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網絡結構和行為的建模與優化
圖書分類:學術專著
相關主題
商品描述
作者簡介
目錄大綱
目錄
第1章引論
1.1引言
1.1.1研究背景及意義
1.1.2主要研究內容
1.2復雜網絡結構
1.2.1網絡結構一般特性
1.2.2小世界網絡結構特性
1.2.3無標度網絡結構特性
1.2.4社團結構特性
1.3網絡行為及其動力學
1.3.1網絡同步
1.3.2網絡級聯
1.3.3群體效應和結構效應
1.4復雜網絡建模與優化的應用研究
1.4.1有影響力的節點評估和影響力分析
1.4.2提升網絡魯棒性和可生存性
1.4.3網絡資源優化部署模型和方法
1.4.4社會網絡中信息傳播的引導控制
參考文獻
第2章復雜網絡的基本模型及拓撲性質
2.1圖論與網絡基本拓撲性質
2.1.1網絡的圖表示
2.1.2路徑與連通性
2.2隨機網絡模型
2.2.1ER隨機圖
2.2.2拓撲性質分析
2.2.3隨機圖的湧現及相變性質
2.3小世界網絡模型
2.3.1WS小世界網絡模型
2.3.2NW小世界網絡模型
2.3.3拓撲性質分析
2.4無標度網絡模型
2.4.1BA無標度網絡模型
2.4.2無標度網絡的擴展模型
2.4.3無標度網絡的魯棒性與脆弱性
參考文獻
第3章復雜網絡上的傳播模型與動力學行為
3.1基本傳染病模型
3.1.1SI模型
3.1.2SIR模型
3.1.3SIS模型
3.2復雜網絡上的信息與行為傳播模型
3.2.1獨立級聯模型
3.2.2線性閾值模型
3.2.3復雜網絡上的信息傳播
3.2.4復雜網絡上的行為傳播
3.3復雜網絡上的動力學行為
3.3.1網絡的同步化
3.3.2網絡上的疾病傳播
3.3.3網絡同步能力與網絡結構特性關系
3.3.4網絡上的級聯失效
參考文獻
第4章社會網絡基礎理論和級聯行為
4.1社會網絡的三元閉包
4.1.1三元閉包原理
4.1.2節點聚集系數
4.1.3強三元閉包性質
4.2社會網絡中強弱關系
4.2.1社會網絡中橋和捷徑
4.2.2捷徑和弱聯系
4.2.3結構洞理論
4.3社會網絡的同質性
4.3.1同質性現象
4.3.2同質性的量化
4.3.3同質現象背後的機制
4.4社會網絡中級聯行為
4.4.1社會網絡中的信息傳播
4.4.2級聯行為傳播模型
4.4.3聚簇與級聯
參考文獻
第5章網絡中節點影響力及影響力最大化
5.1節點影響力的定義
5.2網絡節點影響力度量
5.2.1基於拓撲結構的節點影響力度量
5.2.2基於用戶行為的節點影響力度量
5.2.3基於信息內容的節點影響力度量
5.3面向社團的節點影響力度量
5.3.1社團結構對節點影響力度量影響
5.3.2基於Vc指標度量
5.3.3基於類橋節點度量
5.4影響力傳播與影響力最大化
5.4.1影響力傳播模型
5.4.2影響力最大化
5.4.3社會網絡中影響力最大化問題求解
參考文獻
第6章基於網絡拓撲重構提升網絡可生存性方法
6.1網絡可生存性問題建模
6.1.1網絡可生存性多目標優化問題
6.1.2拓撲重構的優化問題建模
6.2網絡可生存性量化評估及性能分析
6.2.1網絡可生存性評估
6.2.2網絡可生存性多目標量化評估方法
6.2.3可生存性評估性能分析
6.3基於優先配置節點保護圈的網絡拓撲重構方法
6.3.1節點保護圈結構
6.3.2優先配置節點保護圈PCNC方法
6.3.3PCNC算法及性能分析
6.3.4仿真結果與分析
參考文獻
第7章軟件定義網絡中魯棒的控制器優化部署
7.1提出問題
7.1.1軟件定義網絡
7.1.2魯棒的控制器優化部署問題
7.1.3問題的求解思路
7.1.4評價指標
7.2魯棒控制器優化部署的啟發式方法
7.2.1控制器優化部署模型
7.2.2魯棒控制器優化部署啟發式方法
7.2.3仿真結果與分析
7.3基於對偶模型的魯棒控制器優化部署方法
7.3.1魯棒控制器優化部署模型
7.3.2k-RCP算法
7.3.3k-RCP算法分析
7.3.4仿真結果與分析
7.4結論及進一步工作
參考文獻
第8章社會網絡中信息傳播模型和引導控制方法
8.1網絡信息傳播的引導控制方法
8.2網絡結構和群體行為互作用的信息傳播機理
8.2.1聚簇結構對信息傳播的影響
8.2.2行為級聯對信息傳播的影響
8.2.3結構和行為互作用的信息傳播模型
8.3基於刪邊聚簇的不良信息傳播阻擋方法
8.3.1問題描述
8.3.2信息級聯的傳播模型
8.3.3刪邊聚簇CLR方法
8.3.4仿真結果與分析
8.4基於敏感節點保護的信息級聯調控方法
8.4.1問題描述
8.4.2關鍵節點的優化選擇
8.4.3基於敏感節點保護的SNP方法
8.4.4仿真結果及分析
8.5結論及進一步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