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輔助科研:深度學習革命
張浩
- 出版商: 科學出版
- 出版日期: 2025-09-01
- 售價: $1,428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492
- ISBN: 7030813413
- ISBN-13: 9787030813411
-
相關分類:
DeepLearning
- 此書翻譯自: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 A Deep Learning Revolution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系統介紹了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L)和深度神經網絡技術,這些技術正引領著從超級計算機模擬和現代實驗設施產生的數據集中進行科學發現。海量的實驗數據來源眾多,包括望遠鏡、衛星、基因測序儀、加速器和電子顯微鏡,以及位於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總部位於法國)托卡馬克裝置等國際大型設施。這些來源每年產生從數拍字節(petabytes)到艾字節(exabytes)級別的海量數據。科學家們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如何從這些數據中提取科學洞見,而最新的 AI發展成果對此至關重要。
目錄大綱
譯者序
第一部分 智能輔助科研簡介
1 第1章 人工智能輔助科研/3
1.1 科學發現簡史/3
1.2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深度神經網絡/4
1.3 人工智能與現代科學發現/5
1.4 本書介紹/6
1.5 總結/7
參考文獻/8
第2章 本書概要/9
2.1 概述/9
2.2 基本方法與內涵:第3~10章/10
2.3 探索應用領域:第11~26章/11
2.4 智能輔助科研生態圈:第27~33章/14
2.5 智能輔助科研前景:第34~38章/16
2.6 結語:AI 工具與概念:第39章和第40章/17
第二部分 基本方法與內涵
2 第3章 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據驅動科學:從模式到實踐/21
3.1 引言/21
3.2 發現收斂的模式/22
3.3 將模式轉化為正式過程/25
3.4 大型數據集的可擴展性和可計算性的設計原則/26
3.5 規模經濟——從 SkyServer到SciServer/27
3.6 開放科學和大型開放數據集/29
3.7 長期高價值數據集/30
3.8 未來發展趨勢與展望/34
致謝/35
參考文獻/35
第4章 數據科學大背景下的人工智能/37
4.1 引言/37
4.2 美國視角下的數據科學簡史/38
4.3 數據科學的“4+1”模型/39
4.4 “4+1”模型視角下的人工智能/41
4.5 可理解的 AI/43
4.6 結論/43
參考文獻/44
第5章 AlphaFold——蛋白質折疊問題的終結還是更偉大事物的開端/46
5.1 引言/46
5.2 背景/47
5.3 結果/48
5.4 DeepMind是如何贏得CASP的/50
5.5 AlphaFold蛋白結構數據庫/51
5.6 AlphaFold真的解決了蛋白質折疊問題嗎/51
5.7 對實驗結構生物學家的影響/53
參考文獻/54
第6章 人工智能在天文學中的應用/55
6.1 引言/55
6.2 早期應用:數字巡天/56
6.3 挑戰日益增加:時域天文學/56
6.4 應用日益廣泛/58
6.5 小結和展望/59
參考文獻/59
第7章 基於機器學習的覆雜儀器設計與優化/63
7.1 引言/63
7.2 機器學習的挑戰和要求/65
7.3 優化儀器操作性能/66
7.4 儀器設計優化/72
7.5 結論/74
參考文獻/74
第8章 實驗設備中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77
8.1 實驗設備的快速發展/77
8.2 什麼是“人工智能”/79
8.3 將AI/ML應用於實驗科學所面臨的挑戰/80
8.4 案例研究/81
8.5 AI/ML 在實驗和計算中的未來機遇/90
8.6 AI/ML 用於發現和理解科學全局/92
參考文獻/93
第9章 第一臺艾次超級計算機:加速人工智能輔助科研及在更多領域的應用/95
9.1 Fugaku:驅動智能輔助科研的尖端CPU型超級計算機/95
9.2 智能輔助科研的應用——案例研究/98
9.3 智能輔助科研的架構——過去、現在和未來/102
參考文獻/103
第10章 人工智能輔助科研的基準測試/106
10.1 引言/106
10.2 人工智能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108
10.3 方法和優點/112
10.4 未來發展方向/114
致謝/114
參考文獻/115
第三部分 探索應用領域
3 第11章 射電天文學與平方千米陣列/119
11.1 現代射電天文學與平方千米陣列/119
11.2 SKA 的大數據挑戰:為什麼需要人工智能/121
11.3 用於射電天文學圖像分析的人工智能/122
11.4 射電天文學時間域分析中的人工智能/124
11.5 SKA 的 AI 挑戰/126
參考文獻/127
第12章 天文學中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崛起/131
12.1 引言/131
12.2 機器學習在天文學中的崛起/132
12.3 開放數據與開放科學/133
12.4 開放框架的出現與機器學習的民主化/134
12.5 流數據環境下機器學習面臨的挑戰/134
12.6 物理驅動的機器學習方法/136
12.7 機器學習的可擴展性/137
12.8 科學中的培訓與軟件工程/138
12.9 未來的機遇與挑戰/139
參考文獻/139
第13章 人工智能輔助凈零排放/141
13.1 引言/141
13.2 人工智能在凈零排放中的應用/142
13.3 面向人工智能的凈零排放/150
13.4 結論與未來展望/151
參考文獻/152
第14章 人工智能在氣候科學中的應用/155
14.1 引言/155
14.2 氣候建模/155
14.3 氣候模型數據分析/159
14.4 人工智能在氣候科學中的地球觀測/161
14.5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將如何改變氣候科學/164
參考文獻/166
第15章 應用人工智能加速聚變能源研究/171
15.1 引言/171
15.2 核聚變反應堆在運行和控制中的挑戰/172
15.3 仿真的加速和驗證/174
15.4 設計優化/177
15.5 AI 與聚變的未來/177
參考文獻/177
第16章 人工智能為靈活彈性電網賦能/180
16.1 引言/180
16.2 電網運行虛擬化/181
16.3 人機協作以實現高效的電網運營/183
16.4 分布式能源資源促進高效的電網服務/185
16.5 本章小結/187
參考文獻/187
第17章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從太空觀測地球中的應用/190
17.1 引言/190
17.2 遙感中的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190
17.3 觀測目標/191
17.4 輻射轉移、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192
17.5 機器學習在解釋遙感圖像中的應用實例/195
17.6 結束語/196
參考文獻/196
第18章 植物和農業研究中的人工智能/200
18.1 引言/200
18.2 前景和預期/200
18.3 生物學挑戰/201
18.4 治理挑戰/202
18.5 數據挑戰/203
18.6 結論:AI 成為農業發展的促進平臺/205
18.7 資助說明/206
參考文獻/206
第19章 人工智能和病理學:指導治療和預測結果/209
19.1 引言/209
19.2 數字病理學:簡要背景/209
19.3 組織病理學數字化中人工智能的應用/210
19.4 總結/216
參考文獻/218
第20章 人工智能在流行病學建模中的作用/221
20.1 引言/221
20.2 建模方法/222
20.3 應用/224
20.4 決策支持工具/230
20.5 討論和總結/232
參考文獻/233
第21章 大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大理論融合下的虛擬人構建/237
21.1 引言/237
21.2 狹義的人工智能:傳統人工智能/238
21.3 人工智能能走多遠/239
21.4 傳統人工智能的問題/240
21.5 大人工智能的崛起/240
21.6 應對混亂/242
21.7 藥物發現中的大人工智能/242
21.8 大人工智能應用於虛擬人類/243
21.9 大人工智能的未來/245
參考文獻/246
第22章 定義生命科學領域中機器學習標準的路線圖/249
22.1 引言/249
22.2 挑戰/250
22.3 新興解決方案/251
22.4 機會/254
22.5 結論/255
參考文獻/255
第23章 人工智能輔助材料科學研究/257
23.1 引言/257
23.2 人工智能使構建材料模型成為可能/258
23.3 應用程序模式/260
23.4 自主科學/261
23.5 挑戰/262
23.6 結論與展望/264
參考文獻/265
第24章 人工智能加速材料發現/268
24.1 引言/268
24.2 人工智能如何推進材料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發展/269
24.3 人工智能輔助材料研發:挑戰與機遇/271
24.4 人工智能輔助材料研發:解釋性應用/272
24.5 人工智能輔助材料研發:前景和更加廣泛的影響/274
24.6 總結/274
參考文獻/274
第25章 人工智能與實驗粒子物理學/277
25.1 引言/277
25.2 粒子水平推斷/278
25.3 事件水平推斷/280
25.4 實驗水平推斷/282
25.5 模擬/285
25.6 結論/286
參考文獻/286
第26章 人工智能與理論粒子物理學/290
26.1 引言/290
26.2 代理模型:大海撈針/290
26.3 ML模型作為擬合函數/293
26.4 使用ML進行多維積分/293
26.5 LQCD/294
26.6 用於高效生成規範構型的ML方法:應用於格點規範理論/295
26.7 對比兩種黑盒子:LQCD與ML/296
26.8 ML預測平均值的偏差糾正的通用方法/298
26.9 物理感知ML模型的例子/299
26.10 無監督ML方法/300
26.11 探索可能理論的空間/300
26.12 從深度神經網絡解讀額外維度/302
26.13 結論/302
參考文獻/303
第四部分 智能輔助科研生態圈
4 第27章 Schema.org在科學研究數據中的應用/309
27.1 引言/309
27.2 使用 Schema.org增強Web搜索/310
27.3 數據集搜索:專用搜索門戶/312
27.4 Bioschemas(生物數據庫):生命科學的Schema.org/313
27.5 使用生物化學方案的應用程序/315
27.6 結論與未來研究方向/318
參考文獻/319
第28章 人工智能耦合高性能計算工作流/321
28.1 引言/321
28.2 無處不在的學習範式/321
28.3 “處處學習”範式示例/323
28.4 機器學習和科學計算流應用/327
28.5 討論/329
參考文獻/330
第29章 人工智能用於科學可視化/334
29.1 引言/334
29.2 具體的挑戰/335
29.3 科學可視化與人工智能/336
29.4 DNN應用案例:可視化替代模型/339
參考文獻/341
第30章 科學領域人工智能中的不確定性量化/346
30.1 引言/346
30.2 深度學習中的不確定性量化綜述/347
30.3 去偽存真/353
30.4 結語/355
參考文獻/356
第31章 面向下一代全球網絡集成系統與測試平臺的人工智能/358
31.1 引言/358
31.2 AI帶來的創新/359
31.3 開放研究面臨的挑戰/361
31.4 真實網絡的統計數據:美國能源科學網絡(ESnet)/363
31.5 背景:當前和新興的網絡技術/363
31.6 廣域網流量預測案例研究/366
31.7 邁向構建自動駕駛網絡/376
31.8 展望與下一步計劃/378
31.9 結論/378
參考文獻/379
第32章 人工智能在最優實驗設計與決策中的應用/382
32.1 引言/382
32.2 貝葉斯定律/383
32.3 先驗構建/384
32.4 在不確定性下的決策制定/386
32.5 最優實驗設計/387
32.6 結論:從精煉概率到擴大可能性/389
參考文獻/390
第33章 FAIR:讓數據為人工智能使用做好準備/393
33.1 FAIR 原則:數據科學的先決條件/393
33.2 機器可讀的元數據的重要性/394
33.3 FAIR 評估體系:進展如何/397
33.4 工業中的FAIR數據策略/398
33.5 前瞻/400
參考文獻/400
第五部分 智能輔助科研前景
5 第34章 科學大型語言模型/405
34.1 引言/405
34.2 從自然語言到科學語言/412
34.3 機遇和未解決的問題/414
34.4 結論/417
參考文獻/417
第35章 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人工智能/424
35.1 引言/424
35.2 傳感器/424
35.3 視聽系統架構/425
35.4 感知/426
35.5 總結/427
參考文獻/428
第36章 自動化人工智能驅動科學發現未來/430
36.1 引言/430
36.2 人工智能主導的科研自動化/431
36.3 關鍵裏程碑/432
36.4 人工智能引領科學發現的未來/434
36.5 人工智能輔助科研的評級/435
36.6 結論/436
參考文獻/437
第37章 科學智能系統中的反思能力/439
37.1 引言:80 年來的人工智能輔助科研/439
37.2 人工智能對科學的重要性/440
37.3 科研導向的通用智能能力體系:深思型人工智能/441
37.4 人工智能科學系統的具體能力:核心能力/442
37.5 科學智能系統中的反思能力/443
37.6 結論/446
參考文獻/446
第38章 機器學習與因果推理的接口/448
38.1 引言/448
38.2 解釋深度神經網絡的預測/448
38.3 利用連續處理推斷非線性因果關系/453
38.4 結論/456
參考文獻/457
第六部分 結語:AI工具與概念
6 第39章 深度學習與機器學習概述/463
39.1 引言/463
39.2 經典人工智能/機器學習/464
39.3 深度學習組件/465
39.4 深度學習網絡/468
參考文獻/473
第40章 各章討論的主題、概念和人工智能方法/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