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詳解

程增木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9-01
  • 售價: $480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16
  • ISBN: 7111781937
  • ISBN-13: 9787111781936
  • 相關分類: 自駕車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商品描述

本書以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為主線, 全書分為六章, 內容包括: 智能網聯汽車及相關技術概念、智能網聯汽車專用傳感器技術原理與應用、智能網聯汽車環境感知技術原理與應用、智能網聯汽車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技術原理與應用、智能網聯汽車路徑規劃技術、智能網聯汽車車輛控制技術原理與應用。 本書的特點是理論結合相關應用, 從基本原理介紹入手, 介紹各種技術的相關原理、發展現狀以及實際應用案例, 並配有圖片及部分代碼進行說明。本書內容涵蓋智能網聯汽車中常見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方式, 感知算法包括基於相機的2D 和3D 感知算法、激光雷達感知算法、毫米波雷達感知算法等; 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技術包括慣性導航技術、同步定位與建圖技術、基於濾波的融合定位算法和基於圖優化的建圖方法; 路徑規劃技術包括全局路徑規劃技術與局部路徑規劃技術; 車輛控制算法包括傳統車輛橫縱向控制算法講解、LQR 和MPC算法詳解。 全書內容深入淺出, 適合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進階學習資料, 可以作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書籍, 也可供專業人員進一步學習使用。

作者簡介

程增木,南京芯和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車輛開發部項目經理, 工程師,合肥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芯片之家(chiphome)聯合創始人, 註冊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中國自動化學會及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中科信軟科培訓中心講師,得捷電子KOL講壇大師。

目錄大綱

前言
章 
智能網聯汽車及
相關技術概念 001
一、智能網聯汽車的相關概念. . . 001
1 . 自動駕駛汽車. . . 001
2 . 車聯網. . . 001
3 . 智能網聯汽車. . . 002
4 . 智能交通系統. . . 002
二、智能網聯汽車的系統構成. . . 002
1 . 環境感知層. . . 003
2 . 智能決策層. . . 003
3 . 控制和執行層. . . 003
三、自動駕駛汽車的分級. . . 003
四、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現況. . . 004
1 . 智能網聯汽車的主流技術方案. . . 004
2 . 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和法規. . . 005
3 . L2 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 . 006
4 . V2 X 技術的發展. . . 007
5 . 智能網聯汽車的當前應用. . . 008
五、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技術. . . 010
1 . 環境感知技術. . . 010
2 . 無線通信技術. . . 010
3 . 智能互聯技術. . . 010
4 . 車載網絡技術. . . 011
5 . 駕駛輔助技術. . . 011
6 . 信息融合技術. . . 011
7 . 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技術. . . 011
8. 人機交互技術. . . 012
9 . 高精度地圖技術. . . 012
10 . 異構網絡融合技術. . . 013
11 . 交通大數據處理的關鍵技術. . . 014
12 . 交通雲計算關鍵技術. . . 016
第二章 
智能網聯汽車專用
傳感器技術原理與
應用
017
一、視覺傳感器. . . 017
1 . 視覺傳感器的結構原理. . . 017
2 . 視覺傳感器的安裝與標定. . . 020
3 . 視覺傳感器的數據結構及處理流程. . . 022
二、毫米波雷達. . . 022
1 . 3 D 毫米波雷達的結構原理. . . 022
2 . 4 D 毫米波雷達的結構原理. . . 024
3 . 毫米波雷達的工作原理及數據結構. . . 026
三、激光雷達. . . 026
1 . 激光雷達的結構原理. . . 027
2 . 激光雷達的工作原理. . . 027
3 . 激光雷達的數據結構. . . 028
四、超聲波傳感器. . . 030
1 . 超聲波傳感器的結構原理. . . 030
2 . 超聲波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 . 030
3 . 超聲波傳感器的應用. . . 031
第三章 
智能網聯汽車環境
感知技術原理與
應用
033
一、基於相機的2D 視覺感知. . . 034
1 . 物體檢測算法. . . 034
2 . 物體跟蹤算法. . . 041
3 . 語義分割算法. . . 043
二、基於相機的3 D 視覺感知. . . 046
1 . 單目3 D 感知——物體檢測. . . 046
2 . 單目3 D 感知——深度估計. . . 051
3 . 雙目3 D 感知. . . 052
三、激光雷達. . . 054
1 . 激光雷達點雲數據預處理算法. . . 054
2 . 激光雷達點雲數據傳統處理算法. . . 060
3 . 激光雷達目標檢測算法. . . 063
4 . 激光雷達點雲語義分割算法. . . 068
5 . 激光雷達點雲實例分割算法. . . 073
6 . 激光雷達點雲全景分割算法. . . 075
四、毫米波雷達. . . 079
1 . 基於傳統算法的運動目標檢測. . . 079
2 . 基於傳統算法的運動目標跟蹤. . . 080
3 . 基於稀疏點雲+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與跟蹤算法
. . . 083
4 . 基於稠密數據塊+深度學習的目標檢測與跟蹤算法
. . . 085
第四章 
智能網聯汽車多傳
感器融合定位技術
原理與應用
093
一、慣性導航基礎. . . 093
1 . 慣性導航技術及器件概述. . . 093
2 . 慣性器件的誤差分析. . . 095
3 . 慣性器件的內參標定. . . 098
4 . 慣性導航解算基礎. . . 099
5 . 慣性導航解算方法. . . 103
二、同步定位與建圖技術. . . 104
1 . ICP 算法. . . 106
2 . NDT 算法. . . 107
3 . 基於特征的建圖算法. . . 111
三、基於濾波的融合定位算法. . . 115
1 . 濾波器的基本原理. . . 115
2 . 卡爾曼濾波. . . 117
3 . 擴展卡爾曼濾波. . . 118
4 . 基於濾波器的融合算法. . . 119
四、基於圖優化的建圖算法. . . 126
1 . 預積分模型. . . 126
2 . 基於圖優化的融合定位流程. . . 129
3 . 邊緣化原理. . . 129
4 . 基於地圖定位的滑動窗口模型. . . 130
5 . LIO?SAM 算法. . . 135
第五章 
智能網聯汽車路徑
規劃技術
140
一、智能網聯汽車路徑規劃概述. . . 140
1 . 全局路徑規劃. . . 141
2 . 局部路徑規劃. . . 142
3 . 軌跡規劃. . . 145
二、環境地圖的表示方法. . . 145
1 . 柵格地圖. . . 145
2 . 幾何地圖. . . 146
3 . 拓撲地圖. . . 146
4 . 混合地圖. . . 146
5 . 高精度地圖. . . 146
三、Dijkstra 算法. . . 147
四、A* 算法. . . 149
1 . 基於MATLAB 仿真試驗結果. . . 151
2 . 小結. . . 152
3 . A* 算法的優化與改進. . . 153
4 . 柵格地圖的優化. . . 154
五、自動駕駛汽車的全局路徑規劃. . . 155
六、局部路徑規劃. . . 157
1 . RRT(Rapidly - Exploring Random Tree)算法
. . . 158
2 . RRT* (Rapidly - Exploring Random Tree star)
算法. . . 160
3 . Lattice 算法. . . 162
第六章 
智能網聯汽車車輛控制技術原理與應用 171
一、反饋控制理論. . . 171
二、車輛縱向控制. . . 175
1 . 車輛縱向動力學模型. . . 175
2 . PID(比例- 積分- 微分)控制. . . 177
3 . 巡航控制系統. . . 182
4 . 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 . . 186
三、車輛橫向控制. . . 188
1 . 車輛橫向運動學模型. . . 188
2 . Pure Pursuit 算法. . . 191
3 . Stanley 算法. . . 193
四、LQR 算法. . . 195
1 . LQR 的基本原理. . . 195
2 . LQR 的求解. . . 196
3 . 二自由度車輛橫向動力學模型. . . 197
4 . 基於LQR 的軌跡追蹤算法. . . 199
五、MPC 算法. . . 201
1 . MPC 的基本原理. . . 201
2 . 無約束線性MPC . . . 202
3 . 帶約束的線性及非線性MPC . . . 205
4 . 曲線坐標系車輛動力學模型. . . 206
5 . 基於曲線坐標系的MPC 控制算法代價函數計算. . . 208
6 . 基於曲線坐標系的MPC 控制算法不等式約束及松弛因子計算. . . 211
參考文獻
215
1.三大核心優勢,定義專業深度 理論與工程雙驅動:從傳感器物理原理到算法代碼實現,兼顧學術嚴謹性與工程可落地性。 實測數據支撐:引用KITTI/NuScenes等常用數據集,對比多種算法性能。 行業專家背書:一線 工程師程增木執筆,融合現代摩比斯、新勢力車企研發經驗,含德國大眾等 合作案例。 2.靶向讀者?技術價值 企業工程師:實戰內容豐富,附有部分代碼,助力產學研結合開發。 高校師生:理解自動駕駛核心算法,可作為高校師生學習、研究的教材。 產業決策者:深度了解算法相關原理與應用,優化供應鏈布局與產品技術路線。 3.主編程增木,博士,中國自動化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程科技專家庫專家,SAE International中國汽車智能網聯行業 技術專家,華南理工大學零工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自動化學會自動化與人工智能科普百人團專家,2021焉知汽車年度人物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