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高速通信技術 (SerDes與以太網技術在傳感器和顯示屏上的應用)

汪浩楠 方明鍇 何巍 李巍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4-01
  • 售價: $1,494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63
  • ISBN: 7111777905
  • ISBN-13: 9787111777908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這本書全面介紹了面向汽車的新型SerDes和以太網高速通信解決方案。它涉及核心物理組件,如電纜、連接器或PCB設計,以及物理層處理、特定用例協議等。作者提供了關於各種技術選擇的上下文和背景,其目的是幫助讀者端到端地瞭解當前的生態系統。本書內容包括概述及背景、汽車應用案例、汽車環境、汽車電磁環境、汽車通道、電源、汽車SerDes技術、高速汽車以太網、相關標準和協議、測試和認證。本書適合汽車電子和通信工程師閱讀使用,也適合車輛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邁克爾·凱恩德爾於1990年加入寶馬公司,並自此一直從事車載通信技術的工作。他見證了汽車行業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並積極參與了寶馬多項車載通信系統的研發與實施。邁克爾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使他成為寶馬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寶貴資產,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顯著貢獻。

目錄大綱

前言
時間線
縮略語與術語
第1章 概述及背景
1.1 高速傳感器和顯示屏用例的獨特特性
1.2 汽車SerDes背景
1.2.1 “SerDes”的起源
1.2.2 汽車SerDes術語
1.2.3 汽車SerDes現狀
1.3 汽車以太網背景
1.3.1 “Ethernet”的起源
1.3.2 汽車行業中的以太網
1.3.3 HS(高速)汽車以太網簡介
1.4 參考文獻
第2章 汽車應用案例
2.1 顯示屏
2.1.1 汽車顯示屏簡史
2.1.2 顯示屏基礎知識及術語
2.1.3 顯示架構
2.1.4 顯示屏典型的通信相關要求
2.2 攝像頭
2.2.1 汽車攝像頭簡史
2.2.2 攝像頭基礎知識和術語
2.2.3 攝像頭架構
2.2.4 攝像頭軟件、功能安全與信息安全
2.2.5 攝像頭的典型通信需求
2.3 其他傳感器
2.3.1 相關傳感器類型
2.3.2 傳感器的整體比較和架構考慮
2.4 其他應用案例
2.5 參考文獻
第3章 汽車環境
3.1 汽車行業本身
3.1.1 汽車產品
3.1.2 汽車的研發和生產
3.2 一般汽車要求
3.2.1 與使用有關的要求
3.2.2 監管要求
3.3 汽車半導體
3.3.1 半導體質量
3.3.2 半導體性能
3.3.3 半導體供應
3.4 參考文獻
第4章 汽車電磁環境
4.1 電磁兼容性(EMC)
4.1.1 電磁幹擾的基本原理
4.1.2 相關EMC等級
4.1.3 EMC測試方法概述
4.1.4 屏蔽對EMC的影響
4.2 靜電放電(ESD)
4.2.1 無電源ESD
4.2.2 供電式ESD
4.2.3 如何實現ESD保護
4.3 參考文獻
第5章 汽車通道
5.1 通道定義
5.2 通道描述
5.2.1 阻抗
5.2.2 散射參數
5.2.3 通道參數
5.3 電纜和連接器
5.3.1 電纜
5.3.2 連接器
5.3.3 何去何從
5.4 印製電路板
5.5 參考文獻
第6章 電源
6.1 利用通信傳輸電力
6.1.1 電源接通的一般註意事項
6.1.2 差分供電(PoD)電纜
6.1.3 同軸電纜供電
6.2 省電模式
6.2.1 電源模式之間的轉換
6.2.2 低功耗模式
6.2.3 深度睡眠與喚醒
6.2.4 淺睡眠
6.3 參考文獻
第7章 汽車SerDes技術
7.1 模擬傳輸
7.2 低壓差分信號(LVDS)
7.3 專有汽車SerDes技術
7.3.1 德州儀器的平板顯示屏(FPD)鏈路
7.3.2 模擬設備公司的千兆多媒體串行鏈路(GMSL)
7.3.3 Inova公司的汽車像素鏈路(APIX)
7.3.4 索尼公司的千兆視頻接口(GVIF)
7.4 MIPI A-PHY/IEEE
7.4.1 A-PHY概述和術語
7.4.2 A-PHY通道
7.4.3 A-PHY物理層
7.4.4 A-PHY數據鏈路層和更高層
7.5 ASA動態鏈路(ASAML)
7.5.1 ASAML通道
7.5.2 ASAML物理層
7.5.3 ASAML數據鏈路層
7.5.4 ASAML安全性與防護性
7.5.5 ASAML應用流封裝協議(ASEP)
7.6 參考文獻
第8章 高速汽車以太網
8.1 物理(PHY)層技術
8.1.1 適用於2.5、5和10Gbit/s的IEEE 802.3ch
8.1.2 用於25Gbit/s的IEEE 802.3cy
8.1.3 通過光學介質實現2.5~50Gbit/s速率的IEEE 802.3cz
8.1.4 非對稱以太網
8.2 相關協議
8.2.1 節能
8.2.2 時間敏感網絡(TSN)的服務質量(QoS)
8.2.3 安全
8.3 汽車以太網與汽車SerDes
8.3.1 原理比較
8.3.2 具體比較
8.4 參考文獻
第9章 相關標準和協議
9.1 顏色格式
9.2 視頻壓縮格式
9.2.1 (M)JPEG
9.2.2 MPEG(H.26x)
9.2.3 VESA顯示壓縮編解碼器
9.3 內容保護
9.4 音頻接口
9.5 控制接口
9.5.1 通用輸入/輸出(GPI/O)
9.5.2 串行外設接口(SPI)
9.5.3 集成電路總線(I2C)
9.5.4 MIPI改進型集成電路總線(I3C)
9.5.5 改用內存映射
9.6 攝像協議
9.6.1 MIPI CSI-2
9.6.2 MIPI D-PHY和C-PHY
9.6.3 MIPI CCS和CSE
9.7 顯示協議
9.7.1 開放式LVDS數字接口(OpenLDI)
9.7.2 數字視頻接口(DVI)
9.7.3 高清多媒體接口(HDMI)
9.7.4 MIPI顯示串行接口(DSI-2)
9.7.5 顯示埠(DP)和嵌入式顯示埠(eDP)
9.7.6 V-by-One
9.7.7 通用串行總線(USB)-C
9.7.8 概述與比較
9.8 參考文獻
第10章 測試和認證
10.1 開發方法和測試
10.1.1 瀑布模型
10.1.2 V模型
10.1.3 敏捷開發
10.2 專為可測試性而設計
10.2.1 內置狀態寄存器和質量指示器
10.2.2 信息的可訪問性
10.2.3 測試掃描線
10.2.4 環回測試
10.2.5 內建自測試功能
10.3 測試特性
10.3.1 測試指標
10.3.2 被測設備
10.4 測試規範
10.4.1 ISO 9646一致性測試方法
10.4.2 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