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描述
為什麼我們親吻戀人時通常向右歪頭?
自拍愛露左臉、媽媽喜歡朝左抱嬰兒?
左撇子又有什麼優勢?
我們的身體看似完美對稱,
行為卻隱藏著令人驚訝的左右失衡!
從慣用左手或右手,到眼、耳、鼻孔⋯⋯
甚至語言和文化中,都內嵌著左右偏好。
行為神經科學博士將揭開你的偏好與選擇之謎,
提供接吻、擺姿、選機位的有效建議(?)
探索這有趣又神祕的側邊效應(○)
人類的行為是不平衡的。約90%的人慣用右手,這種偏好已持續數十個世紀,而且似乎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抱著新生兒時,多數人都習慣將嬰兒抱在左側。擺姿勢拍照時,我們傾向於將左臉頰朝前……
從日常動作到重大決定,每個行爲背後都隱藏著側偏好。我們的行為為何如此不平衡,又和我們的大腦有什麼關係?人類如何本能地利用這些資訊,使我們的形象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
研究左右腦差異逾二十年的洛林.伊萊亞斯博士,解讀藏在大腦中的祕密,帶我們發現這些偏向與偏見如何影響人類的行為:
與戀人接吻時,我們的頭為何自然地向右歪斜?而親子之吻卻沒有這種偏好?
抱著嬰兒或毛小孩時,為什麼大部分人習慣抱在左側?
運動員刻意練習左手,例如納達爾,因為左撇子在體育競賽中比較有利?
從左側打光的物體比較好看?藝術、廣告如何利用人們的光源偏好?
語言中也有左右偏見?為什麼描述左傾事物比較消極,甚至帶有貶義?
作者引用大量的科學研究、歷史紀錄和跨文化比較支持其論點,證明「側效應」是大腦功能側偏化的廣泛體現。有助我們理解自己、解讀他人的行為,並加以應用於複雜的社交互動和藝術創作等領域,發現潛藏在行為表象中的無限可能。
好評推薦
PanSci 泛科學
怪奇事物所所長
焦傳金(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
謝伯讓(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謝仁俊(陽明交通大學生物科技學系終身講座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洛林.J.伊萊亞斯博士(LORIN J. ELIAS, PH.D.)
薩克其萬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屢獲殊榮的心理學教授兼學術副院長。他取得了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ural neuroscience)博士學位,25年來一直研究左腦和右腦的差異。他的聯邦資助研究計畫已經發表超過70篇研究論文,分別刊登於《神經外科》(Neurosurgery)、《神經心理學》(Neuropsychologia)、《皮質》(Cortex)、《大腦與認知》(Brain and Cognition)、《側向性》(Laterality)、《認知大腦研究》(Cognitive Brain Research)和《行為神經科學》(Behavioural Neuroscience)等期刊上。
這些研究已被世界各地的主流報章雜誌廣為報導,例如《柯夢波丹》(Cosmopolitan)、《連線》(Wired)、《美信》(Maxim)、《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和《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伊萊亞斯博士不僅成就斐然,更是名聞遐邇的心理學教授,也在薩克其萬大學獲得諸多教學獎項,其中包括名師獎(Master Teacher Award)。他將看似複雜的主題和深奧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引人入勝,甚至新奇有趣,從而贏得過人的聲譽。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目前任教於陽交大學,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
目錄大綱
序言
第1章 慣用手:左撇子更優越嗎?
第2章 腳、眼、耳、鼻:從「右」開始,就對了
第3章 語言暗示:左側遭到歧視了
第4章 左親親、右親親:我們會接吻嗎?
第5章 抱抱偏見:你抱娃娃的方式對嗎?
第6章 擺姿勢:秀出最迷人的半邊臉頰
第7章 光源偏好:我們調對燈光了嗎?
第8章 藝術、美學和建築中的側偏好
第9章 慣用手勢:遺留的行為化石
第10章 轉向偏好:右轉、右旋、右繞圈
第11章 座位偏好:選不選2B座位?
第12章 運動偏好:左動作「對決」右動作
後記
致謝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