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與自我成長(第2版)

王慧

  • 出版商: 電子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3-01
  • 售價: $288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176
  • ISBN: 7121500892
  • ISBN-13: 9787121500893
  • 相關分類: Engineer self-growth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緊扣當代大學生適應與發展的核心主題,以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為目標,立足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實際心理需求,不僅涵蓋自我認知、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戀愛與性、心理求助、生命教育等經典主題,還增加了家庭關系、團體心理等創新議題,從“個體我”的單一視角擴展至“家庭我”和“社會我“,引導學生關註家庭、集體和社會中的心理適應,以更加科學、系統的視角應對心理挑戰,促進全面發展。本書基於德心共育的理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僅為大學生未來承擔家庭角色、職業角色和社會角色提供心理素養儲備,也培養大學生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促進心理素質與道德修養的協同發展。本書既可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通用教材,也可作為大學生自我成長的心理讀本,同時為高校輔導員、心理咨詢師及相關工作者提供專業參考,是高等學校德心共育的有益教育資源。

目錄大綱

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心理學與大學生發展
第一節 大學生的發展
一、人的畢生發展階段
二、大學生的主要發展任務
第二節 發展的時代背景
一、陷入“心”困境的現代人
二、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
第三節 心理學與大學生發展
一、心理學如何探索人的“發展”
二、心理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發展”
第二篇 個體我的自我修養
第二章 發現人格的奧秘
第一節 走進自我認知
一、理解人格內涵
二、剖析人格特性
三、認識自身人格的意義
第二節 探尋氣質和性格
一、先天的氣質
二、後天的性格
三、氣質和性格的關系
第三節 理解人格的差異性
一、人格差異的表現
二、人格差異的成因
三、尊重和欣賞人格差異
第四節 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正確認識自我
二、積極悅納自我
三、有效調控自我
四、不斷超越自我
第三章 修通情緒的困擾
第一節 情緒的“威力”與“價值”
一、情緒的“威力”
二、情緒的“價值”
三、情緒本無“好壞”
第二節 情緒的可控與不可控
一、理性不足以與情緒對抗
二、理性需要與情緒合作
三、把情緒視為朋友
第三節 找到情緒的“開關”
一、人類的反射反應
二、情緒系統的作用
三、心理層面的“膝跳反射”
第四節 情緒調節的關鍵窗口
一、識別和追蹤情緒反應
二、從 ARC 中發現情緒開關
三、重新評估
四、情緒表達
第四章 重塑學習的認知
第一節 什麼是學習
一、學習是什麼
二、學習的意義
第二節 學習與記憶
一、記憶是什麼
二、記憶的策略
第三節 影響學習的其他因素
一、動機——學習之舟的強勁引擎
二、情緒與學習的關系
三、睡覺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第四節 學習的自我管理策略
一、設定學習目標
二、有效管理時間
三、運用元認知策略進行自我監控和調節
第三篇 家庭我的角色涵養
第五章 走進家庭與我們
第一節 原生家庭面面觀
一、什麼是原生家庭
二、原生家庭的特點
三、原生家庭的功能
第二節 原生家庭對個體的影響
一、各家學說論原生家庭的影響
二、原生家庭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第三節 從原生家庭中成長
一、調整認知
二、改變行動
第四節 從原生家庭走向核心家庭
一、走向核心家庭
二、作為未來核心家庭中的父母,我們可以準備些什麼
第六章 探索愛情與婚姻
第一節 愛情是什麼
一、愛情是一種親密關系
二、愛情的成分
三、戀愛對大學生的人格發展的意義
第二節 如何找到愛情
一、戀愛中的相互吸引
二、愛情中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三、有效的約會技巧
第三節 如何經營愛情
一、如何表達愛
二、戀愛關系中的消極行為
三、依戀類型與愛的能力
第四節 當愛情走向婚姻
一、婚姻的本質
二、當愛情走向婚姻過程
三、婚姻觀念的變遷
第七章 解析性別與兩性
第一節 性別與性別認同
一、性別及其認同
二、性別認同的發展
第二節 性別差異與刻板印象
一、性別差異
二、刻板印象
第三節 性別角色和性取向
一、性別角色
二、性取向與性別表達
第四節 兩性關系與安全
一、性行為
二、兩性關系中的安全與責任
第四篇 社會我的公民素養
第八章 揭開人際的面紗
第一節 人生需要關系
一、人際關系是我們的天然需要
二、人際關系影響我們的健康幸福
三、人際關系促進自我了解
四、人際關系助力我們成長成才
第二節 人際吸引的秘密
一、接近與吸引:近水樓臺先得月
二、外表與吸引:真的要做形象管理嗎
三、異同與吸引:人以群分還是異類相吸
四、求助與吸引:以行為為基礎的態度
第三節 關系深化的策略
一、熱情真誠付出,大方坦然接受
二、促進正向聯結,減少負面傳播
三、適度自我開放,把握社交邊界
第四節 重視弱關系的建構
一、強關系的變遷
二、了不起的弱關系
三、重視弱關系的建構
第九章 認識校園團體
第一節 什麼是團體
一、團體與個體
二、團體的特點
三、個體為什麼要加入團體
第二節 當個體加入團體
一、社會促進與社會抑制:他人在場就像雙刃劍
二、社會懈怠:團體生活使我變松懈
三、去個體化:迷失在人群中
四、親社會行為:利他精神的體現
五、從眾和服從:群體壓力下的選擇
第三節 群體行為與沖突解決
一、團體思維:“人心齊”背後的陷阱
二、團體極化:不知不覺走向極端
三、沖突與合作:如何實現雙贏
第四節 態度與態度改變
一、什麼是心理學中的“態度”
二、態度的形成與變化
三、說服與影響力
第十章 應對障礙與危機
第一節 心理異常與心理障礙
一、心理異常與心理障礙
二、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區分標準
三、大學生常見心理障礙
四、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
五、心理障礙的應對
第二節 從危機到轉機
一、什麼是心理危機
二、心理危機的自我疏導
三、未雨綢繆:心理韌性的培養
第三節 尋求心理援助
一、認識心理求助
二、專業心理求助之心理咨詢
三、其他的專業心理求助方式
第四節 心理助人的基本技巧
一、什麼是心理助人
二、心理助人的原則
三、心理助人的方法
第十一章 探尋生命的意義
第一節 生命的意義
一、何為生命的意義
二、生命意義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第二節 對生命意義的討論
一、我國傳統文化對生命意義的討論
二、西方哲學對生命意義的討論
三、心理學領域對生命意義的討論
四、認知科學領域對生命意義的討論
第三節 大學生生命意義缺失的行為表征
一、價值缺失的空心
二、無所適從的自由
三、單一維度的追求
四、尋求解脫的絕望
第四節 如何探索自己獨有的意義
一、創造、愛、勇氣——基於弗蘭克爾的意義治療理論
二、覺察、責任、聯結、投入——基於歐文·亞隆存在主義理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