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學全解:從科學理論到藝術靈感,掌握配色與色彩管理的關鍵技巧(應用篇)
祝詩揚 , 宋文雯 , 宋立民
- 出版商: 沐燁
- 出版日期: 2025-10-08
- 定價: $550
- 售價: 8.5 折 $468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186
- ISBN: 6267708675
- ISBN-13: 9786267708675
-
相關分類:
設計攝影 Photograph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為什麼螢幕和列印的顏色總對不上?
三原色到底是紅黃藍還是紅綠藍?
為什麼別人的配色看起來高級,我的卻總顯得「髒」?
這本書將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解開關於色彩的所有困惑!
光和物體的相互作用
我們看到的葉子的綠色裡,其實也包含了藍色、黃色和紅色。綠色是大腦最後的一個整體的印象,是接收到的所有波段的光的疊加效果。
如果光譜僅有綠色波段,甚至僅有單一波長時,葉子的綠就會綠得非常鮮豔、鋒銳,以至於顯「假」。單波長的綠顏色成分過於單一,在自然界中並不常見,缺少多種譜線疊加產生的柔和感、醇厚感。
在形成顏色的要素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人!
為了提高我們對視覺訊息的處理效率,大腦有許多對顏色訊息進行深加工的機制,並不是「一五一十」地反映眼睛傳過來的「原始」顏色訊息,而是透過神經網絡重新編碼、並對一些訊息進行了一系列訊號處理。比如,對動態訊號「劃重點」、白平衡校準、恢復固有色等。
這會使我們對顏色的判斷造成「偏差」。同樣的顏色,不同的觀察環境下,會給我們不同的感覺,產生不同的顏色外觀。
棘手的白色
如果你平時注意觀察,就會意識到,當我們看到一種飽和度很低、而明度又很高的顏色,就會認為它是白色。特別是,當這樣的顏色在其他顏色的映襯之下,你會毫不猶豫認為它是白色。
也就是說,白色其實是一種相對的顏色。如果周圍都是黑乎乎的東西,一個明度不那麼高的淺灰色,也會被認為是白色。例如右圖的「白色」色號其實是#EBEBEB(92%亮度),而不是常見的(100%亮度的)#FFFFFF。
另外,我們還會對不同照明環境(色溫和照度)下的白色內容累積觀察經驗。當我們處於熟悉的某種光源下,看見某個無色相的、明度高於某個經驗值的顏色,就會認為是白色。但其實提取出來的「白色」會被不同色溫的燈光渲染出不同的色相,並不一定是「正白色」。
為什麼說完全消滅色差是不可能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色差從何而來。
色差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同一種系統的色差,另一種是跨系統產生的色差。
同系統下的色差,就是指用同樣的呈色系統螢幕,或者印刷品時出現的色差。比如,即便同樣都用螢幕看同一張圖(RGB加法色),兩臺不同的螢幕往往也會有色差。同樣是印刷品,同一個印廠不同產線的成品都有可能不一樣。
想要獲得豐富多彩的顏色,每一個顯色系統從頭至尾有多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的引入,都會帶入造成色差的新因素。
本書特色
本書全面探索色彩的科學與藝術,從光的原理、色彩三屬性到表色體系與色度圖,層層解析顏色的本質。除理論基礎外,也涵蓋加減法色彩的應用、色差管理與螢幕校準,深入淺出地結合理論與實務。特別針對Photoshop調色與配色技巧進行實用說明,並延伸至設計與藝術中的用色哲學與技巧。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祝詩揚
參與多項色彩設計、色彩研究項目,多年來在多個媒體平台分享色彩知識,廣受好評。
宋文雯
利茲大學色彩學碩士,AIC國際色彩協會專業期刊(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our Association)編委會委員,著有《有性格的空間—色彩情感與室內配色指南》、《Colour Design of Company Logos》、《室內色彩環境設計》等中英文著作
宋立民
出版專著《春秋戰國時期室內形態研究》,參與編寫多部室內設計相關重要教材。
目錄大綱
前言
第7章 暗礁密布的Photoshop
第8章 用色之道:穩定vs有趣的關係
第9章 用色之法:色彩的「流動」
第10章 用色之術:一些「技巧」
第11章 軟體工具
第12章 硬體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