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心理學:人性化的產品設計如何改變世界 (3版)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Revised & expanded edition))

唐納‧諾曼(Donald A. Norman) 著、陳宜秀 譯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文版銷售25萬冊,授權全球15種語言版本
 

拒絕令人崩潰的不良設計!
 

如果你是設計師,請為產品的易用性而奮鬥。
 

如果你是使用者,請支持安全、實用又賞心悅目的好設計。
 

如果在旅館裡弄不清楚怎麼開水龍頭,或者面對不熟悉的瓦斯爐或電燈開關時,即使再聰明的人也會手足無措。認知科學家唐納‧諾曼大膽地指出,錯不在我們,問題出在忽略了基本心理學的不良設計。雖然拙劣的設計俯拾即是,但是要設計出容易理解、方便使用、令人愉悅的產品並不困難。《設計的心理學》說明良好的設計是可能的,只要遵循根據人類行為歸納出的設計原則,引導使用者在正確的時機,採取正確的行動,得到令人滿意的使用經驗。
 

《設計的心理學》解釋這些基於心理學的設計原則,如何在日新月異的科技進化中歷久彌新。在這本充滿娛樂性及洞察力的著作裡,諾曼強調優秀的設計是最重要的產品競爭優勢,也是影響消費者行為的關鍵。經過時間的考驗《設計的心理學》將持續帶領設計者深入日益多元化的設計領域,協助使用者了解設計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以期共同攜手克服產品開發在商業社會需要面對的挑戰。

<作、譯者介紹>

作者

唐納‧諾曼(Donald A. Norman)
 

曾被美國《商業周刊》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設計師之一,兼具教授、企業高階主管與顧問的身分,工程學加上心理學的雙重背景,讓他在需要同時應用社會科學、行為科學的新興設計領域,貢獻卓著。
 

諾曼是國際知名的心理學家與當代認知心理學應用先驅,也是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電腦學會(ACM)、美國心理學會(APA)、認知科學學會會士,並於2006年獲頒富蘭克林獎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認知科學與心理學榮譽教授,也在哈佛大學、西北大學和南韓的KAIST任教過,並曾擔任惠普公司、卡汀線上大學(UNEXT公司)高階主管,及蘋果電腦公司先進技術中心副總裁,1998年創立Nielsen Norman Group,從事電腦與人機界面設計顧問工作,致力於協助發展理性與感性並重的產品及服務。諾曼博士著作等身,包括認知心理學經典教材Memory and Attention、Learning and Memory和《情感@設計》、《設計&未來生活》、《好設計不簡單》(遠流)、The Invisible Computer以及User Centered System等書。個人網頁:http://www.jnd.org
 

譯者

陳宜秀
 

政治大學心理系畢業,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畢業後任職於AT&T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和亞美亞實驗室(Avaya Labs)從事介面設計和通訊產品的研發工作,累積22項專利,所設計的產品於2006年得到德國iF設計獎。之後轉任威瑞森無線通訊(Verizon Wireless)智慧型產品使用經驗經理,與各大手機廠合作開發智慧型手機的介面設計。曾任UXPA(User Experience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使用者經驗專業協會)新澤西分會會長。2011年起任職HTC西雅圖設計中心,使用經驗研究部門主任

<目錄>


目錄│Content
 

《大眾心理學叢書》出版緣起
 

推薦序1 知識經濟時代的設計─梁桂嘉
 

推薦序2 放諸四海皆準的設計原理─黃啟梧
 

推薦序3 實踐使用者經驗思維,重新認識世界─蔡明哲
 

推薦序4 設計有理可循─陳秉良
 

臺灣版序
 

譯序
 

升級版序
 

第1章 日常事物的精神病理學 27
 

現代裝置的複雜性│人本設計│互動的基本原則│預設用途│指意│預設用途和指意:一段對話│對應性│回饋│概念模型│系統印象│科技進步的矛盾│設計的挑戰
 

第2章 日常行動的心理學 65
 

人如何做事情:執行和評估的障礙│採取行動的七個階段│人類的思想:大部分是下意識的│人類的認知與情感│七個行動階段與三個層次的心理歷程│使用者是說故事的人│怪錯了對象│錯誤的自責│七個行動階段:七項基本設計原則
 

第3章 腦中的知識和外界的知識 105
 

精確的行為和不精確的知識│記憶:腦中的知識│記憶的結構│近似模型:在現實世界中的記憶│腦中的知識│外界知識和腦內知識之間的比較│多人或多元裝置裡的記憶│自然對應│文化與設計:自然對應會隨文化而改變
 

第4章 知道該做什麼:局限、可發現性和回饋 157
 

四種常見的局限: 物理、文化、意義和邏輯│應用於日常事物的預設用途、指意和局限│強制適當行為的局限│約定俗成的習慣、局限和預設用途│水龍頭:一個設計個案的歷史│使用聲音作為指意
 

第5章 人為過失?錯了,是設計不良 199
 

了解過失的原因│有意的違規│兩種類型的過失:失誤和錯誤│失誤的各種分類│錯誤的各種分類│社會和體制的壓力│對人為過失提出報告│發現人為過失│為人為過失而設計│當良好設計還是不夠的時候│韌性工程│自動化的矛盾│處理過失的設計原則
 

第6章 設計思維 259
 

解決正確的問題│雙菱形的設計模型 │人本設計過程│我剛剛怎麼說的?現實通常不是那麼一回事│設計的挑戰│複雜是件好事,讓人混淆才是問題│標準化與科技│故意添加的困難│設計:為了人而開發科技
 

第7章 商業世界裡的設計 305
 

競爭壓力│新技術導致的變化│推出一項新產品,需要多久?│兩種創新的形式:漸進和激進│設計的心理學:從1988年到2038年│書籍的未來│設計的道德義務│設計思維與對設計的思考
 

推薦讀物
 

參考文獻

<導讀、推薦>

推薦

本書在現今資訊獲取太過於容易而氾濫的商業環境裡,面對設計的問題解決過程,尤其在對應不可見的需求與「深層設計」的多元思考中,對設計資訊的篩選與分析,提供具體與系統化的思考方法──特別是在解決複雜的「人」的議題上。
 

──梁桂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教授、中華設計創作學會名譽理事長
 

諾曼厲害的地方是把很生澀難懂的認知心理學專有名詞,用生動有趣的日常故事娓娓道來,讓讀者很容易理解,例如:大樓的大門推或拉開,飯店浴室水龍頭的開關等,都是我們日常生活所常碰到的問題,但一般人都選擇責怪自己笨,而不去抱怨設計不良;只見他信手捻來,深入淺出地說一番道理,結論是設計師沒有設計好,他指引設計師們設計東西時必須以使用者為中心。
 

──黃啟梧,臺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主任、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理事
 

書中融合作者多年的實務經驗和觀察,提出眾多觀點,為生活中可能想都沒想過的問題做了精彩的研究,梳理出設計心理各層面的清晰脈絡。
 

──陳秉良,遊戲橘子數位科技品牌總監、中華民國設計師協會理事長
 

科技與需求交織,促進不同產業不斷蛻變結合。想要在目不暇給的科技變革中,找到滿足人類需求的著力點,答案不在科技,而在於人的心理,你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蔡明哲,悠識數位顧問有限公司首席體驗架構師、HPX創辦人
 

這本書改變了設計的領域。隨著科技演變的步伐加快,書中所提出的原則更加重要。它充滿了關於設計和產品開發的新範例及想法,使它成為一本不能不讀的書。
 

──派崔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伊利諾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Steelcase/Robert C Pew設計榮譽教授
 

這既是一本設計工作的參考書,也是為人類而設計的有力宣言。《設計的心理學》在今天比初版發行時更切合這個世界的需要。
 

──提姆‧布朗(Tim Brown),IDEO執行長&《設計思考改造世界》作者
 

幾十年前,當我還是心理系學生時,我受到諾曼教授的啟蒙。幾十年後,他作為設計領域的教授,仍然對我有所啟發。跨領域天才唐納‧諾曼累積的見解和智慧,是設計師必讀,也為所有對人類事物有興趣的讀者帶來樂趣。
 

──席絲‧德邦特(Cees de Bont),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工業設計系主任
 

設計是我們最首要的競爭優勢。這是本有意思的書,妙趣橫生而又如此重要。
 

──湯瑪斯‧彼得斯(Thomas Peters),《追求卓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