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機器人I:系統異常自救指南 All Systems Red & Artificial Condition: The Murderbot Diaries

  • 出版商: 高寶
  • 出版日期: 2020-06-10
  • 定價: $300
  • 售價: 9.0$27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320
  • 裝訂: 平裝
  • ISBN: 9863618446
  • ISBN-13: 9789863618447
  • 相關分類: 機器人製作 Robots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機器人生太難,不如追劇?

幽默、感動、絕無冷場,科幻史上最眼神死的苦命機器人!

讀者厭世共鳴度100%,看完齊呼:根本就是我! !!

 

  ★ 科幻小說大獎: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三冠得主

  ★ 榮獲美國圖書館協會艾力克斯獎、科技媒體《The Verge》年度最佳書籍

  ★ 各大書評齊聲盛讚,兩萬讀者5星狂推

  ★《火星任務》譯者翁雅如專序推薦

 

  在這宇宙中,沒有看一集劇不能解決的問題,

  如果有,就看兩集!

 

  抗打耐摔、不知疲倦、高規格武裝的護衛型機器人叛變了!

  沒人發現這臺行走的殺戮機器已經脫離控制,受剝削的苦日子就此結束,如今再也無人能阻止它──摸魚看影集?

  沒錯,毫無幹勁的機器人繼續裝成普通的維安配備,工作能混就混,有空就瘋狂追劇。

  誰知它都這麼低調了,麻煩還是自找上門。原本無趣的新任務突然意外頻傳,任務小隊不僅受困無人星,還隨時可能全滅。

  這下不但工作增加(喔不)、和人類的交流增加(喔不),似乎還被護衛對象發現它不對勁的地方(喔不不不)……

  機器人還能回歸平靜的追劇生活嗎?

 

好評推薦

 

  這臺眼神已死、熱愛肥皂劇的殺戮機器的冒險之旅,大概是目前市面上的科幻作品中最充滿人性的閱讀體驗了。──《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書評

 

  討喜、歡樂,毫無冷場又殺機四伏。──得獎科幻作者Kameron Hurley

 

  作者賦予老套劇情全新深度,讓機器人主角帶著不被允許的人性闖蕩其中。──《出版人週刊》星級書評

 

  我已經等不及看續集了!──《The Verge》書評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瑪莎.威爾斯Martha Wells

 

  作者的著作橫跨奇幻、YA、短篇小說及非文學類型,她的紐約時報暢銷系列作《厭世機器人》,不僅並入圍諸多文學獎項,更榮獲艾力克斯獎與星雲獎等重量級大獎。

 

譯者簡介

 

翁雅如

 

  英國雪菲爾大學翻譯碩士、東海大學中外文雙學士,現與先生同居台北兩貓之家。專職書籍、影視字幕、舞台劇字幕翻譯。目前譯作三十有餘,熱愛翻譯,斜槓花藝師。

目錄大綱

推薦序

 

  能夠負責《厭世機器人》這個系列的翻譯,對我來說是滿足了很大的私心。主要的原因要從我做科幻小說翻譯的這條路開始說起。

 

  我翻譯的第一本科幻小說,運氣很好接到了很受歡迎的《火星任務》。這是一本完全以人類太空人角度出發、講述獨自受困火星的故事。裡面所有的太空與科幻細節,奠定了我翻譯科幻小說的的基礎。過了幾本書之後,有幸接到《星謎檔案》系列作的任務,從這個故事開始,主題進入了人類與人工智慧的互動,讓我跟著思考人工智慧的自主思考可能性。人工智慧到底是不是有能力對人類產生情感,是不是也應該被視為生命一樣的看待呢?

 

  到了《厭世機器人》系列,主角成了人工智慧,是機器人結合人類有機部位打造出來的「合併體」。這個故事思考的方向,全然切換到了非人類的角度,在故事裡面可以看到很多身為高智慧機器人與人類之間的矛盾。主角「殺人機」即便能力和智慧都遠高過人類,卻仍要處處受制人類的想法和意願。機器人所做的一切讓步,都只是為了活下去,都只是為了不要引起注意,把平凡(且漫長)的日子過完。機器人或合併體的產生,並非自願,然而因為它們與人類的差異,卻使得平淡生活變得如此遙不可及。我在這裡隱約看見了異性戀以外的那個圈子的影子,還有移工在異國的困境。

 

  在這種無人了解心境的處境下,主角對人類產生的各種情感,到底是先天編碼在它們心裡留下的一塊柔軟,還是後天與人類相處而發展出來的呢?換作是人類,又有多少人能夠釋懷長期的打壓,將之轉換為生活下去的力量呢?我想到了我們的唐鳳。

 

  這樣的故事讓我在翻譯的過程中,反覆地思考這系列裡最先表達對機器人與合併體的同理心的角色──曼莎博士所說過的話。她認為,為求功能表現,將合併體的智能與感知調高,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這個言論出自於她對合併體的同情,然而聽在合併體主角耳中,想必是五味雜陳的吧。「難道我受的苦,都是因為我太聰明了嗎?愚笨一點的機器人,受到這樣的對待,就會毫無所謂了嗎?」不知道它會不會這麼想呢。

 

  同理心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故事的軸心。主角殺戮機器人擁有超高智慧與能力,然而面對任何低端的機器人,它也總是先採取溝通與說服的手段,若非必要,絕對不輕易複寫對方的記憶,也不隨意強取對方的自主能力。我彷彿在故事裡看見最初西方國家開始殖民的世界,蓄奴的快速形成,與遠遠太過緩慢的廢奴革命,那一場又一場追求平等與人權所觸發的無數矛盾與戰爭。忍不住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那麼多人會覺得自己比對方高等,所以就能夠決定對方的人生定義呢?

 

  這本書裡面,我們的主角殺人機兩次不同的「客戶」都對它說過「我不會拋棄你的」,我們對於外表相似於自己的對象能產生出來的情感,是那麼的自然且善良。所有應該要理性的決定,就在那個不能理性分析的情感上頭被難倒了。

 

  機器人,到底只是機器,還是人?我們是不是仍然可以覺得,事到緊要關頭,關機就好?不要說這麼科幻的情節,即便是現實生活之中,不也就能見到飼養的寵物年老生病,有人能夠決定安樂死對寵物是最後的溫柔,有人則認為我們無權替動物做生死抉擇,還有許多什麼都沒想,純粹沒有辦法放下的飼主。像這樣的辯論,我認為永遠不會有解答。那麼,換成了人工智慧,人類擁有絕對的權力時,拿捏的標準在哪裡?因為這本故事,我把這些問題嚼了又嚼,咀嚼肌都健壯了起來。寫下來與各位分享,也很期待這再真實不過的科幻難題,也能去虐一虐各位的大腦咀嚼肌。

 

《火星任務》知名譯者 翁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