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大數據時代,你一定要避開的自以為是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

湯瑪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 著、林力敏 譯

  • 出版商: 先覺
  • 出版日期: 2015-06-24
  • 定價: $280
  • 售價: 9.0$252
  • 語言: 繁體中文
  • 頁數: 268
  • ISBN: 9861342567
  • ISBN-13: 9789861342566
  • 相關分類: 大數據 Big-data
  • 已絕版

買這商品的人也買了...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長銷25年,心理學家、經濟學家、投資理財專家必推的思考經典
◎作者與《快思慢想》康納曼並列美國社會心理學頂尖學者

「一本關於人類理性偏見最重要的著作!」

警告:一無所知的麻煩不大,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

小心!理性犯的錯,最可怕!
你確定看到的證據就是全部的真相?
你做決定時,自認理性又客觀?
研究顯示,錯誤認知並非因為愚蠢或無知,而是有過多的腦補與不完整的資訊!
本書教你如何避免自以為是的思考陷阱,從個人投資到企業戰略,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人類生性厭惡空白,往往樂於在隨機事件中發現規律,只注意對自己有利的證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以下日常生活中的六大謬誤,你犯了幾件?

謬誤1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解讀
常出事情的交通路段,辦了法會果然就沒事?真的有「這次得獎、下次就無緣」的魔咒?球員手感好、棒子燙,所以一直得分?別讓隨機資訊給騙了。

謬誤2 過度推論:不完整資料所造成的誤解
油價變便宜,電動車類的股價「照理」該跟著跌,為何反而大漲?何時是進場好時機?千萬不能用常識來判斷!

謬誤3 預設立場:模糊資料所造成的偏頗評估
穿黑色球衣的球員,比較容易犯規?星座解析準到你的心坎裡?還是你一廂情願的對號入號?

謬誤4 期盼眼光:認知的動機要素
考試成績好,就認為考題有鑑別度,考砸就認為考題出太爛?

謬誤5 以訛傳訛: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五成離婚率=每兩對就有一對離婚?統計數字怎麼來?嚴格檢視想用數據說服你的新聞!

謬誤6 認同想像:對想法一致程度的過度高估
排越長隊伍的餐廳,越好吃?大家跟你想的都一樣?

在碎片資訊充斥的大數據時代,統計+數學的思維訓練已不夠用,你需要更強大的思考邏輯力!本書從簡單的生活例子,由認知、動機和社會三方面探討了生活中常見的思維謬誤,幫助你繞開理性陷阱、排除雜訊,抵禦錯誤與可疑觀念,讓你從一片資訊迷霧中,撥雲見日!

<章節目錄>

前言    理性犯的錯   
錯誤認知並非純粹來自無知,而是根據我們自身經驗的必然選擇,這個選擇並非不理性,而是源自理性的漏洞。

第一部    不實認知的決定因子

第一章    無中生有:對隨機資料的錯誤知覺與錯誤解讀   
人類生來渴望意義,喜歡預測結果,反倒因此從無序中看見秩序,從雜亂無章中看見規律模式,卻因此扭曲判斷,導致我們相信根本不存在的現象。

第二章    過度推論: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所造成的誤解
我們往往樂於仰賴不完整或不具代表性的資訊,而且太過關注正面例子,有時還會「發現」根本不存在的關連,比如我們總認為「一旦丟掉某件東西,很容易之後就要用它」,卻忽略「其實不丟也不會用到」的事實更常發生。

第三章    預設立場:模糊與矛盾資料所造成的偏頗評估
如果懷有預設立場,往往只看到自己喜歡的事證,做出自己偏好的判斷,而且不僅是單純忽視反面資料,反而絞盡腦汁設法批評,設法自圓其說。

第二部    不實認知的動機要素與社會要素

第四章    期盼眼光:認知的動機要素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想相信的事情,靠著詢問可能支持自己的對象,獲得想聽的見解。在衡量自己偏好與厭惡的主張時,自然會有不同的假設問題,所需例證也就不同,也因此總得到自己偏好的見解,並自認握有客觀佐證。

第五章  以訛傳訛: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我們往往為了說出一個動人的好故事,而扭曲重要二手資訊,造成嚴重錯誤認知。有一個概略標準可以調整自己對訊息的相信程度:轉述越多次的資訊,我們就越要保持審慎態度。

第六章    認同想像:對想法一致程度的過度高估   
我們常高估別人跟自己想法一致的程度,過度認為別人跟我們有志一同,拿他們替自己背書。此外,我們也多半不肯直言異議,也就無法妥善檢驗其他說法,反而認為大家看法一致,變得堅持己見,即使違背邏輯或經驗仍往往執迷不悟。

第三部    不實與錯誤認知的實例

第七章    對「另類」療法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願意相信另類療法?這類療法與各種疾病到底有何特性?其實在我們尋求醫療的疾病中,有五○%無須服藥治療,因此並非療法有效,而是靠身體自癒。

第八章  對人際策略的不實認知   
我們有不少交際策略,用來抬高自己身價或達成其他目的。比方說,我們先提出自己面臨的不利狀況,彷彿失敗是應該,成功則是自己的本事,藉此左右別人的看法。這種現象稱為:自我設障。

第九章    對超感官知覺的不實認知
為何許多人相信第六感的存在?因為我們都經歷過不可思議的「巧合」經驗,日常生活與科學實驗的佐證俯拾即是。然而,我們必須明白,這些或許就是所謂的劣等研究,再多的佐證也毫無用處,無法準確反映實際狀況。

第四部    我們的下一步

第十章    挑戰不實認知:社會科學的角色   
最重要的思維習慣是避免根據不完整與非代表性資料驟下結論,明白日常經驗往往帶有偏頗成分。真正理性客觀的人,一大關鍵在於懂得如何解讀世事,如何適時質疑,如何徹底驗證想法,而最能幫助建立這些觀念的,正是社會科學。

 

<作者介紹>

湯瑪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
美國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同時擔任該校行為經濟學與決策研究中心聯合主任,在行為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享有盛名,被稱為「完美學者」。

他與行為經濟學鼻祖阿莫斯‧特沃斯基以及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長期合作,研究了「熱手效應」「偏見盲點」「群聚錯覺」「自我設限」「焦點效應」「錨定效應」「後悔心理」「自我中心主義」等認知現象。

■譯者簡介

林力敏
輔大翻譯所畢業,曾獲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等國內重要文學獎項,曾任聯合報〈繽紛版〉專欄作家。愛騎車兜風,持續探索各類新知,探索文學與人生。譯有《信心密碼》《同理心優勢》(先覺出版)等。