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的量子組織:Web3.0賦能管理變革

馬小峰,何偉

  • 出版商: 機械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8-01
  • 售價: $534
  • 語言: 簡體中文
  • ISBN: 7111788532
  • ISBN-13: 9787111788539
  • 相關分類: 區塊鏈 Blockchain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是一部融合前沿管理理念與數字技術的實踐指南。作者基於對企業轉型的困 惑,從量子力學中汲取創新靈感,將“量子管理”與區塊鏈技術結合,為組織變革提 供全新解法。在數字技術加速疊代的當下,傳統管理模式難以為繼,本書通過晨星、 海爾等企業案例揭示:量子思維倡導的“自我管理”與“共同繁榮”理念,能有效應 對技術變革帶來的不確定性。作者創新性提出鏈群合約組織模型,結合Web3.0 技術 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協作特征,構建適應數字經濟的管理範式。書中深入剖析以太坊 等標桿案例,並解讀上海數交所、中遠海運等企業的本土化實踐,展現量子管理在組 織架構、商業生態中的實踐路徑。全書不僅剖析管理哲學, 呈現從理論到工具的完 整實踐方案,助力企業在數字時代實現組織革新與可持續發展,為企業主、管理者及 創新者提供破局思考與行動指南。

作者簡介

馬小峰 荷蘭萊頓大學技術管理博士,擔任同濟大學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及博士生導師、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區塊鏈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證券技術標準委員會專家委員、 電子信息職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數字經濟百人會執行委員、中國數據資產管理50 +論壇創始成員、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 工程研究中心特聘專家。曾擔任江蘇省“大數據+”產業鏈首席專家、東航集團信息化主任專家委員、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金融區塊鏈專家委員、上海經信委和交通委區塊鏈專家、雲南省馬小峰專家工作站負責人。主筆《 職業技術技能標準 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GZB:2-02-10-15),主編全國專業技術人員新職業培訓教程《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十四五” 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塊進一步——區塊鏈素養提升課》、中國科協新一代信息技術系列叢書之一《區塊鏈導論》。擔任 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於區塊鏈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可靠監管技術研究”課題負責人, 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發計劃“大數據情境下的 信用平臺及金融信用創新應用研究——長三角征信鏈創新示範應用與實踐”課題負責人。作為核心成員參加了央行“智能化金融科技監管工具”和中國工程院“我國智能化金融科技監管發展戰略研究”等重大金融科技研究課題。牽頭“上海區塊鏈應用的突破口研究”“蘇州市金融科技產業規劃”等產業咨詢項目,並擔任中國工程院重大戰略咨詢研究項目“山西省區塊鏈產業規劃與布局戰略研究”課題負責人和中國工程院重點戰略咨詢項目“金融科技賦能雲南省面向RCEP 跨境貿易戰略研究”課題負責人。 先後給 、 、交通運輸部、江蘇省政府、中國浦東幹部學院、上海市政府辦公廳、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江蘇省 、上海市徐匯區政府、上海市金山區政府等領導幹部授課。 何 偉 企業數字化管理和量子組織轉型顧問。法國蒙彼利埃大學可持續發展管理博士在讀,上海財經大學金融MBA,上海外國語大學對外漢語本科學歷(同時擁有華東理工大學商務管理本科學歷、上海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學歷),具備多專業覆合知識結構。具有十余年企業數字化管理和人才戰略落地實踐經驗, 人力資源管理師, ITS(信息技術專家認證)培訓師。歷任萬和紫荊實業副總裁、綠地城建集團人力資源中心副總、外灘老建築公司行政人事總監等中高層管理職務。2018 年上海市 HR(人力資源)經理人,翻譯著作《量子領導力:商業新意識》《卓有成效的招聘管理》。
 

目錄大綱

序一 錢旭紅
序二 王方華
序三 彭劍鋒
序四 陳勁
前 言

不確定性商業時代,新型組織顯威力
一、多種趨勢加劇競爭,企業家共同面臨不確定性的嚴峻挑戰 ...002
(一) 消費者日益成熟 ...002
(二)新數字科技不斷湧現 ...004
(三)人力對被機器取代的焦慮 ...005
(四)政策和經濟周期變化加快 ...007
二、“自我管理”的量子組織新管理,晨星和海爾的故事帶來啟發 ...008
(一)美國晨星:沒有專職老板,如何做到世界 ...010
(二)中國海爾:從人人都是CEO,到基於數字平臺的量子組織建設 ...013
三、充滿神秘的“量子”概念,成為管理學的新熱詞 ...017
(一)量子思維成為商業管理新熱詞 ...017
(二)一項系統性的變革探索:從量子力學到數字商業革新 ...020
第二章
量子思維倡導共榮,與東方文化相契合 025
一、從尊重個體到共同繁榮,量子思維底層邏輯中的人類可持續 ...026
(一)量子思維與量子力學 ...026
(二)量子的影響,從自然科學到人文和管理科學 ...030
二、“共同繁榮”的量子思想,無法在西方成為主流意識 ...036
(一)量子思維在西方萌芽 ...036
(二)傳統思維成為阻礙共同繁榮的根源 ...040
(三)量子思維有助破局 ...043
三、文化基因契合,量子思維為什麼“花開西方,香飄東方” ...044
(一)量子管理,香飄東方 ...044
(二)量子管理的本質就是中國管理哲學 ...045
(三)用量子管理思維再看中國商業案例 ...048
四、溝通對話,共情變革,量子思維為“共榮的未來”保駕護航 ...049
(一)思維的基本假設趨同,才是人類共榮的前提 ...049
(二)當今世界面臨的思維分裂危機 ...050
(三)用量子思維融合對話的優勢 ...051
第三章
Web3.0 與新時代的量子管理 053
一、從Web1.0 到Web3.0,新技術發展背後的人文危機 ...054
(一)互聯網技術起源與Web1.0 時代 ...055
(二)功能與社交互聯網與Web2.0 時代 ...056
(三)Web2.0 時代伴生的新問題 ...060
(四)人類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 ...062
(五)創新機制,利用Web3.0 實現技術普惠 ...067
二、Web3.0,新技術如何助力我們脫離人文困境 ...069
(一)Web3.0 技術的三個新特征 ...070
(二)Web3.0 技術將如何影響商業系統 ...073
(三)Web3.0 呼喚每個人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075
三、Web3.0 實現新管理大有可為 ...076
(一)以廣泛連接為特點的新商業模式倒逼組織變革 ...076
(二)勞動者正在“自我”覺醒,新組織建設需要新方法論 ...078
(三)消費互聯網野蠻生長,急需新技術和量子思維來引導 ...079
(四)雙劍齊發,困境突破之路 ...080
第四章
遙望星空:Web3.0 技術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組織新模型 083
一、傳統組織模型的底層邏輯與面臨的環境巨變 ...084
(一)傳統組織模型的底層邏輯 ...084
(二)傳統組織模型面臨的環境巨變 ...092
二、 時代的“道”組織模型 ...096
(一)模型 層:量子世界觀的“道”與量子組織觀的“道” ...096
(二)模型第二層:企業管理的“道”與組織存在的“道” ...099
(三)模型第三層:企業管理實踐的“道”與組織
變革實踐的“道” ...102
(四)模型 頂層:“時代”的組織與企業管理 ...105
三、數字時代的新組織模型 ...108
(一)鏈群合約組織模型的基礎 ...108
(二)鏈群合約組織模型揭秘 ...116
第五章
洋為中用: 企業如何摸索新組織治理 133
一、以太坊:Web3.0 鏈群合約組織的海外樣板 ...134
(一)與以太坊相關的一些重要概念 ...135
(二)以太坊的自治管理:用技術創新重塑組織管理 ...137
(三)以太坊組織與管理架構的優勢總結 ...142
二、中國特色的鏈群合約組織探索 ...144
(一)上海數據交易所:為企業打造共同的數據——數字基座 ...145
(二)中遠海科:用數據建立 多優質的連接 ...152
(三)快來掌櫃:借用數據和系統實現權力下放 ...161
第六章
數字經濟,Web3.0 融合量子管理的大未來 171
一、中國企業利用Web3.0 實現組織新管理的美好未來 ...172
(一)新組織:進一步解放生產和天性 ...173
(二)新邏輯:各安其所,共生共榮 ...174
(三)新引擎:實現以創新驅動發展 ...176
(四)新動力:激發個體的責任感和智慧 ...179
二、未來十年, 的“運勢”已經悄悄到來 ...182
(一) 開動印鈔機,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中 ...182
(二)貨幣錨從“地租”轉為“數租”的歷史機遇 ...186
(三)新錨下的數字經濟,需要量子思維和 Web3.0 的融合 ...192
? 跨界融合: 首部將量子管理、區塊鏈技術與Web3.0深度融合的商業指南,填補傳統管理書籍技術視角缺失空白。 ?中西融合管理哲學:揭秘量子思維為何在東方落地開花,將丹娜·左哈爾的西方理論與中國傳統管理智慧結合,賦予企業管理文化自信。 ?破解數字經濟轉型困局:直擊企業數字化時代「組織僵化、創新乏力、管理滯後」三大痛點,以量子管理破局傳統管理模式,提供可落地的組織變革方案。 ?認知升維工具:打破傳統管理思維桎梏,用量子思維重構商業邏輯,助讀者搶占數字經濟時代「降維打擊」認知高地。 ?實戰案例+工具包:晨星、海爾、上海數交所、中遠海運等 外標桿案例深度解析,鏈群合約組織模型、Web3.0技術架構「手把手」教學,拒 空談理論。 ?長期主義實踐指南:不止於工具方法論, 傳遞數字時代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技術向善、管理向新、企業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