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

劉培琪、劉兵

  • 出版商: 清華大學
  • 出版日期: 2025-06-01
  • 售價: $588
  • 語言: 簡體中文
  • ISBN: 7302693110
  • ISBN-13: 9787302693116
  • 相關分類: 商業管理類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preview-1
  •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preview-2
  •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preview-3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preview-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研究》聚焦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結構、形成、演化與運行效率問題,基於動態語義網絡分析、案例研究、仿真建模與實證評價等多元方法,剖析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結構特征與演化路徑,構建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測度不同區域的系統運行效率,旨在為深刻理解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內在規律提供理論支撐,為相關政策制定和企業實踐提供決策參考。 本書主要面向從事數字經濟管理實踐與研究的廣大讀者。"

作者簡介

"劉培琪,女,管理學博士,講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數字創新的研究工作;主持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河北省教育廳青年拔尖人才項目等5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10余項;在《財貿研究》等期刊發表高水平論文10余篇,部分論文獲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出版《上級監督對企業知識型員工創新行為影響研究》等學術專著2部;獲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入選河北省優秀專家出國培訓項目。 劉兵, 男,工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軟科學計劃、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20余項;在《科研管理》《中國軟科學》等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出版《區域人才聚集系統演化理論與實證研究》等學術專著6部;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等7項;2003年被批準為河北省新世紀“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 2006年被評為河北省“十大傑出青年教師”並榮記二等功,2009年被評為河北省優秀社科青年專家, 2010年被評為河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目錄大綱

目    錄

第1章  緒論  001

1.1  研究背景  001

1.1.1  實踐背景  001

1.1.2  理論背景  003

1.2  研究問題和研究內容  004

1.2.1  研究問題  004

1.2.2  研究內容  006

1.3  研究意義  009

1.3.1  理論意義  009

1.3.2  實踐意義  010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012

2.1  理論基礎  012

2.1.1  資源基礎理論  012

2.1.2  共生理論  015

2.1.3  復雜系統理論  017

2.2  文獻綜述  020

2.2.1  創新生態系統相關研究  020

2.2.2  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相關研究  021

2.2.3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相關研究  023

2.3  研究述評  025

第3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結構識別  026

3.1  研究設計  026

3.1.1  研究思路  026

3.1.2  動態語義網絡分析方法  027

3.1.3  研究過程  028

3.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語義關系網絡構建  028

3.2.1  文本信息獲取  028

3.2.2  文本信息預處理  029

3.2.3  關鍵詞詞向量獲取  030

3.2.4  動態語義網絡構建  031

3.3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結構識別  033

3.3.1  系統構成要素分析  033

3.3.2  系統結構識別  036

3.4  系統結構演化路徑分析  037

3.5  本章小結  044

第4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形成過程分析  046

4.1  研究思路  046

4.2  研究設計與過程  047

4.2.1  研究方法選擇  047

4.2.2  案例企業選擇與階段劃分  048

4.2.3  資料收集及處理  050

4.2.4  數據編碼與數據分析  050

4.3  案例分析與發現  053

4.3.1  系統構建戰略形成過程  053

4.3.2  資源編排策略  056

4.3.3  系統形成過程  059

4.4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形成過程階段分析  062

4.5  本章小結  063

第5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共生機理分析  064

5.1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共生要素  064

5.1.1  共生單元  064

5.1.2  共生平臺  065

5.1.3  共生界面  066

5.1.4  共生網絡  067

5.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共生動力  068

5.2.1  資本積累推動  068

5.2.2  資源利用方式  069

5.2.3  交易成本轉變  070

5.2.4  學習效應  070

5.3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共生結構及效應  071

5.3.1  系統共生界定  071

5.3.2  系統共生結構  072

5.3.3  系統共生效應  073

5.4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共生機制  075

5.4.1  共生演化機制  075

5.4.2  共生夥伴選擇機制  076

5.5  本章小結  079

第6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共生機制仿真分析  080

6.1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競爭共生模型構建及仿真  080

6.1.1  競爭共生模型構建基礎  080

6.1.2  競爭共生模型構建  082

6.1.3  競爭共生模型分析  083

6.1.4  競爭共生模型仿真及結果分析  086

6.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合作共生模型構建及仿真  090

6.2.1  合作共生模型構建基礎  090

6.2.2  合作共生模型構建  094

6.2.3  合作共生模型分析  096

6.2.4  合作共生模型仿真及結果分析  098

6.3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競合共生模型構建及仿真  103

6.3.1  競合共生模型構建基礎  103

6.3.2  競合共生模型構建  104

6.3.3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及結果分析  107

6.4  本章小結  123

第7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要素識別  124

7.1  研究設計  124

7.1.1  研究方法  124

7.1.2  研究對象選取  125

7.1.3  文本內容獲取  126

7.1.4  文本內容預處理  127

7.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要素識別  128

7.2.1  評價要素開放性編碼  128

7.2.2  評價要素軸心編碼  129

7.2.3  評價要素選擇性編碼  131

7.3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要素典型案例分析  133

7.3.1  案例地區特點及選擇  133

7.3.2  案例地區運行效率特征分析  135

7.4  本章小結  139

第8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體系構建  141

8.1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選取  141

8.1.1  評價指標數據選取原則  141

8.1.2  評價指標數據確定過程  142

8.1.3  評價指標結果討論  144

8.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46

8.2.1  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評價指標  146

8.2.2  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評價指標  148

8.2.3  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評價指標  150

8.2.4  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評價指標  152

8.3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模型構建  154

8.3.1  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評價模型  154

8.3.2  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評價模型  155

8.3.3  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評價模型  156

8.3.4  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評價模型  157

8.3.5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模型  158

8.4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指標賦權  159

8.4.1  評價指標賦權方法選擇  159

8.4.2  評價指標權重計算  161

8.5  本章小結  163

第9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  165

9.1  研究設計  165

9.1.1  數據來源  165

9.1.2  評價流程  166

9.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各維度效率評價結果  167

9.2.1  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評價結果  167

9.2.2  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評價結果  172

9.2.3  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評價結果  178

9.2.4  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評價結果  183

9.3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結果  188

9.3.1  東部地區系統運行效率評價結果  188

9.3.2  中部地區系統運行效率評價結果  189

9.3.3  西部地區系統運行效率評價結果  190

9.3.4  東北地區系統運行效率評價結果  191

9.3.5  四大地區系統運行效率評價結果  192

9.4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區域差異分析  193

9.4.1  系統運行效率總體特征分析  193

9.4.2  各區域系統運行效率特征分析  195

9.4.3  系統運行效率區域差異特征分析  200

9.5  本章小結  204

第10章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提升策略與運行實施保障  205

10.1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提升策略  205

10.1.1  推進智能制造升級  205

10.1.2  加速服務業數字化轉型  207

10.1.3  提升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  209

10.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實施保障  211

10.2.1  技術研發與推廣  211

10.2.2  人才培養與引進  213

10.2.3  政策引導與激勵  214

10.2.4  區域協作與經驗分享  216

10.3  本章小結  218

參考文獻  219

附錄  243

圖表清單

圖清單

圖3.1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基本要素構成模型  034

圖3.2  2019年社區特征詞演化過程  039

圖3.3  2020年社區特征詞演化過程  040

圖3.4  2021年社區特征詞演化過程  042

圖3.5  社區結構分布  043

圖4.1  企業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構建的階段劃分  049

圖4.2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構建過程  062

圖6.1  核心企業與明星企業的平衡條件  084

圖6.2  核心企業占據競爭優勢與明星企業占據競爭優勢  085

圖6.3  穩定平衡狀態與不穩定平衡狀態  086

圖6.4  第一種情況競爭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087

圖6.5  第二種情況競爭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088

圖6.6  第三種情況競爭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089

圖6.7  第四種情況競爭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090

圖6.8  核心企業平衡條件與明星企業平衡條件  096

圖6.9  條件共生  097

圖6.10  互利共生與獨立存在  098

圖6.11  第一種情況合作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099

圖6.12  第二種情況合作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100

圖6.13  第三種情況合作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101

圖6.14  第四種情況合作共生模型仿真結果  102

圖6.15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a)   109

圖6.16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b)  109

圖6.17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c)   110

圖6.18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d)  111

圖6.19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e)  112

圖6.20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f)  113

圖6.21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g)  114

圖6.22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h)  115

圖6.23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i)   116

圖6.24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j)  117

圖6.25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k)   118

圖6.26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l)  119

圖6.27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m)  120

圖6.28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n)  121

圖6.29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o)   122

圖6.30  競合共生模型仿真結果(p)  123

圖9.1  東部地區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雷達圖  168

圖9.2  中部地區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雷達圖  169

圖9.3  西部地區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雷達圖  170

圖9.4  東北地區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雷達圖  171

圖9.5  四大地區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雷達圖  172

圖9.6  東部地區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雷達圖  173

圖9.7  中部地區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雷達圖  174

圖9.8  西部地區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雷達圖  175

圖9.9  東北地區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雷達圖  176

圖9.10  四大地區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雷達圖  177

圖9.11  東部地區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雷達圖  178

圖9.12  中部地區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雷達圖  179

圖9.13  西部地區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雷達圖  180

圖9.14  東北地區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雷達圖  181

圖9.15  四大地區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雷達圖  182

圖9.16  東部地區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雷達圖  184

圖9.17  中部地區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雷達圖  185

圖9.18  西部地區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雷達圖  186

圖9.19  東北地區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雷達圖  187

圖9.20  四大地區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雷達圖  187

表清單

表3.1  各時間階段新聞數量  029

表3.2  各時間階段關鍵詞、非重復性關鍵詞、高頻關鍵詞數量  031

表3.3  部分關鍵詞及余弦值構成的語義網絡  032

表3.4  社區劃分結果  037

表3.5  社區特征詞類別  042

表4.1  ZD環保的核心技術產品開發歷程  048

表4.2  開放性編碼具體操作過程範例  051

表4.3  主軸編碼操作結果  052

表4.4  選擇性編碼結果  053

表4.5  系統構建戰略形成過程的核心編碼及舉證  055

表4.6  資源編排策略實施的核心編碼及舉證  058

表4.7  系統構建過程的核心編碼及舉證  061

表7.1  開放性編碼過程示例  129

表7.2  軸心編碼過程示例  130

表7.3  主範疇結果  130

表7.4  選擇性編碼結果  132

表8.1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各維度評價指標  143

表8.2  生產制造與服務效率評價指標  147

表8.3  資源配置與利用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148

表8.4  經濟效益與市場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150

表8.5  業務運營與投資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152

表8.6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153

表8.7  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評價指標權重  163

表9.1  東部地區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  189

表9.2  中部地區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  190

表9.3  西部地區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  191

表9.4  東北地區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  192

表9.5  四大地區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  193

表9.6  中國數字產業創新生態系統運行效率  193

附表A  初始範疇結果  243

附表B  軸心編碼結果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