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文化資產框架下的傳統工藝

江明親

  • 出版商: 翰蘆圖書
  • 出版日期: 2019-04-03
  • 售價: $400
  • 貴賓價: 9.5$38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64
  • ISBN: 9869703062
  • ISBN-13: 9789869703062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無論島嶼內外,「工藝」自文化範疇中的浮現,都經歷了一段從「名詞」到「動詞」的過程。「工藝」的定義與界限,在當代不斷地被重新修訂。「工藝」,不僅僅指稱名詞、物質的「工藝品」,其動態意涵更而受到強調。所謂動態意涵,包含「人的技術」、「文化承載」的特質,也包含工藝從原料到成品的「過程」(process)。更有甚者,「工藝」也是一種「行動」,在定義範疇協商的過程中,作為行動主體挑戰既有的權力關係,預期造成社會改變。「工藝」的浮現,除了後殖民認同的承載之外,是否能夠翻轉既定的認知,無論是何以為美的權威論述、勞動的人性意涵、資本和生命品質的關聯程度,或者是知識的階層性等,一直以來都提供給所在社會思辨的靈感。

  本書以「臺灣工藝」為主要探究對象,並以其他區域案例為映照,透過貫時性記憶脈絡的呈現,以理解「臺灣工藝」作為論述主題,在臺灣社會經濟環境及國際場域中浮現的過程。如同「文化遺產」是「現在的過去」(the present past),當代臺灣工藝的面貌,也是其時文化動態過程(cultural process)的產物。而多重記憶層理的清晰化,或將映照出後殖民臺灣工藝獨特的前行路徑。藉由工藝在當代社會所牽動的產業、文化遺產與社群發展、後殖民等課題,期待能夠回饋工藝的思辨性研究視角。

作者簡介

江明親

  臺灣艋舺人,荷蘭萊頓大學博士,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擔任文化部重要傳統工藝審議委員、新北市、桃園市、高雄市等無形文化資產及傳統藝術審議委員;並主持多項研究與策展計畫,包含Humanities across borders-Indigo across borders(荷蘭國際亞洲研究中心2017-2020)、2018-2019生命之樹國際工藝交流展、重建台灣工藝史總論先期調查研究計畫(2018)、無形文化資產國際展演-越南驚豔(2018-2019)等。

  研究領域
  工藝史、傳統藝術的當代轉化、文化資產概念下的工藝、亞洲地區無形文化資產,以及殖民文化遺產等面向。

  著作
  Memory Contested, Locality Transformed: Represent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Heritage’ in Taiwan(2012)、Intangibility Re-Translated(2018)以及傳統工藝、博物館、殖民遺產等相關論著。

目錄大綱

前言

第一章     無形文化資產與傳統工藝
第一節   從有形到無形:
「真實性」與「傳統」的動態過程
第二節  重譯無形(一):遺產還是資產
第三節  重譯無形(二):國際政治與翻譯權力
第四節  文化保存裡外的「工藝」

第二章  後殖民台灣工藝與「工藝傳統」的成形
第一節  從工業到工藝
第二節  殖民近代化下的工藝發展
第三節  重層殖民的台灣工藝
第四節  「工藝」的浮現:後殖民的傳統工藝文化資產
第五節   「地方」的時代:從文化產業化走向文化創意產業

第三章     工藝遺產之「用」
第一節  編器的影像之旅:折射的傳統
第二節  再發明的「民藝」
第三節  傳統知識的傳遞與動員

第四章     當工藝成為文化資產:Indigo
第一節  Indigo復振的世界潮流
第二節  台灣藍
第三節  全球場域中傳統工藝的延續與轉化

結語: 當工藝真正成為無形文化資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