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 OLED 產業發展仍有待撥雲見日

拓墣產業研究所

  • 出版商: 拓墣科技
  • 出版日期: 2013-12-31
  • 定價: $4,000
  • 售價: 9.5$3,800
  • 貴賓價: 9.0$3,60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76
  • ISBN: 986591428X
  • ISBN-13: 9789865914288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過去十幾年來,投入OLED製造的廠商以日本、韓國、台灣為主,而中國則在近2年開始積極投入。全球OLED產業發展至今,除了Samsung Display在2007年成為全球第一家量產AMOLED手機面板的工廠,並以中小尺寸作為AMOLED主要發展重點,目前佔AMOLED手機市場9成以上的市佔率;而LG Display也開始投入大尺寸AMOLED面板市場,並積極布局在OLED專利收購。
至於台灣廠商友達光電雖然在2005年正式量產第一片AMOLED面板,由於投入資金龐大且一直沒有獲利來源,2006年便開始減緩OLED產品研發,直到2008年底重新啟動AMOLED研發計劃。在中國方面,相較於日本、韓國、台灣等廠商,直到2009年才正式起步,顯然是慢了好幾年;但AMOLED是中國高度關注的產業,因此投入的資金與資源都不輸給其他國家。
儘管如此,台灣與中國廠商在缺乏OLED材料與設備的自主性及專利防護網的情況之下,就算克服量產良率,也將會面臨到日、韓系OLED廠商的專利攻防戰,未來兩岸OLED產業如何穩定發展,將會是未來需要集思廣益的課題。

<作者簡介>

「拓墣產業研究所」成立於1996年,總部設立於台北,上海、北京、廈門、美國矽谷設有子公司或據點,為台灣重要智庫中,最大規模之民營調研機構,也是唯一在大中華地區完整佈局之專業產業顧問公司,客戶遍及全球ICT大廠、金融單位與政府機關。
拓墣產業研究所長期關注全球ICT產業趨勢,研究主軸橫跨半導體、光電、通訊網路、消費電子、車用電子、物聯網、LED、環保節能等領域,近年並延伸至服務業、農業生技、數位內容、文化創意、國家策略發展、中國內需市場等非ICT產業,積極朝綜合研究之方向邁進。
為協助客戶快速掌握瞬息萬變的市場趨勢及動態,拓墣產業研究所針對17個產業主題,每年產出超過320篇以上研究報告,並輔以每日即時性的產業評析,和累積超過250冊已出版的主題式專題報告及200多場次產業趨勢研討會,拓墣產業研究所建置的龐大歷史分析與市場動態資料庫,讓訂閱客戶可藉由個人專屬帳號及密碼,隨時在世界各地上網查詢。
2006年拓墣產業研究所於上海成立全資子公司-「亞研信息諮詢(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客戶最即時深入之中國市場觀察研究。長期支持的在地客戶包括:上海宏力半導體、上海華虹NEC、中芯國際、天馬微電子、北京電子控股、宇龍、京東方、海信、海爾、康佳、福建省電子資訊、華為、聯想、龍騰光電等大型集團等,並為北京中關村、浦東新區發改委、上海積體電路協會、蘇通科技產業園、錫山經濟開發區、福建省電子資訊集團、福建省經貿委員會、廈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廈門市科學技術局、廈門軟體園、江門市高新區、南沙經開區、合肥發改委、合肥新站綜合開發實驗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西安高新區、咸陽高新區、重慶外經貿委、重慶經信委、重慶北部新區、重慶市巴南區、重慶高新區、重慶合川區等單位提供策略規劃服務,且在臺北成功舉辦多場兩岸產業合作交流會。亞研信息未來將持續深耕中國各地,以提供廣大客戶零時差之資訊諮詢服務。

<目錄>

第一章 CES 2013揭露顯示及觸控技術未來趨勢
一.次世代顯示面板技術為CES 2013展匯聚的新焦點
二.面板技術仍為品牌大廠提高產品差異化的籌碼
三.觸控介面技術更加直覺、人性化
第二章 探討透明顯示技術應用與市場商機
一.透明顯示技術正悄悄地進入生活周遭
二.終端客戶對透明顯示技術依舊持續關注
三.全球面板廠正積極發展透明顯示技術
第三章 從日韓AMOLED發展藍圖看台灣廠商發展趨勢
一.AMOLED面板競賽正進入400ppi高門檻
二.全球AMOLED大廠已取得可撓式技術入場券
三.台灣廠商需在量產AMOLED與可撓式技術兩者並行
第四章 台灣AMOLED技術人才流失並非影響產業未來發展關鍵
一.OLED Display的發展歷程
二.全球AMOLED產業鏈發展
三.台灣AMOLED發展地位
第五章 液晶與AMOLED,中國高世代面板廠商該如何抉擇?
一.液晶與AMOLED市場發展趨勢
二.面板龍頭廠商布局與策略分析
三.中國高世代面板產線方向選擇分析
四.中國高世代面板產線發展路徑選擇
圖目錄
圖1.1 LG與Samsung分別發表「世界首款」的曲面AMOLED TV
圖1.2 Samsung自信滿滿地發表展示可撓式AMOLED面板Youm
圖1.3 TV、手機與平板機等均往大尺寸、高解析度規格趨勢發展
圖1.4 2013年5吋以上Full HD螢幕手機可望有1億支規模
圖1.5 可撓式AMOLED的優勢為可捲曲性、更輕薄化
圖1.6 可撓式AMOLED面板需能夠耐彎折達15,000次以符合使用者需求
圖1.7 更多創意可促使觸控操作介面更加接近傳統使用習慣
圖2.1 透明顯示器技術與應用將帶來無限想像空間
圖2.2 透明顯示器技術應用十分廣泛
圖2.3 Samsung已上市NL22B透明顯示器產品
圖2.4 採用透明PMOLED顯示面板的智慧型手機概念產品
圖2.5 3款彩色透明螢幕的功能型手機
圖2.6 透明無機EL顯示器應用多元化
圖2.7 韓系面板大廠積極發展透明AMOLED面板
圖3.1 AMOLED面板高解析度化現階段無法一蹴可幾
圖3.2 Samsung仍然透過增加子畫素來提高ppi解析度
圖3.3 Samsung 2013下半年仍將沿用FMM製程技術
圖3.4 Samsung在OLED材料專利的布局更加完整
圖3.5 Samsung仍須積極解決可撓式AMOLED面板製程難題
圖3.6 Sharp運用IGZO TFT技術以開發可撓式AMOLED面板
圖3.7 台灣廠商在可撓式AMOLED技術發展僅止於研發階段
圖3.8 韓國在AMOLED技術發展政策與市場商品化規劃
圖4.1 OLED顯示器發表歷程
圖4.2 截至2012年4月各國OLED製造廠商技術專利分布
圖4.3 日本、韓國和台灣上下游產業鏈分布
圖4.4 韓國廠商設備本土化的狀況
圖5.1 2012~2016年液晶與AMOLED市場需求預估
圖5.2 2012~2016年LTPS與IGZO市場需求預估
圖5.3 2012~2016年中國與全球AMOLED TV市場規模預估
圖5.4 AMOLED TV價格競爭格局
圖5.5 IGZO與LTPS陣營分析
表目錄
表1.1 全球主要品牌廠展示TV顯示器技術規格之比較
表1.2 三大OLED發光材料成膜製程技術之比較
表2.1 全球投入開發透明顯示器技術的廠商
表4.1 OLED發光材料廠商分布
表4.2 AMOLED設備廠商分布
表4.3 OLED全彩化技術比較
表4.4 OLED製造廠商分布
表4.5 韓國廠商上游材料本土化的狀況
表4.6 歷年OLED上下游廠商合作
表5.1 面板龍頭廠商AMOLED布局與策略分析
表5.2 中國主要面板廠2012年財務情況
表5.3 a-Si、IGZO、LTPS特性比較
表5.4 2012~2015年中國廠商LTPS和IGZO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