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同一場夢,兩種文明的不同理解!
夢的語言變了,但是人的好奇從未改變
人類最早的神諭,也是最深的心理線索
東方追問命運,西方追尋自我
閉上眼睛,進入屬於你的夢境之旅
【跨文化視角:夢的意義從未如此多元】
本書以深具文化深度與理論架構的筆觸,剖析人類千百年來對夢的想像、理解與詮釋。東方將夢視為天地感應、祖靈託示與命運暗語,西方則以心理學觀點理解夢為潛意識的語言,是個體情緒、記憶與壓抑的再現。書中不僅回顧古代帝王解夢與宗教儀式的運作,更詳述現代心理治療中夢的功能與實務,建構出一座東西方夢觀的對照橋梁,讓讀者得以從文化比較的視角重新理解夢的深層意涵。
【夢的象徵、人物與場景:藏在睡眠裡的訊息密碼】
本書深入探討夢中各種常見意象──如親人、戀人、動物、死者、神靈與陌生人──在東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象徵意義。夢中父母的出現,在東方是祖蔭與倫理的顯影,在西方則可能是內在超我與原型的浮現;夢見死者,在東方可能代表祖靈召喚,在西方則是創傷修復的心理劇場。透過這些夢象的比較,讀者可以看見夢如何在不同文化中被賦予命運指引與心理意涵的雙重層次。
【解夢方法與分類:從命理詞典到心理對話】
東方解夢傾向以固定象徵與吉凶判定為主,建構出如《周公解夢》般的夢典系統;而西方則發展出從佛洛伊德到榮格的夢分析理論,鼓勵夢者透過自由聯想、情緒覺察與原型探索來詮釋夢境。書中比較各自的解夢工具、儀式與實務應用,如東方的補運、祭祖與夢占,對照西方的夢日誌、心理治療與清醒夢訓練,展現夢如何成為生活行動的指南與自我探索的入口。
【夢的文化核心:我們如何透過夢認識自己與世界】
夢是文化自我認識的一面鏡子。本書指出,東方將夢納入天命與倫理系統之中,視其為外在力量的介入與命運的縮影;而西方則將夢視為主體心理結構的延伸,是與自我深處對話的重要工具。夢的理解方式反映了一個文化如何看待宇宙秩序、生命意義與個體價值。本書不僅是解夢指南,更是一場跨文化的深度對話,引領讀者在現實與夢境之間,看見不同文明對「人是誰」這一問題的獨特回應。
本書特色
本書對比東西方對夢的理解與詮釋,從宇宙觀、心理學、宗教信仰等多重視角,展現夢作為文化載體的豐富性與多義性。書中探討夢的起源、象徵意涵、人物與場景,揭示東方將夢視為天命、祖靈或靈界訊息,而西方則解釋為潛意識的映射與心理整合過程。內容結合理論與實例,是一本引導讀者重新理解夢與自我關係的書籍。
作者簡介
周季元
專研文化心理學,長期從事東西方思想傳統的比較研究。研究領域涵蓋宗教符號與象徵、潛意識結構,特別關注夢作為文化語言在歷史中的演變與功能。以深入淺出的筆法,探討夢如何成為連結自我、信仰與文明的關鍵。
目錄大綱
第一章 夢是什麼:從神諭到潛意識的對照思維
第二章 夢的起源:是神靈提示還是情緒反射?
第三章 夢中的人:親人、貴人與陌生人象徵誰?
第四章 夢中出現的動物與物品:象徵誰?暗示什麼?
第五章 恐懼、災難與死亡夢:內心的聲音還是外在預兆?
第六章 夢中的愛與性:慾望、關係與文化壓力
第七章 神明與靈界:夢中「超自然」的文化對話
第八章 夢如何說話?象徵的系統差異
第九章 怎麼解夢?東西方的方法與工具
第十章 夢的價值:命運、療癒與自我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