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基礎入門
趙繼勇 李建華 徐智勇 汪井源
- 出版商: 人民郵電
- 出版日期: 2025-10-01
- 售價: $600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260
- ISBN: 7115682747
- ISBN-13: 9787115682741
-
相關分類:
光纖通訊 Fiber-optics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系統闡述了光通信的基本概念、理論和分析方法。本書共9章,介紹了光通信及光通信系統的基本概念,講解了光纖通信系統的光纖信道、光發送機、光接收機的基本原理與關鍵技術,剖析了模擬光纖通信系統、數字光纖通信系統及密集波分覆用系統,闡釋了準同步數字系列、同步數字系列、多業務傳輸平臺、自動交換光網絡及光傳送網等技術體制及其演進,還闡述了光纜線路建設中的設計、施工、驗收及維護。另外,本書普及了自由空間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後,介紹了光纖通信網絡中的常用儀表。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廣播電視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光通信領域的培訓教材,還適合相關從業人員和對光通信領域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趙繼勇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副教授,長期從事光通信方面的教學、科研以及工程設計工作。具有豐富的信息通信工程實踐與教學經驗,已出版7部專著及教材。李建華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光通信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多項 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汪井源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光信息技術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無線光通信以及激光傳感技術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和實踐經驗,已出版5部專著及教材。徐智勇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光通信和傳感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主持多項國 家 級教研項目,教學科研成果豐碩。
目錄大綱
第1章 光通信基礎知識
1.1 光通信的基本概念及分類
1.1.1 光通信的基本概念
1.1.2 光通信的分類
1.2 光通信系統的構成
1.2.1 光發送機的主要功能
1.2.2 信道
1.2.3 光接收機的主要功能
1.3 光通信技術的優勢及展望
1.3.1 光通信技術的優勢
1.3.2 光通信技術的未來展望
第2章 光纖導光原理與傳輸特性
2.1 光纖導光原理
2.1.1 光纖的射線傳輸
2.1.2 光纖的模式傳輸
2.1.3 單模光纖設計
2.2 光纖傳輸特性
2.2.1 光纖損耗
2.2.2 光纖色散
2.3 光纖光纜
2.3.1 光纖
2.3.2 光纜
2.4 無源光器件
2.4.1 活動連接器
2.4.2 光耦合分路器
2.4.3 光環形器
2.4.4 光開關
第3章 光發送機
3.1 激光產生原理
3.1.1 激光的產生
3.1.2 半導體激光器
3.2 半導體激光器的特性
3.2.1 P-I特性
3.2.2 光譜特性
3.2.3 溫度特性
3.3 光放大器
3.3.1 全光放大
3.3.2 半導體光放大器(SOA)
3.3.3 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
3.3.4 非線性光纖放大器
3.4 光的調制
3.4.1 光信號的調制
3.4.2 光源的調制
3.5 光發送機的組成與接口指標
3.5.1 光發送機的組成
3.5.2 光發送機的接口及其指標
第4章 光接收機
4.1 光檢測器的工作原理
4.1.1 光檢測器的基本概念
4.1.2 光通信中的光檢測
4.1.3 PN結及其光電效應
4.2 PIN的工作原理與特性
4.2.1 PIN的結構
4.2.2 PIN的工作原理
4.2.3 PIN的工作特性
4.3 APD的工作原理與特性
4.3.1 APD的工作原理
4.3.2 APD的結構
4.3.3 APD的工作特性
4.4 光接收機組成與性能指標
4.4.1 光接收機組成
4.4.2 接收機的主要性能指標
第5章 光纖通信系統
5.1 模擬光纖通信系統
5.1.1 基本概念
5.1.2 系統基本組成
5.1.3 性能指標
5.1.4 典型應用場景
5.2 數字光纖通信系統
5.2.1 系統組成
5.2.2 光纖通信鏈路設計
5.3 WDM傳輸系統
5.3.1 覆用方式及WDM基本概念
5.3.2 WDM標準及其系統組成
5.3.3 DWDM關鍵技術
第6章 光傳送網
6.1 光傳送網概述
6.1.1 光傳送網的基本概念
6.1.2 光傳送網的演進
6.1.3 光傳送網的分割與分層
6.2 準同步數字系列(PDH)
6.2.1 脈沖編碼調制
6.2.2 同步覆用和異步覆用
6.2.3 準同步數字系列
6.3 同步數字系列
6.3.1 SDH的體系結構
6.3.2 SDH速率等級與幀結構
6.3.3 SDH的映射及覆用
6.3.4 SDH網元類型
6.3.5 SDH網同步
6.3.6 SDH網絡保護
6.4 多業務傳輸平臺
6.4.1 MSTP產生背景
6.4.2 MSTP的關鍵技術
6.5 自動交換光網絡
6.5.1 自動交換光網絡的基本概念
6.5.2 ASON的體系結構
6.5.3 傳送平面(TP)
6.5.4 控制平面(CP)
6.5.5 管理平面(MP)
6.6 光傳送網(OTN)
6.6.1 OTN分層結構模型
6.6.2 OTN的幀結構
6.6.3 OTN關鍵技術
6.6.4 節點設備
第7章 光纜線路
7.1 光纜線路設計
7.1.1 概述
7.1.2 光纜線路的路由選擇
7.1.3 光纜線路的敷設方式
7.1.4 光纖光纜選型
7.1.5 光纜預留
7.2 光纜線路施工
7.2.1 一般規定
7.2.2 架空光纜敷設
7.2.3 管道光纜敷設
7.2.4 直埋光纜敷設
7.3 光纜線路驗收
7.3.1 驗收依據
7.3.2 隨工驗收
7.3.3 初步驗收
7.3.4 竣工驗收
第8章 無線光通信
8.1 無線光通信概述
8.1.1 無線光通信發展歷程
8.1.2 無線光通信的優勢
8.1.3 無線光通信的分類和應用
8.2 無線光通信的信道傳輸特性
8.2.1 大氣信道
8.2.2 大氣衰減及鏈路損耗
8.2.3 大氣湍流
8.3 無線光通信系統
8.3.1 系統組成
8.3.2 通信子系統
8.3.3 跟瞄子系統
8.3.4 無線光通信中的關鍵器件
第9章 光纖通信常用儀表及測試
9.1 光功率計
9.1.1 概述
9.1.2 工作原理
9.1.3 使用方法
9.2 光時域反射儀
9.2.1 概述
9.2.2 工作原理
9.2.3 使用方法
9.3 光纖熔接機
9.3.1 概述
9.3.2 工作原理
9.3.3 使用方法
9.4 2M誤碼儀
9.4.1 概述
9.4.2 工作原理
9.4.3 使用方法
附錄 縮略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