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之外:軟件工程師成長手記

朱征宇 茹炳晟

  • 出版商: 電子工業
  • 出版日期: 2025-10-01
  • 售價: $600
  • 語言: 簡體中文
  • 頁數: 398
  • ISBN: 7121513587
  • ISBN-13: 9787121513589
  • 相關分類: 專案管理 PM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是一本獨特的成長紀實,以計算機專業研 究生小海的視角,帶領讀者推開H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的大門,親歷一場從象牙塔到職業開發的蛻變之旅 。本書避免枯燥的理論堆砌,也避免代碼講解的細 枝末節,而是通過小海跌宕起伏的職場故事,將企 業級軟件開發的全景圖徐徐展開——那些藏在代碼 背後的商業邏輯、跨團隊協作的暗礁險灘,以及技 術人員在功能與性能、安全與成本間的權衡智慧, 都在鮮活的場景中一一呈現。本書以小海的入職經 歷開始,讀者會陪伴小海學習上手編程、軟件設計 、質量保障、安全合規、敏捷開發等內容。本書采 用場景化的敘事讓技術落地,如“夏令時時間顯示 錯亂”“移動端病假申請與保險理賠集成”等;本 書用實戰經驗構建知識體系,如代碼層面的“榮辱 觀”、架構設計的系統思維等。不僅告訴讀者“做 什麼”和“怎麼做”, 深入剖析“為什麼”—— 這是給計算機學子和職場新人的轉型指南,也是給 技術人員的全景地圖。在AI重塑世界的 ,書中 傳遞的系統性思維與平衡藝術,正是開發者從“碼 農”蛻變為“架構師”的關鍵鑰匙。

目錄大綱

第1章 入職經歷
1.1 本章導讀
1.2 實習的機會
1.2.1 崗位描述
1.2.2 匹配技能
1.2.3 補齊短板
1.3 緊張的面試
1.3.1 電話面試
1.3.2 進入筆試
1.3.3 技術面試
1.3.4 HR面試
1.3.5 入職準備
1.4 終於入職了
1.4.1 入職培訓
1.4.2 辦公環境
1.4.3 內部分享
1.4.4 代碼榮辱觀
1.5 加入開發小組
1.5.1 小組的成員
1.5.2 列席每日站會
1.6 開發產品的使用場景
1.6.1 靈活的數據同步引擎
1.6.2 跨平臺的消息中樞
1.6.3 新老系統的應用遷移
1.7 配置開發環境
1.7.1 雲端開發環境
1.7.2 代碼構建工具
1.7.3 自動測試工具
1.7.4 開發協作工具
第2章 上手編程
2.1 本章導讀
2.2 修改缺陷
2.2.1 夏令時切換導致顯示錯亂
2.2.2 夏令時切換導致調度混亂
2.2.3 夏令時切換導致風控系統報警
2.2.4 統一時間格式的重構
2.3 開發新功能
2.3.1 發掘真正的需求
2.3.2 從需求到設計
2.3.3 通用性
2.3.4 可配置的元數據
2.3.5 分層設計
2.3.6 安全漏洞
2.3.7 性能
2.3.8 可觀測性
2.3.9 可維護性
第3章 軟件設計
3.1 本章導讀
3.2 設計原則
3.2.1 設計原則的必要性
3.2.2 通用設計原則
3.2.3 反模式設計原則
3.2.4 架構設計原則
3.2.5 面向對象設計原則
3.2.6 設計演進原則
3.2.7 設計模式的準則
3.2.8 分布式設計原則
3.2.9 十二要素應用
3.2.10 思考和閱讀
3.3 軟件架構
3.3.1 以客戶端/服務器為基礎的架構拓展
3.3.2 基於微服務和雲原生的架構
3.3.3 數據存儲和查詢
3.3.4 常用的中間件
3.3.5 思考和閱讀
3.4 技術選型
3.4.1 技術要求
3.4.2 技術選型的要素
3.4.3 後端技術棧
3.4.4 前端技術棧
3.4.5 數據庫技術棧
3.4.6 思考和閱讀
3.5 設計實現
3.5.1 組件視圖
3.5.2 部署視圖
3.5.3 數據視圖
3.6.4 後端設計
3.6.5 API設計
3.6.6 前端設計
3.6.7 設計示例
3.6.8 思考和閱讀
第4章 質量保障
4.1 本章導讀
4.2 質量的本質
4.2.1 質量內建的全流程管控
4.2.2 質量的動態性
4.2.3 質量與效率
4.2.4 質量與風險
4.2.5 思考和閱讀
4.3 軟件質量的標準
4.3.1 功能適用性
4.3.2 性能效率
4.3.3 兼容性
4.3.4 交互能力
4.3.5 可靠性
4.3.6 軟件安全性
4.3.7 可維護性
4.3.8 靈活性
4.3.9 思考和閱讀
4.4 可測試性
4.4.1 可測試性面臨的挑戰
4.4.2 可測試性設計的核心價值
4.4.3 可測試性的四個維度
4.4.4 分級可測試性實踐
4.4.5 思考和閱讀
4.5 測試的左移和右移
4.5.1 測試的左移
4.5.2 測試的右移
4.5.3 思考和閱讀
4.6 測試方法
4.6.1 常見的測試方法
4.6.2 流量回放
4.6.3 精準測試
4.6.4 變異測試
4.6.5 服務虛擬化
4.6.6 思考和閱讀
4.7 性能工程
4.7.1 性能測試
4.7.2 全鏈路壓測
4.7.3 全鏈路壓測的挑戰
4.7.4 DevPerfOps全流程
4.7.5 思考和閱讀
4.8 混沌工程
4.8.1 混沌工程的常見誤區
4.8.2 混沌工程實施原則
4.8.3 實施混沌工程的步驟
4.8.4 思考和閱讀
4.9 大模型時代的質量
4.9.1 大模型對傳統軟件質量的提升
4.9.2 大模型時代的技術質量風險
4.9.3 大模型時代的質量應對策略
4.9.4 集成中間件的質量提升新場景
4.9.5 思考和閱讀
第5章 安全合規
5.1 本章導讀
5.2 小海的噩夢
5.3 大張的安全日記
5.3.1 權限的“漿糊”
5.3.2 服務端的“暗箭”
5.3.3 加密“翻車”了
5.3.4 註入“攻擊”
5.3.5 設計“陷阱”
5.3.6 配置的“雷區”
5.3.7 身份認證“失靈”
5.3.8 完整性“崩塌”
5.3.9 “虛設”的監控
5.3.10 第三方“惹禍”
5.3.11 思考和閱讀
5.4 大張的“軟件安全寶典”
5.4.1 基本原則
5.4.2 進階心法
5.4.3 縱深防禦:綜合的安全防禦體系
5.4.4 安全的 公式
5.4.5 思考和閱讀
5.5 全流程安全工程
5.5.1 安全面臨的挑戰
5.5.2 DevSecOps支持全流程安全工程
5.6 安全需求分析
5.6.1 風險
5.6.2 合規
5.6.3 安全需求的清單
5.6.4 思考和閱讀
5.7 威脅建模手冊
5.7.1 威脅建模
5.7.2 威脅識別
5.7.3 威脅分析
5.7.4 防禦
本書是一本獨特的成長紀實,以計算機專業研 究生小海的視角,帶領讀者推開H公司上海研發中心 的大門,親歷一場從象牙塔到職業開發的蛻變之旅 。本書避免枯燥的理論堆砌,也避免代碼講解的細 枝末節,而是通過小海跌宕起伏的職場故事,將企 業級軟件開發的全景圖徐徐展開——那些藏在代碼 背後的商業邏輯、跨團隊協作的暗礁險灘,以及技 術人員在功能與性能、安全與成本間的權衡智慧, 都在鮮活的場景中一一呈現。本書以小海的入職經 歷開始,讀者會陪伴小海學習上手編程、軟件設計 、質量保障、安全合規、敏捷開發等內容。本書采 用場景化的敘事讓技術落地,如“夏令時時間顯示 錯亂”“移動端病假申請與保險理賠集成”等;本 書用實戰經驗構建知識體系,如代碼層面的“榮辱 觀”、架構設計的系統思維等。不僅告訴讀者“做 什麼”和“怎麼做”, 深入剖析“為什麼”—— 這是給計算機學子和職場新人的轉型指南,也是給 技術人員的全景地圖。在AI重塑世界的 ,書中 傳遞的系統性思維與平衡藝術,正是開發者從“碼 農”蛻變為“架構師”的關鍵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