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太陽與黃土地: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研究 (1946-1978)

劉文淑

  • 出版商: 翰蘆圖書
  • 出版日期: 2020-08-17
  • 售價: $520
  • 貴賓價: 9.5$494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520
  • ISBN: 9867522796
  • ISBN-13: 9789867522795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四十年代中共推動土地改革運動,搖撼中國傳統社會,間接取得國共戰爭的勝利。土地改革運動非僅僅為了改動既有的土地制度,更是一場重組鄉村權力、再造意識形態的大變革。它徹底顛覆了數千年來中國鄉村一切的傳統制度與思想方式,利用土地改革做為一種有效的動員方式,以財富重新分配為手段,爭取民心,在過程中讓農民初步接受階級鬥爭的理論,並將「國家權力」逐漸滲透到中國農村,崩解農村原有的封建勢力。

  伴隨土改運動出現的文學創作,依循〈延安講話〉的原則,以虛構文本的形式,為中共在農村中所實施的政策相為呼應,提供合理性利基,並藉由文學作品的傳播功能,以文字的感召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教育及警醒人民,使政策順利推行。簡言之,土改小說可說是深受主流意識形態指導、具有圖解政策作用的文學創作。土改小說肩負著文學的教化功能與宣傳作用,是「政治社會化」的工具,個體通過文學這種傳播方式,自覺或不自覺地逐步完成主流意識形態所希冀的樣貌,社會或群體成員所應該要擁有的政治認識、政治態度和行為。

  另一方面,它的廣泛流傳亦虛構了土改政策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透過文字的美化修飾,它不僅記錄歷史,事實上也構建了歷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土改小說是錢理群教授所謂「新小說的開始」,它高懸的烏托邦理想,也使小說充滿了明朗樂觀的精神;二元對立的人物設置是階級敘事的發韌,甚至影響到新時期的改革文學,在當代文學史上,有它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值得兩岸三地學界關注。

作者簡介

劉文淑

  台北市人。輔仁大學中文系學士,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曾任教義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現為東吳大學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台灣現代文學與文化、小說創作、文學理論。
  開設現代小說選讀及習作、華語文學與思想、中國大陸當代小說專題、應用文寫作等課程。
  曾任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中台灣文化敘述研究工作坊執行長、林語堂文學獎評審等,曾共同編寫《東吳大學國文選》(教育部中文閱讀書寫課程計畫讀本)。

目錄大綱

唐序
自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誰贏得農民,誰就贏得中國
第二節 「土改小說」範圍界定
第三節 文獻回顧
一、土改小說研究綜評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第二章 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政治背景
第一節 毛澤東文藝思想與文人創作心態
一、延安整風與講話
二、延安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過程
三、對於「思想改造」的思考
第二節 中共土地改革運動及其政策

第三章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主題內容
第一節 發揮政治動員的功能
一、經濟方面的理性說服
二、政治方面的感性訴苦
三、翻身與翻心
第二節     階級話語的植入與強化
一、階級界線取代宗族血緣
二、製造階級敵人
三、用階級論取代人性論
第三節 封建制度的崩壞與平等意識的崛起
一、婦女解放與婚姻自主
二、識字啟蒙與破除迷信

第四章 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人物形象
第一節 知識分子
一、知識分子革命者
二、小資知識分子形象
第二節 農村幹部
一、新英雄的雛形
二、變質的農村幹部
第三節 地主階級
一、地主形象生成的歷史語境
二、地主形象主要類型分析
三、地主形象的塑造方式
四、地主形象的價值功能
第四節 農民群眾
一、二流子群像
二、擺盪不定的中農
三、其他

第五章 中國大陸土改小說的敘事特徵
第一節 鮮明的政治意識形態
一、典型化的寫作方針
二、「窮人恨、階級仇」的鬥爭哲學
三、群眾意識與個人主義
第二節 線性的敘事時間與進化史觀
第三節 對群眾暴力的淡化與合理化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