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

魯俊群、李璇

  • 出版商: 清華大學
  • 出版日期: 2025-08-01
  • 售價: $474
  • 語言: 簡體中文
  • ISBN: 7302696195
  • ISBN-13: 9787302696193
  • 相關分類: 人工智慧物聯網 IoT
  • 下單後立即進貨 (約4週~6週)

  •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1
  •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2
  •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3
  •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4
  •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5
  •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6
  •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7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人形機器人應用-preview-1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本書是一本探討科技融合,特別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與機器人技術如何交織並重塑我們生活的書。從 AI 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到機器人技術的智能蛻變,書中不僅追溯了科技融合的起源,還深入探討了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的實現技術。 本書以跨學科的視角和豐富的案例研究為重點,從無人駕駛汽車到手術機器人,從無人農機到教育領域的創新變革,為讀者揭示了技術融合如何推動生產力的智能化飛躍和社會的深刻變革。 本書還探討了技術融合對社會的深遠影響,包括就業市場的轉型、倫理與法律的新議題,以及全球科技融合的競技場,嘗試為那些渴望理解並把握科技趨勢的讀者提供一把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

作者簡介

"魯俊群: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秘書長,北京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科技部“藍色糧倉”科技創新重點專項—清華大學南海藍色糧倉項目團隊AI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評審專家組成員,歐美同學會理事,歐美同學會研究院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中國南極科學考察載具及裝備聯合研發副總師,工業和信息化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評審專家,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戰略顧問。李璇: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積極心理學指導師,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產業聯盟AIGC專委會主任,中國政法大學MBA實踐導師,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科技創新產業聯盟顧問。曾獲清華大學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發起策劃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聯合舉辦的元宇宙、AIGC、智能傳播等方向系列人才培養項目。參與相關部委數字化建設系列項目,指導、孵化多個AI、機器人項目落地。"

目錄大綱

第1篇  科技融合的起源與現狀 / 001

 

引言 AI與機器人技術如何從獨立領域走向融合 / 002

第1章 AI技術的跨越式發展 / 010

1.1 早期專家系統的局限性與突破 / 010

1.1.1 早期專家系統的局限性 / 010

1.1.2 早期專家系統的突破與深度學習的發展 / 012

1.2 現代深度學習的革命性應用案例 / 013

1.2.1 深度學習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 / 013

1.2.2 深度學習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 017

1.2.3 深度學習在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應用 / 018

第2章 機器人技術的智能蛻變 / 021

2.1 機械自動化的裏程碑事件 / 021

2.1.1 機器人技術進化的關鍵節點 / 021

2.1.2 群體機器人技術的演進與應用 / 022

2.1.3 機器人操作系統與雲平臺的重要性 / 023

2.2 智能機器人的現實世界應用故事 / 025

2.2.1 機器人技術從科幻走向現實 / 025

2.2.2 機器人與大模型技術的融合 / 026

第3章 空間智能與具身智能 / 030

3.1 人工智能世界大模型:感知、推理與行動 / 030

3.1.1 空間智能與具身智能的含義 / 030

3.1.2 具身智能的核心及關鍵 / 031

3.1.3 空間智能的技術重點和主要應用 / 033

3.1.4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的關系 / 034

3.2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的實現技術 / 037

3.2.1 具身智能的主要實現技術 / 037

3.2.2 空間智能的主要實現技術 / 039

3.2.3 具身智能與空間智能的融合方案 / 041

3.3 具身智能、空間智能和生成式技術的融合發展 / 043

3.4 具身智能與靈巧手 / 045

3.4.1 具身智能大模型的特點 / 045

3.4.2 具身智能靈巧手的應用案例 / 048

 

第2篇  具身智能與行業應用實踐及展望 / 051

第4章 生產力的智能化飛躍 / 052

4.1 無人駕駛:改變交通的未來 / 052

4.1.1 無人駕駛照進現實 / 052

4.1.2 無人駕駛的挑戰 / 054

4.2 具身智能在自動駕駛汽車中的實踐案例 / 055

4.3 互動時間線: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脈絡 / 056

第5章 智能工廠的革命 / 060

5.1 人形機器人:工業生產線上的新夥伴 / 060

5.1.1 人形機器人擁抱汽車行業 / 060

5.1.2 人形機器人為何擁抱汽車工廠 / 064

5.1.3 人形機器人與工業場景的雙向奔赴 / 067

5.2 走進汽車工廠:人形機器人與工人協作的高光時刻 / 068

5.2.1 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的現實表現 / 068

5.2.2 人形機器人與人類合作面臨的挑戰 / 069

第6章 農業的未來:無人農機與精準農業 / 072

6.1 無人農機的田間管理:從播種到收割的自動化流程 / 072

6.1.1 農業領域中的具身智能應用 / 072

6.1.2 具身智能如何賦能農業場景 / 073

6.1.3 具身智能在農業領域的發展前景 / 074

6.2 精準農業的案例研究:數據驅動的作物管理 / 075

6.2.1 具身智能與精準農業案例 / 075

6.2.2 具身智能大模型與傳統機器人的主要區別 / 076

第7章 醫療健康的守護者 / 079

7.1 手術機器人:手術室中的精準之手 / 079

7.1.1 具身智能走進醫院場景 / 079

7.1.2 具身智能在手術場景中的挑戰與機會 / 081

7.1.3 具身智能在生物醫藥中的應用 / 082

7.2 智能診斷系統的幕後英雄:AI如何輔助醫生 / 084

7.2.1 具身智能在輔助診斷中的應用 / 084

7.2.2 具身智能在醫療領域應用的優勢 / 085

第8章 服務行業的新面貌 / 088

8.1 無人機配送:快遞行業的創新變革 / 088

8.1.1 具身智能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案例 / 088

8.1.2 具身智能與無人機配送結合的優勢 / 090

8.2 自動配送系統的城市風景線 / 091

8.2.1 具身智能賦能城市發展的應用 / 091

8.2.2 具身智能賦能末端配送的前景 / 092

第9章 教育領域的創新變革 / 094

9.1 人形機器人輔助教學:互動課堂的實踐案例 / 094

9.1.1 人形機器人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 / 094

9.1.2 空間智能如何賦能教育場景 / 096

9.1.3 人形機器人在教育場景中的挑戰與問題 / 097

9.2 教育機器人在STEAM教育中的角色與貢獻 / 099

9.2.1 高校在教育機器人方面的嘗試 / 099

9.2.2 AI助教與人形機器人的結合 / 100

第10章 法律行業的智能化應用 / 102

10.1 AI在法律分析中的應用:案例檢索與智能合同 / 102

10.1.1 人工智能在法律行業的應用案例 / 102

10.1.2 智能合同的實際應用 / 103

10.2 機器人律師:自動化法律咨詢與支持服務 / 105

10.2.1 當律師成為機器人 / 105

10.2.2 機器人律師可能面臨的挑戰 / 106

10.2.3 機器人律師發展需要註意的問題 / 107

10.3 法律文檔智能審查:提高法律行業的效率與準確性 / 108

10.3.1 煩瑣、重復的事情交給機器人 / 108

10.3.2 具身智能如何賦能法律場景 / 109

第11章 融合趨勢的案例分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 / 111

11.1 具身智能、空間智能交匯融合 / 111

11.1.1 更智能的系統與更深刻的反思 / 111

11.1.2 具身智能在智能家居中的應用 / 113

11.1.3 人形機器人走進家庭 / 115

11.1.4 人形機器人在家庭場景中面臨的挑戰 / 117

11.1.5 具身智能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 / 118

11.1.6 人形機器人在城市場景中的挑戰 / 123

11.2 具身智能、空間智能在智能建築和城市規劃中的應用 / 125

11.2.1 具身智能在智能建築中的應用 / 125

11.2.2 空間智能與建築設計 / 126

11.2.3 具身智能、空間智能與城市規劃 / 127

 

第3篇  技術融合對社會的影響 / 129

第12章 就業市場的轉型 / 130

12.1 新崗位的誕生故事:AI與機器人創造的職業 / 130

12.1.1 湧現的就業新機會 / 130

12.1.2 新崗位需要新能力 / 131

12.1.3 新崗位需要跨界人才 / 133

12.2 傳統崗位的轉型案例:技術如何重塑工作 / 134

12.2.1 具身智能時代的新工人 / 134

12.2.2 具身智能時代的服務業 / 136

第13章 倫理與法律的新議題 / 137

13.1 AI與機器人的道德邊界討論 / 137

13.1.1 具身智能時代的倫理學挑戰 / 137

13.1.2 具身智能時代的倫理審查機制 / 138

13.1.3 具身智能時代如何應對倫理挑戰 / 140

13.1.4 具身智能時代的倫理審查實踐 / 141

13.2 使用規範的案例分析:隱私保護與責任歸屬 / 142

13.2.1 具身智能時代的隱私、安全問題 / 142

13.2.2 具身智能時代的責任歸屬問題 / 144

第14章 全球科技融合的競技場 / 146

14.1 國際競爭格局的動態觀察 / 146

14.1.1 具身智能時代的企業競爭 / 146

14.1.2 具身智能時代的全球競合 / 148

14.2 政策支持與產業推動的全球比較分析 / 151

14.2.1 美國、日本等國在具身智能領域的相關政策 / 151

14.2.2 中國、歐盟在具身智能領域的相關政策 / 152

第15章 面向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 155

15.1 技術瓶頸的突破故事:從實驗室到市場 / 155

15.1.1 具身智能發展的主要問題 / 155

15.1.2 具身智能的革命性潛力 / 156

15.1.3 具身智能、空間智能的重點發展方向 / 157

15.1.4 空間智能的發展趨勢 / 159

15.1.5 情感計算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 / 161

15.2 創新與創業的機遇地圖:AI與機器人領域的新風口 / 161

15.2.1 人形機器人產業化的商業機會 / 161

15.2.2 具身智能的投資熱點和方向 / 163

15.2.3 具身智能方向的創業機遇 / 164

15.2.4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空間展望 / 167

15.3 年輕一代的新寵:潮玩、陪伴、寵物機器人 / 168

15.3.1 陪伴機器人的實踐探索 / 168

15.3.2 具身智能時代的情感需求 / 170

15.3.3 寵物機器人面臨的主要挑戰 / 172

15.3.4 寵物、陪伴機器人的發展展望 / 173

15.4 資本市場與融資表現 / 175

15.4.1 人形機器人的融資現狀 / 175

15.4.2 人形機器人面臨的資本挑戰與機遇 / 176

15.4.3 具身智能賽道的投資者熱情與技術平衡 / 178

15.5 具身智能、空間智能與新興技術:量子計算、

   生物芯片 / 180

15.5.1 具身智能與量子計算的雙向賦能 / 180

15.5.2 生物芯片與具身智能、空間智能 / 183

結語 總結與展望:科技融合的星辰大海 /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