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研究

李雷 等

  • 出版商: 電子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06-01
  • 售價: $528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188
  • ISBN: 7121503611
  • ISBN-13: 9787121503610
  • 相關分類: 商業管理類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圍繞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展開深入研究,構建了較為全面的研究體系,共包含九章內容:第1章“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新時代廣西面臨的重要命題”,強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對廣西的重要意義;第2章“對未來產業的基本認識”,介紹未來產業的內涵、特征,明確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分析不同行動主體的作用,闡述相關理論基礎;第3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礎與形勢”,剖析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現狀、成就、問題、機遇和挑戰,提供現實依據;第4章“國內外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梳理國內外經驗並總結啟示;第5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總體思路”,提出總體發展思路;第6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重點任務”,針對“優中培精”“有中育新”“無中生有”三類產業提出發展方向;第7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八大工程”,從規劃引導、創新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制定發展策略;第8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四大保障”,從營商環境、要素配置、管理模式和監督評估四個方面展開;第9章“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典型案例:七大主體的視角”,呈現不同的實踐經驗。本書適合對廣西產業發展、未來產業創新感興趣的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企業管理者、科研人員、高校師生等閱讀參考,旨在為推動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導。

目錄大綱

目錄
第1章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新時代廣西面臨的重要命題 | 1
1.1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的關鍵舉措 | 2
1.2 推動廣西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廣西產業新舊賽道切換的歷史選擇 | 3
1.3 用好國內國際雙循環,將廣西的區位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的重要抓手 | 4
1.4 搶抓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重大機遇,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 5

第2章 對未來產業的基本認識 | 7
2.1 未來產業的內涵與特征 | 7
2.1.1 未來產業的內涵 | 7
2.1.2 未來產業的特征 | 8
2.2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重點領域 | 10
2.2.1 未來數字經濟 | 10
2.2.2 未來生命健康 | 14
2.2.3 未來材料 | 16
2.2.4 未來能源 | 17
2.2.5 未來裝備 | 19
2.2.6 未來農業 | 21
2.2.7 未來文旅 | 22
2.3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行動主體 | 23
2.3.1 政府 | 23
2.3.2 企業 | 24
2.3.3 高校 | 25
2.3.4 研究機構 | 26
2.3.5 金融機構 | 28
2.3.6 服務機構 | 29
2.3.7 知識權益運營機構 | 30
2.4 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理論基礎 | 31
2.4.1 未來學理論 | 32
2.4.2 產業經濟學理論 | 33
2.4.3 區域經濟學理論 | 36
2.4.4 創新創業管理理論 | 43

第3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礎與形勢 | 46
3.1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本情況 | 46
3.1.1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壯大產業規模 | 46
3.1.2 新興企業數量增加,激發創新活力 | 49
3.1.3 創新平臺規模壯大,支撐創新能力 | 50
3.1.4 開放合作力度加大,提升創新水平 | 51
3.2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主要成就 | 53
3.2.1 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 53
3.2.2 產業發展生態持續完善 | 53
3.2.3 傳統產業轉型取得突破 | 54
3.2.4 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 54
3.3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存在問題 | 56
3.3.1 新興企業地位不突出 | 56
3.3.2 龍頭企業數量少 | 57
3.3.3 創新資源集聚能力弱 | 57
3.3.4 成果產業化效率較低 | 58
3.4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重要機遇 | 59
3.4.1 創新趨勢倒逼廣西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加快未來產業布局 | 59
3.4.2 大變局時代及後發優勢有助於廣西借鑒經驗實現彎道超車 | 60
3.4.3 廣西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領域有布局未來產業的資源稟賦 | 60
3.4.4 廣西“十四五”規劃已經提出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的目標任務 | 61
3.5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面臨的挑戰 | 62
3.5.1 對廣西創新能力提出新的挑戰 | 62
3.5.2 對廣西創新模式提出新的挑戰 | 62
3.5.3 對廣西創新體系提出新的挑戰 | 63
3.5.4 對廣西創新人才提出新的挑戰 | 64

第4章 國內外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與啟示 | 65
4.1 國外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 65
4.1.1 美國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 65
4.1.2 歐盟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 66
4.1.3 日本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 67
4.1.4 韓國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 68
4.1.5 小結 | 68
4.2 國內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經驗 | 70
4.2.1 國家未來產業重要政策分析 | 70
4.2.2 主要區域未來產業創新經驗 | 73
4.2.3 未來產業典型發展路徑剖析 | 76
4.2.4 卓越企業最佳實踐歸納總結 | 77
4.3 對廣西的啟示 | 78
4.3.1 加強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 78
4.3.2 減少非必要的監管 | 78
4.3.3 加強未來產業人才引育 | 79
4.3.4 建立靈活多元的投入資助機制 | 79

第5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總體思路 | 80
5.1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指導思想 | 80
5.2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基本原則 | 81
5.2.1 堅持創新引領,提升創新能力 | 81
5.2.2 堅持系統設計,推進全面發展 | 81
5.2.3 堅持目標導向,科學精準施策 | 81
5.2.4 堅持開放合作,實現共生共贏 | 81
5.3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主要目標 | 82
5.4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空間布局 | 84
5.4.1 雙核 | 84
5.4.2 三軸 | 86

第6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重點任務 | 89
6.1 補短板,做強“優中培精”型未來產業 | 89
6.2 重實效,推進“有中育新”型未來產業 | 94
6.2.1 現代海洋產業 | 94
6.2.2 生命健康產業 | 97
6.2.3 通用航空產業 | 99
6.3 創未來,探索“無中生有”型未來產業 | 103
6.3.1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 | 103
6.3.2 氫能產業 | 105

第7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八大工程 | 109
7.1 加強規劃引導,推動產業升級 | 109
7.1.1 明確重點發展方向,強化產業政策引導 | 109
7.1.2 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統籌規劃產業發展 | 110
7.1.3 拓展新興產業空間,加大產業發展力度 | 110
7.1.4 發揮場景創新作用,培育產業競爭優勢 | 111
7.2 用好創新載體,提升創新能力 | 112
7.2.1 明確產業重點需求,攻克前沿關鍵技術 | 112
7.2.2 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提供發展支持保障 | 113
7.2.3 完善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支撐 | 113
7.2.4 緊扣內部發展需求,實施人才引進戰略 | 114
7.3 壯大產業主體,提升產業效能 | 115
7.3.1 強化產業園區引領,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 115
7.3.2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培育重點優質企業 | 116
7.3.3 搭建數字智能平臺,充分發揮產業效能 | 116
7.3.4 深化專業分工協作,壯大產業內生力量 | 117
7.4 推動應用示範,引領產業發展 | 118
7.4.1 推進行業試點示範,探索產業發展路徑 | 118
7.4.2 發揮市場拉動作用,引導未來產業發展 | 118
7.4.3 搭建未來產業集群,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 119
7.4.4 搭建產品展示平臺,吸引優質項目投資 | 120
7.5 借鑒外部經驗,打造創新平臺 | 120
7.5.1 深圳龍華觀瀾高新園 | 121
7.5.2 杭州西溪谷區塊鏈小鎮 | 121
7.5.3 杭州蕭山區智能制造孵化基地 | 122
7.5.4 世界主要經濟體 | 122
7.6 促進空間協同,形成完整布局 | 125
7.6.1 發揮首府龍頭作用,形成輻射帶動作用 | 125
7.6.2 發揮平陸運河優勢,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 125
7.6.3 依托高新產業園區,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 126
7.6.4 集聚優勢產業資源,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 127
7.7 整合優質資源,推進開放創新 | 127
7.7.1 依托信息港載體,吸引外部技術資源 | 127
7.7.2 充分利用地緣優勢,共同推進區域發展 | 128
7.7.3 借鑒外部成功模式,推動產業深度合作 | 129
7.7.4 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健全人才創新體系 | 129
7.8 外引內培並舉,強化人才支撐 | 130
7.8.1 實施產業專項獎勵,吸引外部高水平人才 | 130
7.8.2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人才服務保障 | 131
7.8.3 優化人才培養策略,提供成長發展空間 | 131
7.8.4 構建人才激勵體系,持續深化人才改革 | 132

第8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四大保障 | 134
8.1 優化營商環境,健全制度保障 | 134
8.1.1 提升政府服務質量,實現流程透明標準化 | 134
8.1.2 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助力未來產業減負 | 135
8.1.3 優化民營經濟環境,建立健全溝通機制 | 135
8.1.4 加快構建治理體系,保障市場公平競爭 | 136
8.2 改善要素配置,強化資源保障 | 137
8.2.1 深化“放管服”,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 | 137
8.2.2 健全資金投入機制,強化政府主導作用 | 138
8.2.3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構建貸款補償制度 | 138
8.2.4 優化能源材料供應,保障產業持續發展 | 139
8.3 改進管理模式,提供效率保障 | 140
8.3.1 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實現高效透明化管理 | 140
8.3.2 推動體制機制創新,實施優先審查制度 | 140
8.3.3 創新集聚區運營模式,提升集聚區賦能水平 | 141
8.3.4 創新集聚區管理模式,完善創新鏈條構建 | 141
8.4 開展監督評估,加強效果保障 | 142
8.4.1 建立基本規則體系,確保考核公正科學 | 142
8.4.2 健全實施評估機制,確保產業發展方向 | 142
8.4.3 建立分析與工作調度機制,為決策提供依據 | 143

第9章 廣西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典型案例:七大主體的視角 | 144
9.1 政府 | 144
9.2 企業 | 146
9.3 高校 | 149
9.4 研究機構 | 152
9.5 金融機構 | 154
9.6 服務機構 | 156
9.7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 | 159

參考文獻 | 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