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學概論, 3/e
李錦旭 、李馨慈 、郭東雄 、佐藤敏洋 、張月環 、余昭玟 、林秀蓉 、黃文車 、張繼文 、周明傑 、賀瑞麟 、易毅成 、余慧珠 、潘怡靜(依章序排)
- 出版商: 五南
- 出版日期: 2025-09-03
- 定價: $560
- 售價: 9.5 折 $532
- 貴賓價: 9.0 折 $504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400
- ISBN: 6264237000
- ISBN-13: 9786264237000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我總是告訴人們,當你來到我們學校的任何教室,應該知道你在俄勒岡,應該知道你在波特蘭,應該知道這是什麼季節,應該知道那是過去選擇的結果。你應該扎根在地方。—Sarah Taylor(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陽光環境學校創校校長)
無論歸人、過客、地方是每個人的起點和歸宿......
藉由屏東學,認識在地特色與在地文化,共同理解、編織、實踐美好願景。
什麼是屏東學?可分為靜態與動態。
「靜態」的屏東學,指屏東縣過去的環境和生態、族群、經濟、交通、政治、社會、文化和教育等所累積的成果,追尋其發展軌跡,進而認識和探究。
「動態」的屏東學,指屏東縣現今、未來所面對的議題,想方設法,提出改進策略,期求形塑出更加美好的屏東。
如今,大學的社會責任日益被要求,學術風氣也愈來愈強調研究與實踐的結合,大學應當趁此趨勢,融合這兩種地方學,開展出地方學的新風貌。
本書簡介: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屏東縣社會發展的軌跡與形塑
第三章 變遷中的屏東原住民社會
第四章 日治時期屏東歷史與文化
第五章 屏東文學
第六章 屏東美術
第七章 屏東縣音樂發展概論
第八章 屏東的文化創意產業
第九章 屏東節慶英文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搭配相關圖表,說明屏東的特色以及文化等的歷史淵源,同時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跨文化的比較與省思。
作者簡介
李錦旭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退休副教授
經歷:
編有:《屏東縣地方學的多層次建構與協作:2023年第三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21年屏東縣公共議題彙編》、《大學地方學的形塑與發展:從發展史到認識論--2021年第二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地方理論與社會人文對話:2020年第一屆屏東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邁向屏東學:認識論、社會結構與社區營造》。
李馨慈
現職: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系博士
經歷:主編《排灣學資料彙編第一、二、三輯》
郭東雄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原住民專班副教授兼學程主任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博士
經歷:老七佳石板屋聚落文化協會理事長
佐藤敏洋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助理教授
學歷:日本‧神田外語大學大學院言語科學研究科碩士
經歷:
研究領域為日本語教育。
代表翻譯專書有《詩語郷土思 鄉土詩情-曾貴海詩選集-》(著者/曾貴海、譯者/佐藤敏洋 張月環)等。
張月環
學歷:日本安田女子大學文學博士
經歷:
國立屏東大學應用日語學系副教授
日本岡山市中央公民館中文講師
國立屏東技術學院(即現今的屏東大學)日語兼任講師
大仁科技大學日語專任講師
國立屏東大學副教授
余昭玟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
經歷:研究領域為葉石濤小說、戰後跨語一代小說家、屏東文學、臺灣文學、現代小說、現代散文。
代表著作有《從語言跨越到文學建構──跨語一代小說家研究論文集》、《從邊緣發聲──台灣五、六○年代崛起的省籍作家群》、《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研究》等。
林秀蓉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經歷:研究領域為現代詩、現代小說、女性文學、醫護文學。
代表著作有《從蔣渭水到侯文詠──臺灣醫事作家的現實關懷》、《眾身顯影:臺灣小說疾病敘事意涵之探究(1929-2000)》等。
黃文車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文學博士
經歷:研究領域為臺灣文學、民間文學、民俗學、東南亞華人、閩南文化、廈語電影與福建歌曲。
代表著作有《閩南信仰與地方文化》、《易地並聲:新加坡閩南語歌謠與廈語影音的在地發展(1900-2015)》、《地方變成田野:屏東民間知識圖像與在地敘說》等。
張繼文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兼任教授
學歷:英國莎爾芙特大學藝術史學博士候選人
經歷:屏東美術館開館首長展<穿越南國──屏東地區美術發展探索>策展人
周明傑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博士
經歷:從事民族音樂相關研究達三十年,製作之民族音樂專輯獲得金曲獎,第六屆大武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首獎,編寫之民族音樂有聲書達十本。
賀瑞麟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特聘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國立屏東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大武山學院副院長、文化創意產業學系代理系主任等。
研究領域為:哲學、美學、地方學理論、創意思考、文創教育。
易毅成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退休副教授、屏東大學有機農夫市集總召、黃金魚有機果園顧問
余慧珠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文學博士
經歷:主要研究英國文學、宗教與文學、莎士比亞
潘怡靜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應用英語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學歷:澳洲墨爾本大學應用語言學博士
經歷:研究領域為英語教學與語言評量
目錄大綱
屏東學在屏東大學/古源光
貼近與聆聽屏東這片土地/陳永森
走讀屏東 體驗國境之南/伍鴻沂
生活在屏東的緣故/簡光明
探索 屏東的過去、體驗屏東的現在,並創造屏東的未來/賀瑞麟
為屏東學的專長奠定基礎/李錦旭
第一章 導論/李錦旭
壹、屏東學是什麼?
貳、屏東學在屏東大學的發展
參、本書內容簡介
第二章 屏東縣社會發展的軌跡與形塑/李錦旭
壹、屏東縣社會發展的軌跡
貳、屏東縣社會發展的形塑
第三章 變遷中的屏東原住民社會/李馨慈、郭東雄
壹、基本介紹
貳、南島民族與臺灣原住民
參、排灣學與魯凱學
肆、原住民族運動
伍、極端氣候下的原住民部落
陸、走讀paiwan(排灣)與rukai(魯凱)
柒、屏東原住民族文化學習資源
第四章 日治時期屏東歷史與文化/佐藤敏洋、張月環
前言
壹、日治時期前夕大事
貳、牡丹社事件暨音樂大和解
參、日治時期屏東歷史暨屏東市區之發展
肆、日治時期屏東重要建設暨人文景觀
伍、 屏東與日本之關係(潮音寺 池上一郎博士文庫)
陸、多元化‧國際化的屏東(傳承與展望)
第五章 屏東文學/余昭玟、林秀蓉、黃文車
聆聽山海的聲音:屏東文學導讀
壹、古典詩
貳、新詩
參、小說
肆、散文
第六章 屏東美術/張繼文
壹、移民初期屏東美術的發展
貳、屏東地區美術教育與美術活動之發軔
參、屏東地區的文化藝術設施、美術活動以及學校美術教育現況
肆、戰後至當代屏東地區的主要美術表現風格
伍、結語
第七章 屏東縣音樂發展概論/周明傑
壹、前言
貳、音樂發展概況
參、漢族傳統音樂
肆、原住民族的音樂
伍、西式新音樂與音樂教育的發展
陸、重要音樂家介紹
柒、結語
第八章 屏東的文化創意產業/賀瑞麟、易毅成
導論:屏東+文化創意產業?
壹、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
貳、什麼是屏東的文化創意產業
參、屏東文化創意產業的案例分析與討論
第九章 屏東節慶英文/余慧珠、潘怡靜
壹、如何用英文介紹節慶
貳、介紹節慶時可強調的重點
參、屏東節慶與其他地區節慶的比較
肆、屏東節慶與跨文化節慶之比較
伍、介紹屏東節慶英文範例
陸、節慶與文化省思
柒、屏東旅遊景點與美食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