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法則:125 個影響認知、增加美感,讓設計更好的關鍵法則【全新增訂版】(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威廉.立德威(William Lidwell)、克莉汀娜.荷登(Kritina Holden)、吉兒.巴特勒(Jill Butler) 著、呂亨英&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全新增訂版,經典100則+全新25則。
原譯文全新大修訂,設計院校教師一致推薦!
第一本跨領域設計專書,設計概論最佳教材。
全球熱銷百萬冊,發行10種語言版本。
完整揭露「好設計,如何好?」的125個秘密。
避免致命錯誤,專業人做出好作品的必備常識
適用性最高,涵蓋平面、建築、網頁、工業設計及廣告行銷及展示規劃。

2011年全新增訂版
Revised and Updated Edition
經典100+全新25則
暢銷&長銷全球的不敗法則

為什麼有的設計,就是比較好看、好用,甚至成為經典?
好設計,如何好、好視覺,如何棒?的關鍵配方
好設計,真有法則可遵循嗎?

《設計的法則》自出版以來廣受國際口碑好評,獲得設計權威界一致推薦,被認為是參考性高、適用性廣、專業必看的設計工具書。在台灣、日本及歐美皆創下設計類圖書最暢銷紀錄。2011年重新增訂改版,除了原有100則外,更新增25則,並將原譯文全面修訂,提供讀者更豐富的內容。

本書是第一本跨越各專業領域的設計書,當中羅列的125個設計法則,試圖找出好設計,為什麼好的決定關鍵。這些法則的適用範圍,廣及建築設計、工業設計、網頁設計、平面設計、展場規劃,甚至廣告與公關宣傳。

為什麼有些設計,就是搶眼,而且可信度高;有些則比較難使用、容易被忽略,甚至讓人反感?它們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

每個設計的背後其實都有很多看不到的力量,牽引著使用者的認知、情緒、好惡和使用習慣,例如:
「外觀較美的設計,會被認為比不美的設計更好用。」
「在設計角色或產品時,如果需要明顯的五官特性,就要考慮人們的娃娃臉偏見。」
「去飽和度、明亮的色彩,會被視為友善又專業。」
「書封面、網站首頁、商店入口,這些『進入點』障礙越少越好;還要設計『全貌點』與『漸進的引誘』,引導人潮完成後續行為。」
「在設計『時間就是關鍵』的作品時(例如煞車系統、路標),就要把選項降到最低,以減少反應時間,降低錯誤機率。」
「腰到臀比例是決定男女迷不迷人的主要因素,男性偏愛介於0.67至0.80的女性……,這是健康及繁殖潛力的指標。」

不管是舉辦行銷活動、設計海報、籌畫博物館展覽、設計電腦遊戲或甚至更複雜的建築與工業設計,所有專業工作者,都不斷思索的問題:

如何增加視覺吸引力?如何增強功能並方便使用?如何影響使用者認知?
如何增加美感?如何做出最好的設計決定?

從「80/20法則」(80/20 rule)、「意元集組」(chunking)、「娃娃臉偏見」(baby-face bias)、「奧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到「說故事」(storytelling)等通則,書中以豐富的插圖及清晰易懂的圖表加以解說。讀者可從這些法則中,快速地吸收寶貴經驗,避免犯錯,更可啟發許多新靈感與創意。

這本重要的設計法則書,是設計師、工程師、建築師,以及正在學習設計專業的學生必備工具和實用對策寶典。而任何一個消費者,也可以用這本書看懂設計的門道,培養出判斷「好設計為什麼好?」的眼光與能力。

<章節目錄>

推薦序
前言
1.80/20法則
2.容易使用
3.前導手冊
4.美即好用效應
5.功能可見性
6.對齊
7.擬人形
8.原型
9.面積對齊
10.魅力偏見
11.娃娃臉偏見
12.親生命效應
13.大教堂效應
14.意元集組
15.古典制約
16.閉合
17.認知失調
18.顏色
19.共同命運
20.比較
21.確認
22.一致性
23.恆常性
24.約束
25.曲線偏見
26.控制
27.聚合
28.成本效益
29.防衛空間
30.處理深度
31.委員會設計
32.偏好路徑
33.開發週期
34.進入點
35.錯誤
36.預期效應
37.曝光效應
38.臉部主義比率
39.安全係數
40.反饋循環
41.費布那西數列
42.圖形—背景關係
43.費茨定律
44.五帽架
45.彈性—使用性取捨
46.寬恕性
47.形式追隨功能
48.框架
49.僵住-逃跑-對抗-認輸
50.垃圾進、垃圾出
51.黃金比例
52.連續律
53.古騰堡圖表
54.希克定律
55.層次
56.需求的等級
57.強調手法
58.恐懼留白
59.獵人-撫育者定像
60.圖像表徵
61.渾然忘我
62.不注意視盲
63.干擾效應
64.倒金字塔
65.重複
66.布拉哥南斯定律
67.分層法
68.容易識別
69.產品週期
70.映射
71.心智模型
72.模擬
73.記憶技巧
74.模組化
75.夠前衛又可親近
76.最平均臉孔效應
77.常態分配
78.非我發明
79.推力
80.奧卡姆剃刀
81.操作制約
82.定位感
83.效能負載
84.表現 vs.偏愛
85.人物誌
86.圖優效果
87.促發作用
88.進階展開
89.命題密度
90.全貌—庇護
91.雛型設計
92.接近
93.可讀性
94.辨認比回想重要
95.紅色效應
96.備援
97.羅塞塔石碑
98.三分定律
99.滿意法
100.大草原偏愛
101.規模縮放謬誤
102.物稀為貴
103.自相似性
104.序列效應
105.塑造
106.信噪比
107.相似性
108.黏著性
109.說故事
110.結構型態
111.對稱
112.威脅偵測
113.三維立體投射
114.由上而下光源偏見
115.恐怖谷
116.測不準原理
117.均質連結性
118.范布倫效應
119.可見性
120.視覺空間共振
121.梵雷斯托夫效應
122.侘寂之美
123.腰臀比
124.找路
125.最弱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