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解析思考術:3大思維訓練 × 51項情境練習,讓你成為炙手可熱的S級人才 「解像度が高い人」がすべてを手に入れる 「仕事ができる人」になる思考力クイズ51問
權藤悠 著 王美娟 譯
- 出版商: 東販出版
- 出版日期: 2025-09-30
- 定價: $380
- 售價: 7.9 折 $300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88
- ISBN: 6264371246
- ISBN-13: 9786264371247
-
相關分類:
Engineer self-growth
立即出貨 (庫存 < 4)
商品描述
為什麼你的簡報總是被說「沒有重點」?
為什麼你明明努力溝通,對方卻還是一臉困惑?
為什麼你腦中明明有想法,卻總說不出讓人信服的話?
這些問題,幾乎所有職場人都經歷過。你可能也懷疑過:「是不是我不夠聰明、不夠能幹?」但事實上,問題的核心並不是能力,而是——你「看得不夠清楚」。
提案模糊、溝通失焦、決策猶豫不決……這些困境,其實都源自於思考的「解析度」不夠高。
解析度越低,腦中畫面越模糊;越模糊,就越無法講出重點、找到對策或說服他人。
真正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的人,不見得比你更努力、更聰明,但他們擁有一項關鍵能力——高解析度的思考力。
本書作者權藤悠,畢業於慶應大學,曾任德勤(Deloitte)顧問,獲得僅占前 1% 的「S級人才」評價。他接觸過數千家企業、上萬名職場工作者,觀察到一個共同現象:能幹的人,思緒一定非常清晰。
他們擁有三種解析度極高的思考能力:
*能把模糊的概念具體化,看得見細節與本質
*能從龐雜資訊中抽象出共通規律,快速找到解方
*能在具體與抽象之間自由切換,說話讓人聽得懂,做事讓人信得過
這三種能力,分別對應三大核心訓練:
具體化思考 × 抽象化思考 × 具體⇄抽象切換思考。
本書透過這套清晰的邏輯訓練結構,搭配職場真實情境改編的 51 道問題,幫助你從「覺得好像哪裡不對」的卡關狀態,逐步進入「知道要看哪裡、說什麼、怎麼做」的高效模式。
舉例來說:
面試時不知道怎麼具體說明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 練習如何具體化「成果圖像」,建立說服力。
明明收集了很多資料,開會時卻講不出新觀點?
→ 學會抽象化歸納「成功法則」,打造獨到見解。
對象不同,不知道該怎麼溝通才聽得懂?
→ 練習「切換說法」的對話技術,讓簡報與提案不再雞同鴨講。
本書不是理論堆疊,而是一套可以立即實作的思考訓練手冊。你會在書中親身經歷各種場景,像是在職場中與主管對話、提案、參加會議、做簡報……一步步找出問題盲點,提升自己的「腦內畫質」。
你不需要天分,只需要一套有效的「對焦訓練」。
從模糊、無力、被誤解,到清晰、自信、有影響力——
讓這本書,成為你工作思維升級的轉捩點!
本書特色
*職場高手都在偷偷練的高解析思考術
*51道真實情境練習,讓你看見「腦中畫質」的差距
*把話說清楚,把事做對,打造讓人信任的思考邏輯!
作者簡介
權藤悠(Yutaka Gondo)
Key Message股份有限公司代表董事兼總經理
慶應義塾大學理工學院資訊工程學系畢業。現為新創三田會幹事。
曾在IT新創企業從事人事、IT新事業開發,而後於ZUU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人事企劃經理,在公司於東證Mothers(現東證Growth)上市前負責徵才與組織開發。
之後,進入日本德勤諮詢有限公司(DTC)擔任企管顧問,為大企業提供數位轉型、人力資源轉型諮詢服務,支援過的企業員工總數超過20萬人。被德勤評定為「S級人才」,這是只有前1%優秀人士才能獲得的評價。
2022年,創立Key Message股份有限公司。從大企業到新創公司皆為服務對象,提供企管諮詢、運用AI與資料分析的新事業開發諮詢、人力資本管理諮詢等服務。
目錄大綱
――序言
「解析度」究竟是什麼?
「能幹的人」=「解析度高的人」
解析度要如何提高?
「解析度高的人」必備的三種思考力
「問題」可促進思考
第1章 解析度就是一切 「能幹的人」即是解析度高的人
「解析度」究竟是什麼?
向上司提案 內容很籠統,缺乏「具體性」
會議 只會發表大家都會說的「簡單意見」
洽談生意 使人覺得「聽不太懂在講什麼」
「能幹的人」即是「眼中的世界」與眾不同的人
看得見「99%的人看不見的東西」
「眼中的世界」取決於「思考的鏡頭解析度」
第2章 如何才能提高解析度? 獲得「高功能的思考鏡頭」
「解析度高的人」是指什麼樣的人?
特徵1 「能將事物看得仔細」,連99%的人看不見的部分都不放過
特徵2 「擁有獨到且犀利的洞見」,那是99%的人看不見的東西
特徵3 「能將事物表達得淺顯易懂」,讓99%的人也看得見
該怎麼做才能成為「解析度高的人」?
方法1 該怎麼做才能「將事物看得仔細」?――鍛鍊「具體化思考力」
方法2 該怎麼做才能「擁有獨到且犀利的洞見」?――鍛鍊「抽象化思考力」
方式3 該怎麼做才能「將事物表達得淺顯易懂」?――鍛鍊「具體⇄抽象思考力」
「問題」可促進思考
所有的思考都是始於「問題」
不同種類的「問題」會激發不同的思考
第3章 增加思考的「畫素數」 具體化思考訓練
該怎麼做才能進行「具體化思考」呢?
具體化就是找出「相似之物的不同點」
「比較並找出不同點」可促進具體化思考
基本訓練1 「抽象→具體」訓練
題目1 請舉出五種「沒有駕照也能駕駛的交通工具」。
題目2 請具體舉出五個「高中的背誦類科目」。
題目3 請具體舉出五種「不製造東西的業界」。
題目4 請具體舉出五種「連接人與人的職業」。
基本訓練2 「尋找不同點」訓練
題目5 請舉出五個「機場書店」與「商圈書店」的不同之處。
題目6 請舉出五個「YouTube觀眾」與「電視觀眾」的不同之處。
題目7 請舉出五個「商店街的蔬果店」與「超市的蔬果區」的不同之處。
題目8 請舉出五個「穩健地累積成果的支援者型」與「帶領團隊的領導者型」的不同之處。
題目9 請舉出五個「在日本最受上班族喜愛的牛肉蓋飯店」與「在日本最受主婦(主夫)喜愛的牛肉蓋飯店」的不同之處。
題目10 請舉出五個情人節「收到最多人情巧克力的人」與「收到最多真愛巧克力的人」的不同之處。
題目11 請舉出五個「早餐銷量最好的日本麥當勞」與「最多人用APP點餐的日本麥當勞」的不同之處。
基本訓練3 「原因分析」訓練
題目12 請將「身高、體重、肌肉量跟大谷翔平一樣卻打不到球的人」的原因分解成五個層次。
題目13 請將「不吸引人的咖啡廳」不吸引人的原因分解成五個層次。
題目14 請將未能達成「銷售額一億日圓」的原因分解成五個層次。
題目15 請將未能達成「十筆訂單」的原因分解成五個層次。
實踐訓練
題目16 請跟「競爭商品」比較,具體化「你商品的顧客形象」。
題目17 請跟「六本木」比較,具體化「丸之內的消費者形象」。
題目18 請跟「相同職種的人」比較,具體化「你的強項」。
第4章 增加思考的「影像幅寬」 抽象化思考訓練
該怎麼做才能進行「抽象化思考」呢?
抽象化就是找出「相異之物的共同點」
「比較並找出共同點」可促進抽象化思考
基本訓練1 「尋找共同點」訓練
題目19 「沙漠的綠洲」與「圖書館」的共同點是?
題目20 「冰河」與「歷史課本」的共同點是?
題目21 「吉列刮鬍刀」與「全錄印表機」的共同點是?
題目22 「系統工程師」與「建築設計師」的共同點是?
題目23 「機場書店員工」與「婚禮顧問」的共同點是?
題目24 「雜貨店」與「電視購物」的共同點是?
基本訓練2 「分類」訓練
題目25 請將「東京鐵塔」、「草莓」、「消防車」、「紅葉」分成兩類。
題目26 請將「印章」、「手」、「思考」、「字典」分成兩類。
題目27 請將「汽車」、「超商」、「智慧型手機」、「漢堡」分成兩類。
題目28 請將「Excel」、「PowerPoint」、「郵件」、「月曆」分成兩類。
題目29 請將「電影院」、「Salesforce」、「Amazon Prime」、「電車廣告」分成兩類。
基本訓練3 「抽出重點」訓練
題目30 請用「總而言之,就是○○對吧」來總結下述A和B意見的共同點。
題目31 請用「總而言之,就是○○對吧」來總結下述C、D和E意見的共同點。
題目32 請用「總而言之,就是○○對吧」來總結下述F、G、H和I意見的共同點。
實踐訓練
題目33 請從前三名業務員的共同點找出「業務員的成功法則」。
題目34 請從過關的企劃簡報共同點找出「企劃簡報的成功法則」。
題目35 請從掀起「復古熱潮」的商品共同點找出成功法則。
題目36 「老字號和菓子店」的競爭對手是誰?
第5章 鍛鍊思考的「調整力」 具體⇄抽象訓練
該怎麼做才能進行「具體⇄抽象思考」呢?
頭腦無法想像「最具體」與「最抽象」的「中間層」
「比較並找出中間層」可促進具體⇄抽象思考
基本訓練1 抓取具體與抽象的「中間層」訓練
題目37 請舉出三個抽象度介於「生物」與「白粉蝶」之間的詞彙。
題目38 請舉出三個抽象度介於「溝通」與「iPhone」之間的詞彙。
題目39 請舉出三個抽象度介於「科技」與「ChatGPT」之間的詞彙。
題目40 請舉出五個抽象度介於「放進嘴裡的東西」與「寶礦力水得」之間的詞彙。
題目41 請舉出五個抽象度介於「自然」與「富士山」之間的詞彙。
題目42 請舉出五個抽象度介於「行星」與「日內瓦」之間的詞彙。
基本訓練2 「比喻」訓練
題目43 請用其他詞彙來比喻「ChatGPT」。
題目44 請用其他詞彙來比喻「行銷」。
題目45 請用其他詞彙來比喻「利息」。
題目46 請用其他詞彙來比喻「古民房的地爐」。
題目47 請用其他詞彙來比喻「編輯」。
題目48 請用其他詞彙來比喻「糾纏不休的男性」。
實踐訓練――「具體⇄抽象的調整」
題目49 該以何種抽象度向「其他業界」的人說明你的工作?
題目50 請使用比喻,向初次見面的人說明「自己的魅力」。
題目51 請使用比喻向初次見面的人說明「自家公司的業務」。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