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架構詳解與應用實戰

薛棟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5-07-01
  • 售價: $539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28
  • ISBN: 7115669309
  • ISBN-13: 9787115669308
  • 相關分類: DeepLearningMachine Learning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 DeepSeek架構詳解與應用實戰-preview-1
  • DeepSeek架構詳解與應用實戰-preview-2
DeepSeek架構詳解與應用實戰-preview-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模型逐漸成為推動智能化革命的核心動力。DeepSeek作為業界領先的大模型架構,憑借其高效的架構設計、強大的計算能力及廣泛的應用場景,吸引了眾多開發者和研究者的關註。本書全面解析DeepSeek的技術細節,從底層架構到硬件優化,從模型訓練到推理部署,涵蓋了DeepSeek的核心技術與應用實踐。全書共10章,內容涵蓋人工智能及大模型的基礎知識、DeepSeek的底層架構技術、硬件協同優化、DeepSeekMoE的模型設計與微調、多模態大模型的創新、推理模型的優化策略、稀疏矩陣技術的應用、DeepSeek模型的本地部署、DeepSeek應用開發實戰等。書中不僅詳細講解了DeepSeek的關鍵技術,如混合專家(MoE)架構、動態任務分配、稀疏激活機制等,還深入剖析了分布式計算、量化訓練、蒸餾優化等核心知識。

本書適合大模型開發者、企業技術人員、人工智能研究人員及愛好者、開源工程師與愛好者閱讀。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工程實踐,本書都能為讀者提供全面的知識體系與實操指南,助力讀者掌握DeepSeek的技術精髓。

作者簡介

作者從2024年初就開始跟蹤研究這個大模型,自己研發了多款大模型,發布多個垂直領域的大模型項目,如心理領域的 MindChat( 漫談 )、醫療領域的 Sunsimiao( 孫思邈 )、教育領域的 GradChat( 錦鯉 )。作者從2024年初就開始跟蹤研究這個大模型,自己研發了多款大模型,發布多個垂直領域的大模型項目,如心理領域的 MindChat( 漫談 )、醫療領域的 Sunsimiao( 孫思邈 )、教育領域的 GradChat( 錦鯉 )。

目錄大綱

目 錄

第 1章 人工智能和DeepSeek全景概覽 1

1.1 人工智能介紹 1

1.1.1 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與應用領域 1

1.1.2 人工智能的四個階段 2

1.1.3 從規則驅動到數據驅動的範式轉變 3

1.2 大模型介紹 4

1.2.1 大模型的原理和作用 4

1.2.2 主流大模型介紹 4

1.3 DeepSeek的創新之光 6

1.3.1 DeepSeek公司簡介 6

1.3.2 DeepSeek對人工智能市場的影響 7

1.3.3 DeepSeek的應用場景 7

1.3.4 DeepSeek的未來展望 9

1.3.5 DeepSeek的主要產品和開源信息 9

1.3.6 DeepSeek與其他模型的對比 11

第 2章 DeepSeek底層架構技術揭秘 14

2.1 Transformer架構技術 14

2.1.1 Transformer介紹 14

2.1.2 Transformer的核心組件 15

2.1.3 聚焦智慧:多頭註意力機制揭秘 16

2.1.4 多頭潛註意力概述 17

2.2 動態任務分配的核心法則 18

2.2.1 動態任務分配的特點和原理 18

2.2.2 動態任務分配的應用場景 19

2.3 稀疏激活機制探秘 22

2.3.1 稀疏激活機制介紹 22

2.3.2 稀疏激活機制的實現方式 23

2.3.3 稀疏激活機制的應用領域 26

2.4 混合專家架構技術解析 28

2.4.1 MoE架構介紹 28

2.4.2 MoE架構的特點 29

2.4.3 MoE架構的應用 30

2.4.4 DeepSeek中的MoE架構介紹 31

2.5 歸一化技術 32

2.5.1 歸一化技術的必要性 33

2.5.2 微調脈動:LayerNorm技術原理 33

2.5.3 輕量替代:RMSNorm技術探秘 34

2.6 模型訓練與優化技術 35

2.6.1 多令牌預測技術 35

2.6.2 高效並行策略 36

2.6.3 混合精度訓練與量化策略 37

2.6.4 EMA顯存優化 38

2.6.5 結構創新:頭尾參數共享策略 39

第3章 DeepSeek硬件協同架構分析 40

3.1 異構計算支持與適配 40

3.1.1 多加速器融合適配層設計 40

3.1.2 算子級優化與定制化指令集整合 41

3.2 內存管理與優化策略 43

3.2.1 顯存碎片化解決策略與動態內存分配 43

3.2.2 梯度內存復用與跨設備一致性管理 45

3.3 分布式計算與通信優化框架 46

3.3.1 分布式架構設計原則與網絡拓撲優化 46

3.3.2 主流分布式框架的適配與改進 47

3.3.3 異步通信、數據一致性與同步機制 48

3.4 高性能計算優化與資源調度 49

3.4.1 並行計算模型 49

3.4.2 動態負載均衡與資源智能調度 50

3.4.3 緩存優化與內存訪問加速技術 51

3.5 DeepSeek的專屬 GPU優化與異構加速實踐 52

3.5.1 GPU計算架構優化與深度集成 52

3.5.2 GPU編程模型、FP8 精度與量化策略 53

3.5.3 異構計算平臺搭建及實戰案例 53

第4章 DeepSeekMoE模型全景剖析 55

4.1 DeepSeekMoE架構介紹 55

4.1.1 背景介紹 55

4.1.2 架構解碼:DeepSeekMoE的策略藍圖 56

4.1.3 異同論劍:與傳統MoE架構的關鍵差異 57

4.2 DeepSeekMoE原理透視 57

4.2.1 細粒度專家細分 57

4.2.2 共享專家隔離 58

4.2.3 負載平衡 59

4.3 DeepSeekMoE模型的微調 61

4.3.1 DeepSeekMoE模型微調技術介紹 61

4.3.2 ZeRO加持:大模型優化 62

4.4 DeepSeekMoE模型性能評估 66

4.4.1 訓練數據和分詞 66

4.4.2 硬件基礎設施 67

4.4.3 超參數配置 68

4.4.4 評估基準 69

4.4.5 評估結果 70

4.4.6 與密集模型的對比 71

4.4.7 DeepSeekMoE 2B測試 73

4.5 消融研究 74

4.5.1 消融研究介紹 74

4.5.2 消融研究在大模型中的應用 74

4.5.3 DeepSeekMoE模型的消融研究 75

4.6 DeepSeekMoE 16B測試 76

4.6.1 訓練數據和分詞 76

4.6.2 設置超參數 77

4.6.3 評估基準 78

4.7 DeepSeekMoE 16B 的對齊 79

4.7.1 測試設置 79

4.7.2 評估結果 80

第5章 DeepSeek多模態大模型架構 83

5.1 DeepSeek多模態大模型的發展軌跡 83

5.2 Janus模型剖析 84

5.2.1 架構介紹  84

5.2.2 多模態理解路徑 85

5.2.3 視覺生成路徑 88

5.2.4 自回歸Transformer 94

5.2.5 三階段訓練策略 96

5.2.6 Janus 模型的推理與擴展性 97

5.3 Janus-Pro模型的深入探索 98

5.3.1 解耦視覺編碼 98

5.3.2 訓練策略 99

5.3.3 優化訓練策略 101

5.3.4 數據擴展策略 102

5.3.5 模型規模擴展 103

5.4 JanusFlow模型分析 104

5.4.1 自回歸建模與 Rectified Flow生成 104

5.4.2 任務解耦的編碼器 105

5.4.3 U-ViT進階:通用視覺Transformer架構 106

5.4.4 三階段訓練策略 106

5.4.5 實驗結果 107

第6章 DeepSeek推理模型解析 110

6.1 DeepSeek-R1模型介紹 110

6.1.1 DeepSeek-R1模型演進 110

6.1.2 DeepSeek-R1模型的基本架構 111

6.1.3 訓練藍圖:從數據到參數的煉成方案 112

6.1.4 開源信息介紹 113

6.2 DeepSeek推理模型的核心引擎 114

6.2.1 混合專家架構 114

6.2.2 多頭潛註意力 115

6.2.3 強化學習 117

6.3 DeepSeek-R1-Zero的自我進化 118

6.3.1 強化學習算法 118

6.3.2 獎勵建模 120

6.3.3 訓練模板 121

6.3.4 DeepSeek-R1-Zero的自我進化過程 122

6.3.5 DeepSeek-R1-Zero的“頓悟時刻” 123

6.3.6 DeepSeek-R1-Zero性能測試 124

6.4 DeepSeek-R1訓練方案 125

6.4.1 冷啟動 125

6.4.2 推理導向的強化學習 126

6.4.3 拒絕采樣和監督微調 127

6.4.4 全場景強化學習 130

6.5 蒸餾處理與輕量化 132

6.5.1 AI大模型中的蒸餾處理 132

6.5.2 基礎模型的選擇與蒸餾過程 134

6.5.3 模型蒸餾的技術原理 134

第7章 稀疏矩陣技術 136

7.1 稀疏矩陣介紹 136

7.1.1 稀疏矩陣的基礎知識 136

7.1.2 稀疏矩陣在大模型中的應用 137

7.2 DeepSeek的稀疏註意力再造 138

7.2.1 NSA技術背景介紹 138

7.2.2 稀疏註意力方法的重新思考 140

7.2.3 整體設計和實現策略 141

7.2.4 評估NSA的性能 144

7.2.5 NSA的效率分析 147

7.2.6 NSA應用結論 147

7.3 MoBA—塊註意力混合 148

7.3.1 MoBA介紹 148

7.3.2 測試結果 150

7.3.3 NSA和MoBA的對比 151

第8章 DeepSeek模型的本地部署 152

8.1 Ollama本地部署 152

8.1.1 安裝Ollama 152

8.1.2 DeepSeek模型的安裝與配置 154

8.1.3 基於本地DeepSeek模型的對話程序 156

8.2 LM Studio本地可視化部署 159

8.2.1 LM Studio的特點與安裝 159

8.2.2 安裝並配置DeepSeek模型 161

8.2.3 LM Studio API 164

8.2.4 使用Dify 調用 LM Studio模型 165

8.3 Chatbox本地部署 167

8.3.1 Chatbox介紹 167

8.3.2 Chatbox+Ollama的本地部署 168

8.4 基於Ollama+Docker+Open WebUI的本地部署 171

8.4.1 Open WebUI介紹 171

8.4.2 Docker介紹 172

8.4.3 使用 Docker部署 Open WebUI 173

第9章 DeepSeek應用開發實戰 177

9.1 DeepSeek API開發基礎 177

9.1.1 DeepSeek API介紹 177

9.1.2 DeepSeek API基本教程 177

9.1.3 基於DeepSeek API的對話程序 180

9.2 DeepSeek的基本接入實戰 182

9.2.1 DeepSeek接入Chatbox 182

9.2.2 DeepSeek接入NextChat 184

9.3 DeepSeek接入社交媒體工具 188

9.3.1 基於DeepSeek的微信聊天機器人 188

9.3.2 基於DeepSeek的QQ機器人 191

9.4 將DeepSeek接入Office 197

9.4.1 OfficeAI介紹 197

9.4.2 在Word中應用DeepSeek 198

9.4.3 在Excel中應用DeepSeek 202

9.5 將DeepSeek接入VS Code 206

9.5.1 Continue基礎 206

9.5.2 DeepSeek中用VS Code 生成代碼 208

9.5.3 調用DeepSeek生成代碼 210

9.5.4 DeepSeek代碼生成和補全 211

第 10章 推理技術解密:DeepSeek-Prover-V2全景分析 212

10.1 啟示引擎:模型概述 212

10.1.1 動機探源:背景與驅動 212

10.1.2 初露鋒芒:DeepSeek-Prover-V2 模型簡介 213

10.2 架構深潛:核心設計 213

10.2.1 智能集結:DeepSeek-Prover-V2 中的MoE協同 214

10.2.2 時空拓展:超長上下文處理策略 215

10.3 設計範式 216

10.3.1 遞歸裂變:證明與子目標分解 216

10.3.2 語義蛻變:自然語言到形式化證明的轉換 216

10.3.3 知識進階:課程學習框架構建 217

10.3.4 智能飛躍:強化學習優化路徑 218

10.4 訓練全過程解析 219

10.4.1 雙階躍進:兩階段訓練策略概覽 219

10.4.2 數據熔爐:訓練數據生成與準備 220

10.4.3 策略脈動:強化學習訓練方案 220

10.5 性能剖析:評測與洞見 221

10.5.1 標尺鑄造:評估指標與方法 221

10.5.2 性能表現與成果 222

10.6 應用場景展望 222

10.6.1 自動定理驗證:邏輯推演實戰 222

10.6.2 推理訓練營:邏輯思維強化演練 223

10.7 開放共生:開源與部署 224

10.7.1 社群共創:開源現狀與資源 224

10.7.2 一鍵落地:部署方式與實踐指南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