這本書的出版,內心有一種「找到一間適合自己的咖啡館」的感覺。十幾年前,我在台北一個數位內容公司上班,每天透過網路行銷觸及上萬甚或上百萬人,但我不知道他們是誰,對我來說他們就只是一個個代碼。後來我選擇開一間街頭小店的方式生活,與進門的客人真實的交流,內心感到很踏實。收入與網路公司差很多,但生活卻很富足,「滿足於當下」、「這樣就夠了」的想法,慢慢成為我的人生信念。從物質需求到人際關係,我開始練習適量,對於喜歡的事物會專注地投入,喜歡的店會一再造訪。適量製造的觀念,讓事物更顯價值,適量的生活,更有品質。
──高耀威│台東長濱「書粥」負責人

為什麼營業額一定要愈高愈好?一個問題,挑戰了我們對於商業的直覺理解。只製造剛好的產品數量、找回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連結、更永續的商業模式;社會上有群人,正摸索並實踐著「適量」的價值。作者挖掘出這些故事,指引一條平衡的商業哲學,讓我們看到企業發展的全新可能。
──張雲淞│小樹屋共同創辦人

慾望是個無底的深淵,想填卻永遠也填不滿,卻為此埋葬了眾多的種種,那其實是野蠻的思維,而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更文明的期盼,懂得「利他」思維,才真是進步的表徵。這個「他」,可以是他人,可以是其他物種,可以是環境資源,更可以是我們的地球。現在,我們需要面對已開始破壞一切的慾望黑洞,發揮人性中那一點點只取自己真正所需的良善,懂得「適當」、懂得「利他」,最終才能「利己」,這就是我在本書中看到的精髓。
──童儀展│食力foodNEXT創辦人暨總編輯

在「全球化」這無可避免的架構下,台灣也和日本一樣,正面臨國外產品大量製造低價促銷等不同於以往的經營挑戰;要能活下去,不僅只是轉型,而是如何在這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浪頭。

本書作者挖掘出許多令人動容的傳產案例,如神匠花剪、無人書店、仙女棒工廠等,讓我們做為借鏡。裡面種種轉型策略的最關鍵,常是身處其中的「人」,原本注定被時代消失的人事物,因懂得轉換觀看視角、在乎品質、所處環境與使用者的感受,並且願意使用新工具,進而逆世得出一條可生存的轉型之道,不但賺到了錢而且還變很帥!

不論你是誰,我想《剛好,才是最好》一書中所提供的靈感與想法,或許可以是你決定開始突破現況的契機。
──鄭宗杰│恆成紙業負責人

我們每天如何決定購買行為,基本上也決定了人類社會的方向!

當我們早已習慣「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的商品口號時,其實一股追求恰到好處的生產/購買循環正在悄悄崛起!當一群心中有著永續理想的人們出現在各行各業時,他/她們決心不再為貪得無厭的市場怪獸服務,而是為了自己的夢想,為了購買者的需要,為了家人與員工的幸福,一步步打造出恰到好處的適量生產型社會。
──賴青松│青松米‧穀東俱樂部發起人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甲斐薰
獨立記者。生於長崎縣,曾任公司職員,二○一○年離開公司後,以背離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價值觀為主軸,採訪日本各地從事與食材、社區、農業,日本過去的生活形態相關的活動與生活方式。參與書籍有《社會設計》、《日本社會設計》(朝日出版)、著有《創造生活》(技術評論社)。

譯者簡介

林欣儀
翻譯領域自生活延伸至機械專業,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譯有《思考不關機》、《業務員要像算命師》、《0.5秒挑中你》、《站著開會比坐著好》、《餐飲店的賺錢數字》、《背著家上路》等書。

目錄大綱

前言 

I 決定製作量與價格 
第一章 減少製作量 

案例1:佰食屋/案例2:修整有限公司
第二章 探索適當量 
案例1:麵包與日用品 特地來/案例2:寶島染工/案例3:鰻魚的床
第三章 正確提高價格
案例1:筒井時正玩具煙火製造所/案例2:腔棘魚食堂

II 重新與顧客連結 
第四章 觀察過程 

案例1:RENEW/案例2:人.農.自然連結會/案例3:Everlane
【專欄】適當量的提示在於「看得見的規模」 
第五章 做的人來賣 
案例1:Factelier
【專欄】嘗試推廣「中量生產」 
第六章 打造社群經濟圈 
案例1:kiredo/案例2:Minimal-Bean to Bar Chocolate-(極小)

III 改變運送方式 
第七章 設計物流 
案例1:蔬果巴士
第八章 改變賣場 
案例1:有機基地/案例2:轆轤舍/案例3:BOOK ROAD
第九章 送給不同對象 
案例1:丸廣/案例2:福永紙工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