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霸權的易主 從日本半導體興衰看中國當前困局:產業政策、全球競爭、技術發展……日本半導體70年工業奇蹟與警示,探討中國在中美科技戰下的產業定位與戰略選擇
馮錦鋒 , 蓋添怡
- 出版商: 機曜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5-10-15
- 定價: $375
- 售價: 8.5 折 $319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62
- ISBN: 6267782069
- ISBN-13: 9786267782064
-
相關分類:
半導體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5~7天)
商品描述
日本為何在半導體競爭中跌落神壇?
矽谷模式難以複製,中國該如何突破產業困境?
國家政策整合、地緣政治背景、技術空轉風險……
回望VLSI時代的技術奇蹟,照見當代中國自主之難與破局之道
▎日本半導體的興起:從戰敗國到技術強權
本書以日本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作為主要敘述主線,從1950年代起步,一步步走向巔峰。書中指出,二戰後日本雖面臨國土焦土、經濟崩潰的局面,但在美國冷戰政策下成為其戰略盟友,因而獲得大量經濟與技術援助,迅速復甦。日本政府透過「官產學研」模式積極介入,培育包括NEC、東芝、日立等大型工業企業進軍半導體領域。特別是在1970年代實施VLSI(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畫後,快速完成技術躍升,最終在1985年超越美國,登上全球半導體龍頭地位。這段歷史不僅展示日本的學習與模仿能力,也凸顯出國家政策與產業合作的成功模式。
▎中美與日美的產業競爭對照:模式與格局的差異
作者透過日美半導體戰爭,對照當今中美半導體競爭,指出兩者在格局與本質上有所不同。1980年代的日本雖在技術上對美造成巨大壓力,但因為其戰略依賴美國,最終在半導體協議中讓步;而中國身為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其採取更為敵對與圍堵的態度。中國雖然嘗試複製日本的「引進超越」模式,但在國際政治與地緣戰略上面臨更多挑戰。此外,日本的產業政策重視自主核心技術與材料裝備的發展,這也是中國目前急需補足之處。
▎從歷史照見現實:中國半導體的鏡中自省
作者欲「以鏡為照」,本書藉日本半導體的歷史為中國半導體產業提供一面鏡子。書中特別提及中國在第三代半導體起步早、接觸早,但由於產學脫節與政策缺位,導致錯失領先契機。與日本相比,中國缺乏如VLSI那般全國動員的集中突破計畫,也缺少像通產省這種整合官民資源的強力主導部門。此外,書中提醒中國不可盲目自信當前產業遍地開花的現象,應著眼於全球競爭格局,理性制定產業戰略,補強基礎研究、設備、材料與人才鏈等核心環節。
▎合作與競爭並存:未來破局的路徑思考
面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地緣政治化趨勢,作者呼籲以開放心態面對競爭與合作。他引用《文明帝國》遊戲的例子指出,若一國自顧自發展、不進行技術交流,終將落後。未來中國半導體的破局之道,在於一方面持續投入自主技術創新,一方面加強國際合作與制度建設。此外,中國應重視「心境」與「靜競」的理念,意即要有耐心、有長遠規劃,既要沉得住氣、也要勇於競爭。透過借鑑日本的興衰歷程,中國或可在國際環境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半導體發展之路。
本書特色
本書以日本半導體七十年發展為主線,分階段剖析其崛起、巔峰與衰退的歷史過程,並從政策、技術、企業、國際競爭等層面全面解構其成敗關鍵。同時以日本為鏡,深入對照中國半導體當前困境與挑戰,提出可行的反思與借鑑。本書兼具產業深度與戰略視野,是難得系統性探討國際半導體發展差異的產業專著,極具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馮錦鋒
半導體產業知名專家,管理學碩士、工學博士、客座教授,著有《一砂一世界》、《芯路》。
蓋添怡
半導體資深投資人,曾任職科技公司、創投集團、金融公司等專業機構。
目錄大綱
前言
第1章 起步:日本半導體的崛起基礎(1953~1972)
第2章 成長:黃金十八年與技術追趕(1973~1991)
第3章 轉折:由盛轉衰的三十年(1992~2021)
第4章 合局:日本的再定位與出路探索(2022~)
第5章 中日未來:合作可能與政策選擇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